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什么是情景教学法

    方法简介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编辑本段]三个教学阶段

    采用“情景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

    ——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

    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

    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

    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

    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

    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

    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二、理解

    ——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

    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

    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以弹琴奏乐,悦耳动听。

    这时间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对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一行意思讲出来,要说得清清楚楚。

    一个学生说:“两个黄鹂在柳林上唱歌。”教师肯定这位学生说得好,接着教师又提出:“谁能说得再好一点呢?另一个学生马上说道:“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教师加以表扬:“说得真好!这个景色实在太美了。

    好,把这很美的景色读出来”。

    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

    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三、深化

    ——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古诗二首》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把壮丽的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用28个字写出来了。

    教完讲文后,教师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

    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舟行三峡的投影连续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把它描述出来。

    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早晨,离开了仿佛在云彩中的的白帝城; 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来, 听到两岸不停啼叫的猿声, 轻快的小舟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座山了。

    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什么是情景教学法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