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生活 > 教育
  • 新闻访谈嘉宾对答稿件

    1.人物采访新闻稿怎么写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文库豆全 人物新闻采访稿 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人物新闻采访稿范文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

    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

    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

    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

    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

    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

    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

    2.求几篇新闻采访稿

    先时间地点人物。

    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给你一篇范文吧: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

    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

    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

    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3.求新闻采访稿

    2012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老研究生交流会2012年11月5日,经济管理学院举行新老研究生交流会。

    本次会议由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会主办,参加本次会议的有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张闻、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宋春晓、研三和研二部分学生代表以及所全体研一新生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宋春晓担任主持。

    本次会议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和如下: 一、第一环节由研三学生代表郭鸿鹄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研究生期间课题调研的有关知识及经验。 首先,他向我们解释了调研的一般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收集并陈述事实(获得市场信息的反馈,可以向研究者提供关于当前市场中最为新颖的信息)第二,解释或活动(了解当前市场状况形成的原因和一些影响因素)第三,预测功能(通过对过去市场信息,根据现有获得的最新信息来推测可能的市场发展变化)其次,他向我们介绍了自己本身在调研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经验。他指出我们必须通过了解分析提供市场信息,才可以避免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发生错误,或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论文时了解研究对象的当前信息,以作适当建议。

    因为只有在实际了解研究课题情况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有效的对策。在课题设计时只有通过具体的市场调查,才可以得到具体的答复,而且只有通过市场调查得来的具体答案才能作为课题设计的依据。

    否则,就会形成盲目的和脱离实际的研究,而盲目则往往意味着失败和损失。这对我们以后进行有关的调研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他对我们以后可能涉及的调研活动提出了一些意见,比如,在调研活动中应该持怎样的态度与人沟通,以便从生活中获取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信息。他总结到只有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及时地了解课题在市场中各个方面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并适时适当地采取应变措施,是课题研究能否有效的关键。

    二、第二环节由研三学生代表唐克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研究生期间论文写作以及小论文发表的有关知识及经验。他指出,学位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工作的总结,可以体现出作者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的水平。

    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担负本专业实践工作或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并特别强掉硕士论文严禁抄袭剽窃,而且要注重论文的真实性。同时,他还指出论文选题应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可采用调研报告、重大疑难案例分析等形式。

    在论文选题上应避免进行单纯的宏观性或纯理论研究,应尽可能结合作者本人的实践经验,研究与自己本专业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实际问题,并要求论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尽可能做到具有开创性或创新性。为了使论文达到一定的深度,在论文选题中应选好适当的切入点,切忌采用体系性的综合论述结构,尽量使研究的问题具体化、细化,避免过多地追述理论发展沿革,以突出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进一步他提出了有关小论文发表应该注意的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1、期刊的选择 (1)对应专业投稿首先要符合自己文章的专业性,交叉学科的文章要好好考虑投递方向,当然尽量是覆盖范围大的刊物。 (2)水平相当要发表首先是写,自己想写到什么程度,等写好了看看自己论文的档次适合发表什么样子的刊物,要是发表的刊物太差,有些可惜,毕竟有些刊物不是很好,同时就是核心期刊中也有知名和不知名的差别(国际著名刊物,国际一般刊物,国内核心期刊,一般刊物);要是太好,命中率太低,写了好文章都还是想中好的刊物,所以要一个很好的定位。

    (3)其它因素 现在刊物,尤其是我国的刊物大多数是更据国家的期刊改革实行自负盈亏,要收取版面费,一些还要审稿费,还有有些刊物审稿周期比较短,有些比较长,这些因素都必须事先考虑好的。 2、投稿的过程 (1)完成稿件反复修改发表在中文刊物上要上网查(或者到图书馆查第一期)投稿指南或者约稿简则,看看对格式,对内容,对字数,有些甚至对参考文献的条数也有规定,在寄出前要检查好几次,尽量不要有错误,格式符合刊物的要求,尤其是对参考文献,要求比较多。

    (2)寄出稿件等待审稿 Email发送时附件里文件的名称要写的具体一些,同时写一个简短的给主编的信。发送同时最好有一个和这个文章相关的介绍和自己的介绍,就是说自己的文章重要,新,好!关于一些联系方法可以到网上搜索或者到图书馆里查阅。

    (3)修改、改进后发表到了一个月左右要主动和杂志社联系,(有可能会退稿,这是看看自己毛病在哪里,修改后选择其它刊物再投)要是审稿合格,要求修改稿件要抓紧时间修改,在此送出之前要写好一份修改说明,对修改的每一个地方作详细说明。然后尽早寄出。

    否则整个过程长的要半年还多。 3、一些注意事项 (1)不要一稿多投学术很重要就是有信用,一些同一个行业的刊物常会把文章寄给研究的有关专家,又是可能是同一个专家。

    (2)时间要抓。

    4.人物采访稿怎么写

    1 扎实的采访前准备 我有幸见到过易立竞老师准备一个采访,对方是一个曾经非常有名但已经过气的女明星,她找了所有关于这个女明星的文字资料,包括1本在淘宝上买来的破破烂烂的关于她的旧书,发行于90年代中期。

    因为这个女明星非常有名,所以关于她的文字资料是海量的,但易老师还是认真地读了所有。这只是她的工作常态。

    我有时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要采访A(A是一个我非常了解的人)我会问什么问题?如果我的问题不够好,那肯定是因为我对我的采访对象不如我对A了解的多。 2 充实的采访 艾未未说困困采访他,时长一个多月,他疑惑:这个姑娘采访我的内容都够写一本书了,我除了上厕所,去哪她都跟着。

    困困写艾未未的那篇文章我觉得相当棒。这不是一个简单的2小时对话能呈现出的人物采访丰富度。

    那篇文章我印象相当相当相当深刻。 3 如果水不够多,说明井不够深 我曾经想要报道一个被很多人报道过的名人,但随后我觉得我再不可能想出来更好的报道角度,于是我放弃了。

    但后来,我看到了让我惊喜的关于他的报道,我很后悔。有时候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设置了一个壁垒。

    在本刊,我最想学习的人是彭苏老师,而这句话是她教会我的。 4 一个良好的业务讨论氛围 和蒋老师、杨潇的每次讨论都让我受益无穷。

    我觉得,做人物报道时,对这个人做出的判断常常会囿于经验、知识和观点限制,此时,良师益友会帮助你做出判断和建立逻辑。 5 大量的阅读与思考 这会让文章成文时文笔通顺、结构圆融。

    也许我写不了非常好的特稿,但我们总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让稿子拿到80分。 其实归结起来上面这么多就俩字:勤奋。

    其他诸如天赋才华灵光神来之笔的词儿,都不是我这种普通人能有幸拥有的。 这些当然重要,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的,是这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6364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