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拥护改革承诺书

1.怎样在思想认识,拥护改革态度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 在党的领导下,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路走来,改革创新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军之所以始终充满蓬勃朝气,同我军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自身改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眼世界,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应对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和军事战略方针,履行好军队使命任务,都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积极支持,全军官兵热烈期盼、坚决拥护。总的看,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主客观条件比较有利,面临难得的机遇。
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体要求。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思想。 关键是要抓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引领、推进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实现强军目标,中央军委统筹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统筹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一系列重大方针原则,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通过改革把这些重大战略谋划和战略设计落实好,为贯彻强军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要着眼于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 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
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固化下来并加以完善,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更好使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对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进行一体设计,通过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组建陆军领导机构、健全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等重大举措,着力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
要着眼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区分和配置权力,重点解决军队纪检、巡视、审计、司法监督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的问题,以编密扎紧制度的笼子,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组建新的军委纪委,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落到实处。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全部实行派驻审计。
组建新的军委政法委,调整军事司法体制,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确保它们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要着眼于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裁减军队员额30万,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使军队更加精干高效。调整改善军种比例,优化军种力量结构,根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
推进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军队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要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国防科技发展是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的战略工程。必须选准突破口,超前布局,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重大技术研究和新概念研究,积极谋取军事技术竞争优势,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要着眼于开发管理用。
2.当代军人怎样拥护改革,践行三严三实
一、加强党性修养,做到严以修身所谓修养,一是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具有一定水平;二是指一个人养成的正确待人处事的态度。
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按照我们党的党性原则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修身则是指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在修养。
由此看来,党性修养与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修身紧密相连,加强党性修养是不断修身的基础,不断修身首先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永远牢记自己举起右手、面向党旗喊出的铿锵誓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但此时只能说我们在形式上入了党,要想真正从思想上入党还需要不断地加强党性锻炼,加强党性修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必须从两个方面努力。首先要加强理论修养。
理论修养是一名共产党员必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理论修养可以使人们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而加强理论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学习。
所以,我们应该从思想上把理论学习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落实,切实把学习视为自觉行动来坚持,把持续不断、坚强有力的理论灌输作为理论武装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树立终身学习和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观念,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坚持以学习上的进步促进工作上的前进,不断培养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摸索新经验的学习精神,切实让理论学习成果进入思想、进入决策、进入实践。其次要加强品德修养。
品德修养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在自我认识、自我要求的基础上,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勤奋学习和自觉锻炼,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良好的品德意识和行为方式的过程,良好的品德修养对共产党员的健康成长和先进性的保持至关重要。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在参加“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中,应自觉对照党章、对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坚持边学边查,列出“不严不实”的问题清单,一项一项抓整改,并坚持做到“慎独”,即在无人监督、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也能够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严格按照道德规范去做,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二、强化以民为本,做到严以用权明代嘉靖年间无极县知县郭允礼在《官箴》一文中表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意思是说:官吏不害怕我的严厉而是害怕我廉洁,百姓不是对我的才能心服而是对我的公正心服;处事公正,那么官吏不敢有所怠慢;做人廉洁,那么百姓不敢有所欺骗。
无数历史事实也证明,处事公正就能够明辨是非,能够做到秉公办事,能够获取群众的信任。做人廉洁就能够形成威力,能够让人心服,能够得到百姓的厚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作到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而做到位这一点,就必须强化以民为本的观念。
古人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权,如果不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就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会被人民群众唾弃和推翻。
我们广大党员都是来自于人民群众,不论当了多大的领导干部,也不论在多么高贵的工作岗位,依然需要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所以,我们在思想上一定要牢固树立和强化“以民为本”的观念,坚持忠于职守、恪尽职守,以良好的作风展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人民公仆的风采。同时,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开展工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主观主义,不与民争利,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都要坚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遵守党纪党章,做到严以律己《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我国古代,那些使国家大治者莫不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而形象只是外在的形,其先进性才是内在的魂。
所以,我们广大党员要始终保持为民的形象、务实的形象、清廉的形象,就必须时刻用党纪党章来要求自己,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使自己的工作要无愧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心。中国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广大党员无疑是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而各级领导干部又是这些先进分子的领头人,因此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必须做到严于律己。
而要做到严于律己,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找准。
3.军人怎样用实际行动拥护改革强军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