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

    夏商时期所谓的“华夏”其实仅仅是指河南、陕西、山东、河北等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而目前“汉”文化所包括的范围远远大于这一区域,这是通过不断的包容、吸收而形成的。

    我国北方的很多居民在古代被称为“胡人”,我们今天用的很多乐器也来自于西域,比如“胡琴”。

    但后来,它们都逐步成为中华民族和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是独特的,世界上其他文明被外族入侵后几乎都毁灭了,而中华文明则在被外族侵略中不断向前发展,不论是鲜卑人还是蒙古人,在征服中原后都被同化了。

    满族统治中国后,更是使用了汉字。

    最初是清末实施的“闭关锁国”政策,之后是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再后来则是孙中山对西方制度的学习,成立了中华民国。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中国一直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它主张人类的平等和解放,共产国际也提出将社会主义革命与殖民地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相结合,这些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扩展资料:

    包容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和优势:

    中华民族早就懂得以文化成天下的历史责任。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标识。

    世界四大文明,唯有中华文明延绵不断、有序传承,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这是中华文化的特质和一大优势。

    这个特质和优势使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兼容并蓄,把各种文化中好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文化的血脉不因分分合合而中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聚合力、同化力。

    历史证明,不仅外来文化会被中华文明同化,而且在文化力的作用下,占领和统治中原的其他民族也会被同化。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韩震对话巴尔特拉:中国文化完整性与包容性之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