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资讯 > 新闻
  • 从根本治好教育“穷病”,照亮学生未来教育之路

    近年来,高密市围绕脱贫攻坚,通过整合教育资源精准帮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爱机制,办好家门口的学校等,影响改变了12000多个贫困家庭。这些脱贫攻坚所带来的影响也将撑起贫困家庭孩子上学的梦想,让更多的人们得到教育影响。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高密市是如何实现教育扶贫的?

    一、整合资源“一网通”

    今年上半年,高密市已经在相关政策下以及相关资金支持来进行学生资助工作,同时,除了政策性资助,高密一直有社会助学的好传统。当地慈善总会连续13年设立“阳光助学”项目,已累计发放助学金1600多万元。自去年以来,高密市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募集项目150多个,捐助资金达到800多万元。“市教体局牵头统筹安排、集中救助,把有限的资金配置到最需要救助的群体,避免了多头资助造成的错位、失位、偏位问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信任。”高密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徐连勇说。

    二、接力关爱贫困学子成长

    高密市创立贫困生关爱机制,800多名教育干部包村联户,落实扶贫措施,指导家庭教育。在教师层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在学生层面推行“好伙伴”教育。在全市114所小学推行课后延时服务,让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免费学习艺术等各类特长。今年暑假,阚家镇中心学校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开展研学活动,举行了“微心愿圆梦行动”,帮助贫困孩子实现一个“微心愿”。“我们还启动了‘爱心接力行动’。在放学后和节假日,干部教师错时补位陪护学生,保证爱心接力不断线。”阚家镇中心学校校长台学海说。

    三、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永安小学原本是一所生源所剩无几的村小,市第一实验小学接管永安小学后,派出10多名干部、优秀教师入驻,实行“一套班子,两个校区,一体管理”。短短一年之后,办学水平大幅提升,村里又出资建了新教学楼,吸引学生回流200多人。首批试点成功后,高密市逐步扩大改革面,目前已形成了17个新学区,把优质教育资源延伸到了乡村薄弱校。2018年,高密市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再次获全省第一名。据了解,“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上学有了更好的保障。上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也能够就业创业、摆脱贫困,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高密市副市长魏征说。

    高密市还将坚定的走教育脱贫道路,为更多的学生争取更多的福利以及发展机遇,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