• 首页>诗词 > 诗词
  • 《乱世中的美神》原文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

    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

    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减字木兰花》)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

    南渡第二年,急病而亡。

    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

    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

    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

    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

    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

    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

    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

    国运维艰,愁压心头。

    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

    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

    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

    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

    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

    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

    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

    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有篇更详细的,见 http://koudai.qihoo.com/u/4674347/article_48059143.html

    《乱世中的美神》原文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