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国学热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哪些呢

    1.国人兴起国学热

    一头银发的庞朴教授在讲台上,一边讲,一边用幻灯片打出一张张图片,讲述象形字所折射出的哲学思想与西方也是相通的。

    简单汉字中蕴育深邃

    这是12月1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国学论坛”首场开讲的一幕。

    从山东大学专程赶来的庞朴教授的题为《谈“无”说“玄”》首场讲座,让包括夹道上席地而坐的听众们听得津津有味。

    从甲骨文到竹帛字,他通过造字的初意讲述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难的命题———“有”和“无”。

    演讲中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庞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他也是人大国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离讲座开始还有半个多小时,可容纳400多人的中国人民大学逸夫楼报告厅已经座无虚席。

    除来自人大国学院的全体师生,还有闻讯而至的人大其他专业、北京其他高校的学生和社会人士。

    整个报告厅连后面走廊和过道中都挤满了听众,很多人站着听完了全场。

    讲座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当庞先生走下讲台时,全场的掌声持续了半分多钟。

    “没想到‘无’字这么简单的一个字,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哲学思想。”外国语学院的李慕对记者说,这次讲座让她对中国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人大国学院的新生,段真子的体会就更深了。

    她说,“这个‘无’的概念对她作研究和做人都很有启发,一件事情,你没有看到并不代表它是不存在的。

    回去我还得好好消化一下。”

    国学既要研究也要普及

    人大国学院“国学论坛”的所有讲座是免费向社会开放的,这让60多岁的张老先生分外高兴。

    已经退休的张老先生家住北京西四环,他从网上得知了讲座的信息后,特意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来。

    “以后有这样的讲座我还会来”,他对记者说。

    “要加大国学普及的社会化。

    学习国学,学习祖先留下的精粹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情。

    应该让更多社会上的人来接触,并发扬光大。”

    “国学教育既要有系统而精深的专业化研究,也要有面向社会大众的常识性教育。

    人大国学院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有志于国学研究的精英,而且要为普及国学基本知识尽一份责任和义务。”人大校长纪宝成表示。

    “要从先秦两汉一直讲到清末,为社会塑造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国学院院长、81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冯其庸透露:“今后国学院还将陆续推出系列国学讲座,如思想史讲座、古典诗词讲座、简帛学讲座、西域学讲座、红学讲座等。”

    “国学可以增加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它就像凝聚剂,可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庞朴说。

    国学热是一种必然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是今年10月揭牌的。

    从人大遴选的58名学生成为国学院的第一批学生。

    他们将接受为期6年的本硕连读。

    学院副院长袁济喜教授介绍说,国学班的课程,重点以国学为主,此外还将开设西域学、敦煌学、汉画、简帛学等。

    这是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接续文脉,重振国学”的一个缩影。

    ———2002年4月6日,由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国学大师张岱年老先生题写馆名的“安定门国学馆”在北京孔庙正式开馆。

    38名4至6岁的学前儿童身穿唐装,开始了人生的第一堂国学启蒙课。

    ———2002年9月开始,山东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的学生们每周多了一节校本课程———国学。

    该学校把国学编为12册校本课程教材,对各年级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每天的早自习和课前5分钟,校园内便会回荡起朗朗的国学诵读声。

    ———2005年10月29日,苏州“菊斋私塾”正式开课,私塾教学内容主要是经学、韵文、古乐、书画、茶道等,目的则在于弘扬国学,培养儿童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

    ———2005年11月19日,北大哲学系“乾元国学教室”正式开课。

    40多位来自企业界、银行界的成功人士开始为期一年的国学精粹学习,课程包括《四书》、《道德经》、《庄子》、《周易》等。

    此外,在沈阳、兰州等地,“古文鉴赏”、“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精粹讲坛”等类似讲座,已逐渐形成一股热浪。

    “国学热的兴起是一种必然,这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回归。”中国消费力经济研究院院长应光荣对记者说。

    2.国学热是文化寻根还是时髦游戏

    尽管“国学式微”一说由来已久,可最近在都市里,“国学”被提到的频率却越来越多:有少儿国学吟诵班,有国学讲座,有手机国学,甚至有年轻人穿着汉服走上街头、公园。

    到6月初,杭州联邦教育大家艺校向市民推出的首个免费国学班即将结束。

    从4月初推出以来,在一个月内,有1000多人报名,学员们学得热火朝天。

    鉴于大家对国学班的热情,该校正在酝酿推出“淑女堂”。

    目前,报名还没开始,咨询电话已是络绎不绝。

    “国学”两个字突然成为了时尚话题,一句句智慧、深邃的国学警句甚至可以成为年轻人“酷”的表现。

    抛开了厚重的国学原典,国学以时尚的名义,轻轻松松地走入当下生活。

    杭州真的掀起国学热,还是热闹背后的国学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方向?都市里的年轻人为什么在吃惯了快餐文化之后,又开始追捧国学?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国学热是文化寻根

    还是时髦游戏

    杭州一国学班引来千余人报名

    调查问题:国学真的热了吗?

    调查目的:测量杭州的国学温度

    国学班:学艺才是重点

    当记者走进杭州大家艺校的国画班,只见学员们一个个正对着扇面,在一笔一画地临摹着,他们的气定神闲和外面忙碌的都市生活好像是隔绝的。

    国画是该培训机构推出免费国学班的其中一门课程。

    在这个国学班里,学员还可以学习书法、围棋、古筝、武术、三字经、唐诗、越剧等。

    校长孙逢南告诉记者,课程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古筝。

    据介绍,这个国学班原本只计划招200人,但消息发布后,报名电话都被打爆了。

    最后,报名人数达到了1000多人,而且不乏时尚的年轻白领。

    从中国台湾来到杭州定居的余素政,曾学过油画。

    这次,她参加了国画班,还学二胡、越剧。

    如今,与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她总会拉个二胡、画个牡丹,真是羡煞旁人。

    记者与一些学员聊天后发现,这些来报名学国学的人,大多是为了圆自己心里的一个梦,想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品位。

    无论是琴棋还是书画,很多人是作为一门才艺来学的。

    据悉,大家艺校正在酝酿推出淑女堂,有意参加者已经众多。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像“会英文、会电脑”这样成为年轻白领女性的时尚追求。

    国学课:学生不请自来

    高校校园里,也在掀起着国学热。

    记者昨天从中国美术学院了解到,国学课是学生中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

    据了解,国学选修课本科阶段,学生要学习书法、四书五经等;到了研究生阶段,学生还可以选修人文素养课,包括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与诗学、陶瓷史等课程。

    苏阿嫦是学习法国美术史的研究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选修了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化与诗学。

    她说:“国学课的课堂上,总是坐得满满的。

    虽然是为研究生开的课,但我们总能发现好多本科生来旁听。”

    苏阿嫦告诉记者,在她周围,有几个同学对经典著作非常熟悉,他们成为很多学生羡慕的对象。

    不过,她也感觉,现在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得太少,所以上国学课,很多人觉得有些吃力。

    “我以前读过《论语》,看了20页,懂得不多。

    但我觉得,那些东西真让我受益匪浅,所以我会学下去。”

    国学书:大师备受追捧

    这个城市的国学温度还可以在书店里感受到。

    经常去书店的读者也许发现了,书架上,介绍经典的图书越来越多,一些国学大师的著作很受追捧。

    据统计,在以人文学术为特色的杭州晓风书屋,当代国学大师钱穆的书在学术著作中的销量,不是排在第一就是第二,甚至超过了当下热门的易中天的书。

    记者还了解到,正是看中了现代人对国学的热情,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近期将推出一套“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例如《文心雕龙札记》、《词学通论》、《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唐诗杂论》等一批国学经典著作,都是在沉寂多年之后的再版,让人眼睛一亮。

    调查问题:人们了解国学吗?

    调查目的:测试市民的文化态度

    尴尬:国学大师只知其名

    在随机调查中,记者发现,市民对国学的了解非常有限。

    就算很多人知道王国维是国学大师,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的三重境界”,也被一些人常挂嘴边,但大家并不清楚,王国维究竟研究了什么。

    如今,不要说读经典,就连四大名著,读过的年轻人都越来越少。

    日前,一份对北大、清华和人大这三所中国著名学府的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回答“都看过”的占27%,只“看过其中一两部”的为48%。

    尴尬:汉服变成了戏服

    除了大大小小的国学班,全国各地的“汉服”提倡者也越来越多。

    他们举办全国汉服倡导者的聚会,把汉服穿到大街上,组织“霓裳恋”汉服知识竞赛。

    他们造成了视觉与文化的震荡:身穿汉服,却手持手机、数码相机,言谈举止和身体语言却全都属于现代。

    但是,一些年轻人看到汉服表演,误以为是COSPLAY(动漫角色扮演)表演,甚至有人把穿着汉服的人当成“大长今”。

    支持:国学热,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面对城市里日渐升温的国学热,孙逢南认为,国学不仅仅是琴棋书画,但作为面向大众的国学班,这些内容是最可以操作的,也是大家普遍感兴趣和乐意接受的。

    对于社会上的国学热,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卢敦基认为,虽然国学是学术,但市民追捧国学、学琴棋书画至少说明他们也在进行文化寻根,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是一件好事,“像正在兴起的‘汉服热’、‘成人礼’、‘读经热’等,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复苏”。

    质疑:国学热,只是在形式上的模仿

    “现在的国学热,可以说是一种返祖现象。”浙江大学教授骆寒超这样认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感到新奇,所以才会出现国学热,但这大多是一种形式上的模仿。”

    一些青年凭个人努力,让几千年前的汉服又成了时尚。

    可在著名服装设计师吴海燕眼里,这些穿汉服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未必了解。

    “他们穿的所谓汉服,尽管在大体的形式上与真正的汉服相差不大,可面料和纹样差别很大,言行举止的差别就更大了。”吴海燕认为,汉服的复兴只是年轻人追求的一种传统文化中符号化的东西。

    国学热,应是精神上的追溯

    诗词专家王翼奇认为,正是因为大家没有真正接触到精英的、唯美的国学,所以,我们才会错把琴棋书画这些“花拳绣腿”的才艺当作了一流的东西。

    “我主张回归真正的国学。

    没有扎扎实实的继承,又何来国学的创新与突破呢?”

    王翼奇告诉记者,在“六艺”中,就包含了琴棋书画,所以要把它们都归入国学也无不可。

    但现代人在学才艺的基础上,更不能放弃的是古典文史哲这些最根底的东西。

    “为什么现在的书法家有的写错别字,有的不会作诗,出不了沙孟海这样的大家,就是因为缺少了国学‘底色’。”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楼宇烈则认为,当下的一些国学班介绍的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些最基础的知识。

    光靠知识的灌输并非是国学的最终目的,它应该是渗透进每个人生活的细节中,贯穿在做人的道理中。

    如何贯穿?当然不只是形式上的模仿或把国学作为一种时尚来追捧。

    国学对于中国人来说,承接着文脉,是中国人的精神血液。

    骆寒超认为,“忠孝节义”等很多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气节都是值得大家思考和学习的。

    所以,复兴国学不是要让现代人回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而是让国学中那些精神、思想传承下来。

    本报记者 马良

    国学

    对于“国学”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一些学者认为,国学是指近代以来,借鉴西方学术、理论、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内容以经史子集等科目为主,重在对中国古代精神文化的研究与传承。

    对于专门来阐述“国学”的书,大家最熟悉的是章太炎和钱穆的两本《国学概论》,还有一本曹聚仁的《国学十二讲》(后改名《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依章太炎的说法,“国学”就是传统的学术文化,诸子、制度、内典、理学等等,都在“国学”之列。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卢敦基认为,国学是传统学术,古代的经史子集都属于国学范畴。

    我省的诗词专家王翼奇强调了国学的学术性,认为国学包含了传统文化中文史哲方面的内容。

    1922年,北大文科研究所创办国学门;1925年,清华大学曾创办国学研究院。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开出了“国学班”。

    其中,北大的“乾元国学教室”一年2.4万元的学费曾轰动一时。

    3.学子给“国学热”泼冷水 不实用 不值得学

    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相继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者国学班,“国学热”现象引起了学术领域和社会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与“国学热”的方兴未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学子们对于国学却充满无知和排斥。

    “国学热”在现实中遭遇了国学“无用论”。

    那么,复兴国学,到底应该复兴什么?“国学热”是否真的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学习国学:太奢侈了?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各大高校后发现,不少大学生对于国学的认识相当贫乏。

    很多学生认为,国学并不实用,学习国学“太奢侈”了。

    “ 平时关注得不多,我不了解国学具体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四大名著我倒是都看过,但唐诗宋词就没有耐心看。”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研究生毛艺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对国学概念认识比较模糊,可能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文化精神,还有音乐等等吧。”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管理系研究生张伟坤说,“就我的观察,身边的同学对国学普遍没什么了解,只有学这个专业的比较感兴趣。”

    “我对国学有排斥心理,觉得它和我们的生活离得比较远,不是很实用。”张伟坤坦言,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都比较功利,像计算机技能这些马上就能用的就很多人学,可是花时间学习国学,顶多是陶冶情操,“太奢侈了”。

    学古代文学的常毅是张伟坤所认为的对国学“感兴趣”的少数大学生之一。

    常毅无奈地告诉记者,身边的同学,如果不是学文学专业的一般都不会对国学感兴趣,他们觉得看现代的东西比较有趣。

    现在的年轻人为了找到好工作,提高自身竞争力,都只看《细节决定成败》这类“实用”的书。

    复兴国学应该复兴什么?

    大学生对国学的“冷漠”似乎给当前的“国学热”泼了一点冷水。

    那么,复兴国学,到底应该复兴什么?

    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副所长、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国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复兴国学一要复兴国学的精神,复兴中华民族的美德,这是我们本民族的‘脊梁’,没有了‘脊梁’,我们如何能站立于世界之林?二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过去我们曾经过分重视向西方学习,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就全社会而言,民族文化丢弃得太多、太快,我们不能成为‘数典忘祖’的一代。”

    “提倡复兴国学不是盲目地复古,而是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程国赋说,比如对待清代以考据为主的乾嘉学派,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的实证精神,借鉴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吸纳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攻读圣贤书”、不关注现实的做法则不能苟同。

    在提倡国学、诵读经书、诗词的同时,也要关注现实,做到古今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统一。

    程国赋认为,总的来看,国学与现代文明并不产生冲突。

    虽然国学中也有一些需要摒弃的成分,比如,忠君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对女子要求“三从四德”的意识等等,都是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

    然而,国学的主体内容却与现代文明是一致的,例如,孔子的仁爱精神、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进取精神、屈原的爱国思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胸怀,这些都是现代文明所应提倡的。

    在现今的世界,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其实质与古代的民本思想也是有相通之处的。

    曾主编过《现代与传统丛书》的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认为,复兴国学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文化,其他各家各派的思想,也应认真研究,让它们在新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复兴国学是否一定要让孩子“读经”?

    目前,“国学热”引发了新的少儿“读经热”,各种古典经书被搬上中小学的课堂,但是,一些专家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袁伟时认为,现在将农业经济时代的蒙学教材,例如《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用来教育孩子,会束缚他们独立人格的形成。

    这些古代蒙学教材中所推崇的理念不利于孩子独立个性和怀疑精神的培养。

    强迫孩子读经,死记硬背,也是与现代教育格格不入的。

    程国赋认为,我们传统文化丢弃得太多、丢弃得太久,指望一阵“国学热”就能够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恐怕不太现实。

    程国赋说,在中小学开设国学实验班的做法并不明智,让孩子们专修国学,别的课程不学或者学得很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跛腿”的,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复兴国学,不一定要让孩子熟读经书,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国学的普及工作,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程国赋认为,目前可着眼于我们现今的教育体制,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实施不同的国学教育。

    比如,在中小学阶段,把国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爱国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编印《国学基础》或《国学入门》等教材,组织国学竞赛、讲座,使中小学生在身心发育的同时,具备较良好的国学素质,打下较好的国学根底。

    在大学阶段,可以设立国学班、国学所、国学研究中心、国学院等多种形式,加强国学的教学与研究。

    国学热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有哪些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