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

    一、修身养性是什么意思

    中华成语大词典 修身养性 【拼音】:xiū shēn yǎng xìng 修身: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出处】: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贫道本是南阳一耕夫,岂管尘世之事 只可修身养性,贫道去不的也.” 【示例】: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上了年纪就安安静静地~颐养天年了.”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英文】: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and mould one's temperament。

    二、如何做到修身养性

    一、要让自己快乐,只要下决心快乐,就会快乐,快乐是来自内心,与外在事物无关。

    二、做适当的运动和摄取适当的营养,不要操劳过度。这样,它才能成为完全服从我的命令的机器。

    三、学习做点有益的事情,以及阅读些需要聚精会神,或思考的文章,以免成为精神上的怠惰者。

    四、要以三种方法锻炼自己的灵魂,一是默默的做一件善事,另外每天至少做两件自己不愿做的事。

    五、要给人良好的印象,精神奕奕、服装整洁、讲话温和、举止有礼。不可批评、挑剔、教训别人。

    六、不妄想在今天中要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而力求今日事今日毕,即使遇到非常棘手的难题,也要在12小时内处理完毕。

    七、详细写出每一个小时的工作计划。这或许是很困难的事,因为它可消除临事及急躁和做事磨蹭的毛病。

    八、要有充分的信心,相信自己爱的人也会爱自己,相信自己能享受美好的事物,相信自己会幸福。

    扩展资料:

    不要总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懊恼之前发生的事,把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做什么上。对于未发生的事就杞人忧天,将对事情毫无帮助。

    人们通常都希望有愉快的情感,而不愿接受悲哀、不愉快的情感。愉快和不愉快是相对而言的,同时也是相互存在和相互转化的。因此既要接受愉快情绪,也要有接受不愉快情绪的思想准备。

    人们往往容易在别人稍有差错或者失败的时候,就立刻下结论。对他人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应该是:先不要对人下判断,先要说出你是怎样认为的。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与他人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冲突,自己也可以避免产生无谓的烦恼与苦闷。

    不要说,我若是某某人,我就一定会成功。应该从自己的起点做起,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必怨天尤人,要从我做起,从头做起,竭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我能够做的事情。

    对自己负责。人们往往容易逃避责任。例如考试成绩不好,就把失败原因归罪为自己家庭环境不好,条件太差等,把自己的过错、失败都推到客观原因上。自己做的事要自己承担责任。

    资料参考来源:百度百科-修身养性

    三、【修身养性为成功奠基作文】

    成功是一座堡垒,但在堡的底端你需要通过修身养性才能不断向上攀登。

    ——题记在如今各方面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人才与人才之间的职位竞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业竞争愈演愈烈,所以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想要一步登天,一下子超越别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在现实社会中,这是非常难做到,并且在这个繁华而又喧嚣的世界里,你的心若浮躁不安又怎能有所建树呢?陆游曾向他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此话中只字未提写诗的技巧,留给其儿子和后人无尽的感悟空间,而现在我们认真品味这句话不难看出陆游希望他儿子多留心生活,多去感悟生活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到时写诗自然手到勤来。所以学诗并非主要在诗上,反而是诗外自己要学会安静地审视生活,不断提炼自身。

    这与我们日常学习有着相同的含义,我们现在的学习并非简单地从书本上获取那一点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书本之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陶冶自己的情操,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改变自己不好的性格,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一定基础。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素质教育中提倡成才先成人的道理吧!翻译家傅雷临终时告诫自己的儿子傅聪要首先学会做人,然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来修炼自己的身心,最后就可以成为钢琴家了。

    傅聪谨记了父亲的教诲,最后成为闻名中外的钢琴大师,同时也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全才。或许傅聪会向后人夸耀是自己的父亲缔造了自己的成功,但正是他听从父亲的话后修身养性才使得自己有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古今中外有着无数伟人的事例:居里夫人面对荣誉异常淡然,因为荣誉并非她所追求;爱因斯坦面对名利并未迷失自己,依旧泰然处之,诸葛亮隐在卧龙冈数年,潜心学习并时刻告诉自己“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们的成功因为修身养性而来,他们也不因名利而迷失自己,这些都是因为他们修身养性所达到了一种常人无法触及的境界。成功的因素有太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在自身。

    修身养性是自己获得成功的基础,但是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你是否还能做到淡然处世呢?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闭上眼后再睁开,忽视那些浮躁的景象,慢慢向自己的成功迈出自己坚实的步伐。

    四、修身养性是怎么个修身养性啊

    你好!生活中,我们要求修身、治心、悟道。

    说成功人士都有好习惯,懂得节制,天天坚持自己的必修功课。曾国藩的必修课是写日记,巴尔扎克的必修课是每天必写作。

    有的人的是每日必锻炼身体,有的是每日必读史若干,有的是每日必闭目静坐若干时间,有的是每日必挥毫练字以养性,等等,不一而足。 必修课持之以恒,大道无形,实际已经找到修身养性的捷径了。

    路在自己心中,他人不知,书上没有,唯有自知。所谓“至乐无如读书,养心莫善寡欲”,“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内不欺己”,“小人治迹,君子治心”,等等。

    这些古人修身养性的格言,至今的确仍有借鉴意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更新,科技在发展,信息资源在传播,修身养性也要随机应变,也要灵活应用,也要因事因时因地的有所不同。

    不可墨守成规,不可刻舟求剑。病万变药亦万变。

    现代社会,讲求要有经济观念,讲求经济效益,讲求人脉就是钱脉,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态度就是生产力。 所有的资源和信息,要设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方式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

    这与己与人与社会都是有益的。如果有很多资源不知利用、不知挖掘其经济效益,那么这种资源就好似闲置,就没有合理开发和管理。

    譬如同学关系,同乡关系,战友关系,校友关系,等等,这种关系就是资源,就有可以开发的可能性,就存在产生和拉动经济效益的可能性。 我们修身养性的目的是为什么?这是一个必须明白的问题。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葛亮在卧龙岗好为梁父饮,目的就是治国平天下。就是为了出山,而不是老死卧龙岗。

    所有修身养性,其目的都应该是为了实践,在实践中建功立业。而不是皓首穷经、之乎者也、脱离现实生活。

    必须学以致用,必须和实践接触,在实践中发挥修身养性的功用。所以,修身养性要随机应变。

    《孙子兵法》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兵因敌而致胜,水因地而致流。所以,修身养性,也要l灵活处置。

    五、论语中关于修身养性的句子

    论语》之论仁、论修身 论仁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14.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1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9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六、求一篇古人修身养性的哲理小故事

    知名的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有一次去拜访长者,到长者住所时,因为房门太 小了,头不小心撞在门框上,富兰克林痛得掉下眼泪,长者在一旁笑说:“是不是很痛?此行你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这个吧.一个人想立足于世间,要过得平安顺利,就得要常常低头,放下身段,千万要记取这个痛的教训,将带给你不少的利益.”富兰克林牢牢记住长者的教训,从此把“低头、谦逊”列入生活准则.20岁时,就创立了沉默、规律、节约、勤勉、诚实、正义、中庸、清洁、养生、平静、纯洁、决断、谦虚等著名的13训.学会低头,对他成为一代伟人不无帮助.有人问哲学家说:“从地到天究竟有多高?”哲学家道:“二尺高.”“为什么这么低呢?我们人不都长得至少有四、五、六尺高吗?”哲学家答:“所以,凡是超过三尺高的人身,要立足于天地间就要懂得低头.”所谓“低头是稻穗,昂首系莠稗”,越成熟的稻穗,垂得越低,只有坏稗麦头才抬得高高的. 汉代名将韩信,未成名前,有次走在淮阴的路上,有个不良少年看他不顺眼说:“你看起来挺神气,不过,只是中看不中用.有气魄的话,你就来杀我;不敢,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忍一时之气,从不良少年胯下爬过.他的低姿态,后来为他立了不少战功.古有明训“伸手不打笑脸人”,真正的强不是用强,而是用柔.要想进入一扇门,就须低头比门框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得弯腰做好攀登的准备.行事能低头,事情会更顺畅;低姿态可避免嫉妒障碍.放下身段才能与人和平相处.学会低头,受用不尽.谦 孙叔敖任楚国宰相时,全国官吏和人民都来道贺.但是,有一位老人却穿粗麻衣,戴白帽子以丧服吊唁他.众人都觉得老人真是触霉头,孙叔敖却赶紧整冠肃衣迎接老人,虔敬地请教他:“楚王不知道我能力不好,委我相位,众人都来向我道贺,但我恐怕以后要承受百姓的责怪.您说来吊丧,一定有高见要指教吧?”老人说:“的确有些话想提醒你:身份高贵但对人骄傲,必会被人民抛弃;地位高而擅权,必遭君王讨厌;俸禄多而不知足,必招灾祸.”孙叔敖恭敬的道谢:“谨遵教诲,您还可以再教我一些吗?”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要更谦卑;官位越大,要更加细心;俸禄越多,取舍更要谨慎.能谨守这三点,就足以治好楚国了.”果真,孙叔敖成为廉洁的名相,上任三个月,楚国大治.财富、名位、拥戴是很难拒绝的诱惑,高官厚爵与升斗小民人性相同,同样的弱点.只是,身份尊贵的人较有机会培养骄矜之气;位高权重,容易尝到揽权的滋味;拥有丰厚的物质,较易挥霍,老人教诫虽指向位高权重的人,其实是对每个人的,足以当成吾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有智慧的人,能从浅显的事例中看见深奥的道理;从举止动念中预见一生福祸之所倚.谨言慎行、礼让谦下,还真是处世的不二法门.。

    七、四书五经每本是讲些什么,那本可以修身养性

    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大学》主讲修身养性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拼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一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之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