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生活 > 生活
  • 椽和檩的区别

    椽又称椽子,是密排桁上,与桁正交,直接承受望板及其上屋面的重量的构件。椽作为屋面的上层支承构件,其出现应是很早的,到了汉代我们已能从石阙、石室、崖基上看到排列均匀、断面一致的椽头形象。


    椽子断面以圆形为多,也有方形及扁方形。扁方形的板椽在四川一带使用较普遍,沿用古称桷子。椽在屋角处的排列有平行及放射两种方式,早见于汉石阙,以后翼角放射式布椽逐步占主导地位,但在四川等偏远地方的古建筑上,仍普遍使用平行布椽方式。


    在椽的排列稀密上一般为椽档与椽径大致相同,每间椽数成双。椽径为檩径的 1/3 ,大式建筑则按 1.5 斗口定橡径。大式建筑檐部用椽,由檐掾及飞檐橡两部分组成。檐橡出挑长为上檐出的 2/3 ,断面仍为圆形;飞檐椽自檐椽出挑长为上檐出的 1/3 ,断面为方形。上檐出为 21 斗口,小式建筑上檐出为 3/10 檐柱高。椽的位置不同,名称也不同,从屋脊至檐口有脑橡、花架椽、檐橼、飞檐椽等。




    檩:是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其作用是直接固定椽子,并将屋顶荷载通过梁而向下传递。檩的名称随其梁头所在的柱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如在檐柱之上的称檐檩,在金柱之上的金檩,在中柱之上的称脊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