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宣传稿件新闻

1.如何写好关于人物的宣传稿
宣传稿写作注意事项:
1)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
同时需要明确一点的是,新闻宣传稿是新闻而并非纯粹宣传稿件,也就是说,新闻专业性的书面语言是新闻宣传稿必备的一个基本性内容。因此,如何把握新闻和宣传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在新闻基础上体现宣传的基本作用,是写好新闻宣传稿的一个基本前提
2)懂得如何在写作中体现宣传的基本作用
如何在新闻写作中体现宣传的基本作用,是新闻宣传稿写作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体现宣传作用,主要是指在新闻写作中突出组织本身的地位,起到烘托、宣扬组织、维护组织良好形象的作用。这里需要澄清一个误区,即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是,以为表明某个需要报道的活动主办方是哪个组织哪个单位,就起到了对该组织该单位的充分的报道宣传作用。其实,表明身份仅仅只是浅显的、面上的宣传,对于组织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的宣传作用并没有完全凸显,这样很显然达不到宣传本身的作用。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使组织所散发的团体文化氛围和组织精神在新闻报道的字里行间得以充分彰显体现。如何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有深刻的认知能力和熟练的把握能力的。在表明身份的基础上,做到精神与文字之间的相互渗透交融,是新闻宣传稿写作成功的根本所在。
3)注重实践本身的报道,突出报到事件的重点
4)写好信息报道,要遵循“新、实、快、精、准”的原则
在写信息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实、新、精、快、准”,这既是信息写作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信息宣传工作者应当认真遵循的基本原则。
所谓新,就是采写的稿件内容,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新事物,富有新意。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独特的视角和眼光挖掘、提炼新闻点,力求与
众不同。如果把老生常谈、众所周知的内容进行上报,就会丢失信息的价值。所以采写过程中,一定要在“新”字上做文章。
所谓实,就是采写的稿件内容必须客观真实,能准确反映工作中的热点、亮点,以及一些值得推广的好的做法、经验,做到真实、可靠。而不是虚假的、编造的,或是半真半假的、似是而非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体地记录真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
所谓精,就是信息报道要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立意新颖,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写作手法上,不拘一格,敢于突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标题要精炼,用词要精益求精,因为它是文章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让人一看就知道信息的主要内容,让编辑的第一感觉良好。 所谓快,就是对于刚刚发生的信息素材,要快速采访,快速撰文,快速发稿。切忌拖拖拉拉,贻误时间。力争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最新的消息和最好的内容告诉给读者,同样的内容谁快谁就有可能先录用。
所谓准,就是对采写的稿件内容,必须做到准确无误。尤其是查办案件稿件中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姓名等等,一定要了解清楚,表述准确。对于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内容,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认真核实,直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四,注重在规范形式上的创新,尽量避免宣传稿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现象
5)注意语言的专业性和书面化,做到字斟句酌,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2.求人物新闻稿范文
第一,要通俗化、口语化。报纸是给人看的,广播是给人所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广播语言要具备可听性,要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念起来顺口,听起来省力。因此,写稿时,用词要普通,避免同音歧解和同意反复,句子要短,多用人称名词,不该省的字千万不要省略。
第二,采写要及时。及时性是广播新闻与其他媒介新闻相区分、相竞争的最大特性。广播新闻一般主张采取只抓重点,少作深度挖掘、批判的姿态,充分发挥自己无可比拟的快捷特性。
第三,在写导语时,要先打招呼,请听众收听,增强吸引力。
第四,要有音响上的特点。报纸的特点反映在版面上;电视的特点反映在形象上;而广播的特点则在它的音响上。所以,广播稿要突出广播的特点,一定要在音响上作文章,如录音讲话、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访问等。
3.人物采访新闻稿怎么写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文库豆全 人物新闻采访稿 以下是聘才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人物新闻采访稿范文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时,更有“如沐春风”的体会。
一见面丁老急忙让座,他的夫人沈大姐为我们沏上从杭州带来的龙井茶。话题自然是从丁老的健康谈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我问丁老:“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以致80不老?”丁老乐呵呵地笑着说:“这个,真是有劳了我这位‘饲养员’!”说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
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在家里,沈大姐是名副其实的“家长”,里里外外忙个不停。
特别是画展期间,丁老因身体不适住院,沈大姐家里画展病房轮着转,硬是办到画展圆满结束。我们像一家人似地聊着。
我又问及丁老有何爱好,丁老朗声笑道:“既不养猫,也不喂鸟。”沈大姐插话说:“我也只种点草,容易伺候的。
可他还要加上一个‘毒’字哩!”丁老接话介绍: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类植物,浑身有刺。他幽默地补充说:“凡属有刺的,当然都是‘毒草’嘛。”
房间里的人似乎都心领神会,相视大笑。 从50年前我年轻时起,就知道丁聪已是著名漫画家。
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讽刺漫画影响深远。1945年,讽刺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许老百姓说话的《“良民”塑像》,都给人。
4.人物专访的新闻稿怎么写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
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
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
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人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
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5.人物专访的新闻稿开头和结尾怎么写
人物专访的写作方法,是一个技巧问题。
一般说来,人物专访(或者叫人物通讯),要高度而准确的概括一个人的最主要的亮点。譬如,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他,二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人生的春华秋实; 他,桃李满天下,被某某部门连续多年命名为先进工作者; 他,辛勤耕耘,被某某领导的亲切的誉为“某某某”, 他,就是某校特级教师某某某。
(然后引出正文。)
人物通讯的开头,要略微讲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在写作方法上,可以描写,可以抒情。从写作角度上,可以写某一个侧面,然后引起读者兴趣。
例如: 在某某地的表彰大会上,一位身材消瘦的年轻人从某某领导手中接过了某某奖章,这位年轻人恬淡而自信的微笑,让所有的现场的人为之折服。 他,就是某某某,某某单位某某(职务、工种)。
(引出正文) 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例如,可以这样写: 他的履历,渗透着他辛勤的汗水,是他人生中流畅的轨迹,某某年为某某工人,某某年入党,某某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某某年担任某某职务。他创造了一些列的深化,填补了某某空白,某项工作得到了最高奖励或者荣誉等等。
他就是某某某。 (引出正文) 关于人物通讯的结尾,可以是对某某人物的感叹类的语言、赞美类语言,或者寄托希望类的语言等等。
例如: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实践着高尚者的情操,这难道,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吗?等等。 根据个人采写经验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