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愿望的古诗

    1、《蚕谷行》

    唐代:杜甫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白话译文

    全天下各地区千万座城池,没有一座没有甲胄兵器!怎么样才能把甲胄兵器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种呢?如果能这样,耕牛尽其用,蚕桑业有成;就再也不需要让战士们洒泪滂沱,那时全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人们一边走,一边唱歌,是多么好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至大历四年(769年)之间,确切年代难定,诸家说法不一。

    这时安史之乱基本上已扑灭,故杜甫希望战争早日停止,让战士都能解甲归田,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

    2、《出塞》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话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3、《书愤》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白话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4、病起书怀

    宋代: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白话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

    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诸葛孔明的传世之作《出师表》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是挑灯细细品读吧。

    创作背景

    《病起书怀》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陆游时年五十二岁。

    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笔泼墨,写下此诗。

    5、酬刘和州戏赠

    唐代:白居易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白话译文

    花池边刚栽了七棵梅树,想到开花时我再来查点。

    不要怕长洲的桃李嫉妒,今年你要好好为我吐艳。

    创作背景

    这首咏梅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诗人任苏州刺史之时,是赠与刘禹锡之作。

    当时朝政腐败,诗人在朝屡遭压抑,内心十分痛苦。

    这首诗或多或少是其内心写照。

    关于愿望的古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