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夏日高骈"古诗怎么翻译
茂密的绿树虽然洒下一地浓浓的树荫,仍然让人觉得夏日特别的漫长。
楼台的倒影清晰的映在平静的池塘裏,忽然发现水晶帘轻轻的摇晃起来。
才觉得微风吹过,随著风传送来蔷薇的芬芳花香,使得整个院子都充满了醉人的香气。
原文: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作者:高骈[唐](?至八八七),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孙。
昭宗(八八九至九O三)时历淮南节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
光启中为毕师铎所杀。
家世禁卫,颇修饰,折节为文学,笔研固非其所事,然字亦不俗。
咸通二年(八六一)张翔所撰唐蹈溪庙记,为其所书。
《唐书本传、集古录》唐末大将。
字千里。
高骈之先世为渤海人﹐迁居幽州(今北京)。
祖崇文﹐为唐宪宗李纯时名将﹐世代为禁军将领。
高骈累仕为右神策都虞候。
懿宗初﹐高骈统兵御党项及吐蕃﹐授秦州刺史。
咸通七年(866)﹐高骈镇安南﹐为静海军节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广州江道﹐沟通交广物资运输。
后入为右金吾大将军﹐除天平军(今山东东平北)节度使。
僖宗干符二年(875)﹐移镇西川﹐在任上刑罚严酷﹐滥杀无辜。
但有干才﹐他筑成都府砖城﹐加强防御。
又在境上驻扎重兵﹐迫南诏修好﹐几年内蜀地较安。
五年﹐徙荆南(今湖北江陵)。
当时﹐王仙芝﹑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朝廷任高骈为镇海军(今江苏镇江)节度使﹑诸道兵马都统﹑江淮盐铁转运使。
次年﹐又迁淮南(今江苏扬州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仍充都统﹑盐铁使以镇压起义军和主管江淮财赋。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
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