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资讯 > 新闻
  • 创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创造力培养

    今年秋季学期,天津大学首个新工科人才培养校级平台——“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新生开课,标志着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落地,正式进入实践阶段。进入该平台的140名学生,经历了笔试、面试、测评等一系列考查环节,从学校10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姚易楠和同学们首先感受到的是身份的改变。他们不再是自动化学院、精仪学院或者机械学院的学生,而是“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的学生。随之而来的是教师的改变——几乎每门新开设的课程,都有来自不同学院的多名教师授课,有的课程则由来自知名企业的工程师担纲。

    一些课程是全新的。比如,本学期平台重点打造的“设计与建造”“工科数学分析”“思维与创新”“智能电子创客设计与实践”4门新课。每门课开讲前的课程说明会,都让学生们既期待又忐忑。“设计与建造”一开课就给出了期末的考核题目——完成一辆智能物流循迹小车;而“智能电子创客设计与实践”则干脆连题目都没有,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项目题目并组队完成;“工科数学分析”取代了传统的高数,从而让学生们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学习思路转变;“思维与创新”则将进一步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模式和思考方式。

    “通过学生自拟题目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欲望就是这门课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智能电子创客设计与实践”课程负责人陈曦直言,这门课就是要教会学生们玩转“黑科技”。姚易楠还记得,课程说明会上老师们展示的那些用于绿植栽种的“土壤传感器”、检测雨量大小的“雨量传感器”、只有名片大小的“PM2.5传感器”……此后,每个同学都提交了自己的创意,并且他们的创意各具特色、鲜有雷同。

    “优秀的创意往往是颠覆性的,由主讲教师一个人来评价有可能会埋没创意。”在陈曦看来,由学生自己当评委更符合创新的规律。所以这门课采取全班学生打分的形式,最终得分前10名的学生可以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其他同学实现自己的创意。

    “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140名学生的未来发展也被普遍看好。根据规划,他们可以拥有更自主的学习空间、更自由的专业选择。学生可选择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专业中的一个专业作为主修专业学位,并可选择另外一个专业作为辅修学位或微学位,同时实行本研的贯通培养机制。

    在“智慧课堂”的带领下,以及课堂的创新,相信会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培养科技的兴趣。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