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战争的成语
【关于战争的成语有那些?】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兵连祸结 :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烽火四起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枕戈寝甲 :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描写战争的成语
关于战争的成语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战,当时项羽大败章邯。
这场战争有两个意义:一是消灭了秦军主力,农民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项羽由一个将军一跃成为联军统帅,战争开始由灭秦之战逐渐向楚汉战争转变。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傕(yù)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
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
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
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
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
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荀傕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
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 “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
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
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
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 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
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
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
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
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
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
多泛指人民起义。 【朝秦暮楚】 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典故: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
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例子: 叹~,三载依刘。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出)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
【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兵荒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典故: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例句: 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兵戎相见】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成语典故: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
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烽火连年】 fēng huò lián nián 成语典故: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成语出处: 元·。
描写战争的词语
狐鼠之徒 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材德兼备 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真金烈火 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以容取人 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新人新事 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岁寒知松柏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薮中荆曲 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龙生九子 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金玉其质 质:本质,品质。
指人的品质高洁。 聪明正直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
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不磷不缁 磨不薄,染不黑。
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冰魂素魄 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卑陋龌龊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
亦作“卑鄙龌龊”。 遇人不淑 淑:善,美。
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真金不怕火炼 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以貌取人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偷工减料 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
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淑质英才 淑:善良;英:非凡。
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璞玉浑金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
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良金美玉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
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浑金璞玉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
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蕙心纨质 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
比喻品行高洁。 刚毅木讷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德才兼备 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
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苍松翠柏 苍:青色。
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
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冰魂雪魄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
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卑鄙龌龊 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琨玉秋霜 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卑鄙无耻 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哀鸿遍野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
爱屋及乌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 安步当车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
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
安居乐业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
安然无恙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
安如泰山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
按图索骥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 暗渡陈仓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
暗箭伤人 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
八面威风 托赖着真天于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释又形容声势显赫、威望极盛。
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
百步穿杨 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 士获悉后,赶。 百尺竿头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
百川归海 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 为淮南王。
百发百中 养由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将,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左传》和《。
百闻不如一见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
宣帝 召集群巨计。 百折不挠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
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
半途而废 这个成语来源于《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即途)而废,吾。 背水一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
负隅顽抗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 臻(zhe。
覆水难收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王桃《野客丛书》,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入。 感恩图报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高枕无忧 春秋的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客人,孟。 各得其所 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汉武帝的外甥,隆 虑公主知道昭。
过河拆桥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 一年他在浙。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 汗流浃背 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 昭帝执政,威。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
后起之秀 东晋时,王忱(chen)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 推祟。 后生可畏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
三句描写战争的诗句注明作者和出处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一句是直观地写战场上的景象,极言战争的宏大和战事的紧迫.我认为这一句并不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而是通过写景来为后面的诗句做铺垫.总的来说,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甚高,但这两句写得很好.唐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一诗句.全诗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释译:战事紧急,象乌云层层笼罩,要把城头压垮似的,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在秋天的景色里,鼓角声连天,一场激战后,边塞上战士们用鲜血染成象胭脂一样的红土,在夜里凝成了紫色.半掩着红旗来到易水旁,由于霜露浓重,天气寒冷,连鼓声都沉闷,为了报答君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知遇之恩,提着玉龙宝剑为君王奋战捐躯.后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气焰嚣张,气势汹汹,局势严峻.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塞下曲》。
:描写战争的成语
万夫莫开
草木皆兵
马革裹尸
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
打草惊蛇
四面楚歌
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
声东击西
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
揭竿而起
围魏救赵
四面楚歌
作壁上观
暗渡陈仓
城下之盟
五十步笑百步
杀身成仁
纸上谈兵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步步为营
望梅止渴
运畴帷幄
一鼓作气
再衰三竭
破釜沉舟
描写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打草惊蛇、草木皆兵、有勇无谋、围魏救赵、围魏救赵
一、打草惊蛇
白话释义: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行迹泄露,使对方有所警觉。
朝代:宋
作者:郑文宝
出处:·《南唐近事》:“王鲁为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翻译:鲁国是涂宰;读物为目的;在部民连状诉主簿贪婪;鲁国就判说:‘你虽然打草;我已蛇惊。
二、草木皆兵
白话释义: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朝代:清
作者:曾朴
出处:·《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翻译:大有风声鹤唳;花草树木都是战争的影响
三、有勇无谋
白话释义: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朝代:唐
作者:陆贽
出处:·《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
翻译:王武俊蕃种,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
四、围魏救赵
白话释义:后以“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朝代:明
作者:罗贯中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翻译:曹操劫粮;曹操必然亲自去;曹操就自己出来;寨一定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的寨;曹操听了;一定要赶快回来。这是孙膑‘围攻魏救赵’的办法
五、四面楚歌
白话释义: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朝代:近代
作者:梁启超
出处:《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