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描写然爱枫的诗词有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

    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宋代:柳永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译文: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

    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

    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

    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相思之人隔断在脉脉千里之外。

    两处思念情怀,相隔千山万水。

    雨停云散天空高远,望不尽远处十二座苍翠山峰。

    无言相诉,谁会登高望远抒发心中的情意?纵然写得千万种分离的痛苦情思,无奈谁能驾驭行云寄去我的相思情书?

    赏析: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

    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

    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蜀国弦》

    唐代:李贺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译文:枫树飘香,傍晚花草恬静,锦江水中,映出南山的倒影。

    险石欲坠,野猿哀啼,半山竹云叫人发愁心惊。

    一轮寒月高挂在秋夜的江畔,照得晶莹的沙粒闪闪发光。

    谁家的女子在这里哭泣,不忍辞别故土,走出瞿塘? 

    赏析:头两句说,傍晚,在微风细浪的濯锦江边,枫树散播着浓郁的芳香。

    野花静静地沐浴在金色的夕晖之中。

    碧绿的锦江水,倒映着南山青苍静穆的影子。

    这幅自然风景幽雅秀丽,令人悠然神往。

    画面上没有声音,但隐约表现出一股轻柔清丽、闲静恬美的音乐旋律。

    诗人在开篇既没有点出演奏者,也没有交待弹拨的是何种乐器,甚至连题中的弦字也未提及,而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用两幅形象鲜明的景物画面来描写音乐的情调和节奏,把读者一下子就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感受到赏心悦耳,移情动志的音乐魅力。

    三、四句又展现出两幅自然景物画面。

    这两句说:弦声由舒缓、轻柔、恬美忽而转为惊骇哀愁,好像高山危石,慑人魂魄,又似猿猱跃涧,坠谷哀鸣;听曲者的眼前还展现出绵延起伏的山岭,碧森森的竹林与雾濛濛的烟云在山半腰相绕,好象在互抒愁思。

    这一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时显露,诗人还用了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惊”、“哀”、“愁”这几个字眼,渲声弦声,使人心惊胆颤、哀愁感伤的巨大艺术力量,暗示出弦乐曲调已发生了由低到高、由徐到疾、由轻柔婉转到激越紧张的骤变。

    五、六两句,诗人所描写的弦声又由刚转柔,形象地表现出一弯凉月,从清冷的秋浦之上冉冉升起,月光射入水中,照见水底白沙,粼粼有光的景象。

    凉月秋浦、清水白沙,弦声多么明净、凄清、幽冷!乐曲的旋律起伏回荡,倏忽变化,如波翻浪涌,姿态横生。

    收尾两句,诗人描绘乐声的手段又有变化,由前三联借自然景色状乐声转为以社会人事表声情。

    “红泪客”用了王子年《拾遗记》的一个典故:魏时女子薛灵芸和父母分别时依依不舍,泪下沾衣,途中用玉唾壶承泪。

    到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这两句说:弦声忽然又显得如泣如诉,好象传说中与家乡亲人离别的女子,泪落如雨,凝而为血,不愿越过蜀国的门户瞿塘峡。

    前三联用鲜明可视的物象直接描绘弦声,这一联以带着浓烈哀伤情思的事象诱人去联想弦声,表现的素材是不同的。

    比较起来,这一联的事象不如前三联的物象那么具体易感,但仍然可以想象得出,这支蜀国弦乐曲至此奏出了高潮——那瞿塘峡狂风的呼啸声和涡流的咆哮声,交织着女子呜咽悲哭之声,传达出一股强烈而缠绵的恋乡之情,摇撼着读者的耳鼓,叩击着读者的心弦,全诗就在这感情的高潮中戛然而止。

    《金陵怀古》

    唐代: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

    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

      

    译文:皇帝乘车经过的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昔日的宫庭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

    庾信曾作《伤心赋》,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

    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

    赏析: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吴起,先后为六朝国都,是历代诗人咏史的重要题材。

    司空曙的这首《金陵怀古》,选材典型,用事精工,别具匠心。

    前两句写实。

    作者就眼前所见,选择两件典型的景物加以描绘,着墨不多,而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

    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

    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应是无比威风。

    此时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

    “江枫暗”的“暗”字,既是写实,又透露出此刻作者心情的沉重。

    沿着这条路走去,就可看到残存的一些六朝宫苑建筑了。

    “台城六代竞豪华”,昔日的宫庭,珠光宝气,金碧辉煌,一派显赫繁华,更不用说到了飞红点翠、莺歌燕舞的春天。

    现在这里却一片凄清冷落,只有那野草到处滋生,长得蓬蓬勃勃,好像整个宫庭都成了它们的世界。

    “野草春”,这“春”字既点时令,又着意表示,点缀春光的唯有这萋萋野草而已。

    这两句对偶整齐,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形成强烈对照,启发读者将它的现状与历史作比较,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于其中。

    接下去,笔锋一转,运实入虚,别出心裁地用典故抒发情怀。

    典故用得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描写然爱枫的诗词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