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雾

    一、什么是雾

    雾有三种定义:

    1、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2、雾是接近地面的云。

    3、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环境监测》中的描述)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二、雾是什么形态的

    是液态的.

    雾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而云生成在大气的较高层而已。雾既然是水汽凝结物,因此应从造成水汽凝结的条件中寻找它的成因。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对于雾来说冷却更重要。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继续有水汽增加或继续冶却,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时,雾就形成了。

    另外,过大的风速和强烈的扰动不利于雾的生成。

    因此,凡是在有利于空气低层冷却的地区,如果水汽充分,风力微和,大气层结稳定,并有大量的凝结核存在,便最容易生成雾。一般在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形成雾的机会更多,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凝结核存在。

    三、描写雾的句子有哪些

    变成了浓雾的细雨将五十尺以外的景物都包上了模糊昏晕的外牵。有几处耸立云霄的高楼在雾气中只显现了最高的几层,巨眼似的 成排的窗洞内闪闪烁烁射出惨黄的灯光,--远远地看去,就象是浮在 半空中的蜃楼,没有一点威武的气概。而这浓雾是无边无际的,汽车冲 破了窒息的潮气向前,车窗的玻璃变成了毛玻璃,就是近在咫尺的人物 也都成了晕状的怪异的了,一切都失了鲜明的轮廓,一切都在模糊变形中了。

    (茅盾:《子夜》第191页)

    已是早晨八点,天还没甚亮。浓厚的黑雾不但把山林都藏起去,而早把低处的东西也笼罩起来,连房屋的窗子都象挂起黑的帘幕。在这大雾之中,有些小小的雨点,有时候飘飘摇摇地象不知落在哪里好,有时候直滴下来,把雾色加上一些黑暗。农场中的花木全静静地低着头,在雾中立着一团团的黑影。农场里没有人起来,梦与雾好象打成了。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 《老舍短篇小说选》第192页)

    雾已经扩大。差不多占据了半边天,它从各个方向同时合拢来;在这雾罩里,好象有油珠似的东西悬浮着,不知不觉间,浓雾越来越扩大,微风把它慢慢地、悄悄地推向前行。它逐渐占领了整个海面。它从西北方袭来,正是船头指向的那个方向。它好象一座模糊的运动着的庞大的绝壁,又象一道从海里升起的高墙。有一个明确的地点,在那里,无边的海面进入雾里,消失了。

    (【法】雨果:《海上劳工》第166页)

    雾在上升,可是又降落了下来,更浓密了。有时候简直全不透明。船陷在冰山式的雾气里。这可怕的包围,象一把钳子那样打开,使人瞥见一角地平线,又立刻合拢。

    (【法】雨果:《海上劳212>>;第171页)

    黄昏的雾气,在枯落的白杨中间浮过,仿佛细纱挂在树枝,却比细纱还要发白,还要透明,濒蒙一片,把白杨的轮廓勾成了堇色。

    (【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第108页)

    黑谷新凝结起来的水蒸气,即使在温暖的夏夜里,也在无数的LU谷里的溪流上飘荡着,象白色的台布,远远望见这无涯的白茫茫的一片,好象湖沼一般。

    (【法】乔治·桑:《安吉堡的磨工》第153-154页)

    天一亮就下起雾来。雾气顺着山谷,一直把城市全都笼罩起来。到了晚上,岸边的路灯形成了团团的光晕,从海滩上望去,只能看见一个个乳白色的斑点……

    (【秘】里贝伊罗:《陡岸底下》 《拉丁美洲短篇小说选》第258页)

    各处山谷里全弥漫着悠悠底昏雾,雾悄然独步上山,好象一个恶灵,寻找安息之处而不可得似的。粘湿而冷酷底寒雾缓缓飘来,显然可见,浪潮起伏,互相追逐,好象险恶的海面上的波涛。雾的密度封闭了车上的灯光,除了几码之内的雾自己底搐动而外,什么也看不见,疲劳底马们所呼出的浊气混进雾里,好象这一切都是由它们造成的。

    (【英】狄更斯:《双城记》第6页)

    到了史龙街车站,雾来得更浓了。望去只是静悄悄密层层的一片模糊,许多男人就在里面摸出摸进,女人很少,都把手中的网袋紧按在胸口,用手绢堵着嘴,马车淡淡的影子时隐时现,上面高高坐着车夫,就象长的一个怪瘤,在怪瘤的四周是一圈隐约的灯光,仿佛还没有能射到人行道上就被水气淹没了,从这些马车里面放出来的居民就象兔子一样各自钻进自己的巢穴。

    (【英】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第一部《有产业的人》第312页

    大雾垂江赋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惟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洁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吴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四、什么是雾

    雾是由地表蒸发出来的水分子受冷空气影响凝聚而成的和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细水滴(雾滴)组成的。这些微小的雾滴半径只有0.001毫米至0.05毫米,单个的雾滴肉眼很难看得清,只是积聚在一起的亿万颗雾滴聚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被人们看得清的雾状。如果能见度低于一万米的雾为轻雾,能见度低于一千米的则为大雾;能辨别头顶天空状况的大雾为可辨雾,不能辨别头顶天空状况的则为不可辨雾。深秋至初冬时节,气温日渐下降,其气候条件比较适合雾的生成,因而此时是雾的多发季节。成雾时间一般在凌晨到清晨8时,但秋雾最早出现时间可在前半夜的21时半到22时,雾气多在早晨时最浓重,消散的时间长短不等。有些地区受地形影响,雾气浓重且雾天较长。

    由于雾滴是由空气中看不见的水汽冷却达到趋饱和凝结而成,因而雾的大小与空气中的水汽多少有关。空气湿度越大,凝结核(烟粒、尘埃等)越多,冷却作用越强,凝结的雾滴就越多,雾就有越大越浓的可能。城市由于空气中粉尘极其丰富,近地建筑物多,风速也较郊区小,因而城市比乡村易于形成雾。而现代都市大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雾中微小的水珠溶解和吸附了一些地表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有害的工业粉尘及废气。雾天多属于变性冷高压天气系统,风速较小,且常伴有较强的逆温,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极微小的雾滴使大气中所含的酸、碱、酚、胺、苯、盐、重金属微粒等有害人体的致病物质滞留积聚,四处弥漫,无法扩散、稀释,并且各种有害物质彼此间往往会发生较为频繁的反应,所生成的新的毒性物质比原有的污染物对身体更具危害性。因此,雾加剧了大气污染,加速了各种致病源的扩散与传播,加剧了疾病对人体的侵袭,是诱发肺、气管、支气管、咽喉、鼻孔、眼睛、皮肤等多种疾病以及致癌、致突变或促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汽车排出的碳氢化合物、一氧化氮和大气中的二氧化氮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臭氧、氧化氮、甲醛、乙醛、酚等其他氧化剂、重金属组成的浅蓝色光化学烟雾,不仅会加重雾状,还会刺激人的眼睛和黏膜,使人产生头痛、呕吐、呼吸障碍,容易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使儿童肺功能异常,严重时还可致人死亡。

    正因为如此,在各种致病的气象因素中,雾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最大,且雾日最多的月份也是气管炎、喉炎、肺炎、鼻炎、眼结膜炎及过敏性疾病的多发时节,肺炎、肺癌等病人超额死亡率高达40%以上。至于吸入的某些有害物质对身体的隐性伤害更是无法估量。

    为了防止雾对健康的损害,在多雾的季节里,生活在都市的人应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将雾气对身体健康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特别是本就患有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者、体质虚弱者、老年人和儿童,更要加以注意,要减少在大雾环境中的活动,尽可能避免在雾气弥漫的环境中过久进行锻炼或工作

    五、雾是从哪来的

    雾的定义:贴贴地层空气中悬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乳白色的集合体,使水平能见度距离降至1千米以下时称为“雾”,当能见距离在1~5千米时称为“轻雾”.厚度一般在几十到几百米,厚的也可到1千米以上,厚度不到两米的雾,叫做浅雾.雾的形成机制:形成雾的机制是近地面空气由于降温或水汽含量增加而达到饱和,水汽凝结或凝华而形成雾.(指标T-TD) 影响雾中能见度的因子主要是雾滴的浓度和大小.雾的分类:①根据形成过程的不同,雾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蒸发雾.②按物态分,有水雾、冰雾和水冰混合雾三类,它们分别由水滴、冰 、晶和水滴伴冰晶组成.③雾的天气学分类法将雾分成气团雾和锋面雾的两类.此外,人们还常把发生在海上的雾称为“海雾”.云是由大量细微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在大气中的可见聚合体.它通常不接触地面,接触地面是则称为雾.由于大气压力随高度的增加不断降低,空气上升时将膨胀而冷却,饱和水气压也随着降低.当空气中水气达到饱和并凝结成大量细微的水滴,漂浮在空中时,就形成云.。

    六、雾是怎么形成的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这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 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有些人锻炼身体很有毅力,不论什么天气,从不间断。其实,有毅力是好事,但天天坚持也未必正确,比如雾天锻炼就有些得不偿失。雾天,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们经常活动的高度。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与水汽结合,会变得毒性更大,如二氧化硫变成硫酸或亚硫化物,氯气水解为氯化氢或次氯酸,氟化物水解为氟化氢。因此,雾天空气的污染比平时要严重的多。 还有一个原因也需要强调一下,那就是组成雾核的颗粒很容易被人吸入,并容易在人体内滞留,而锻炼身体时吸入空气的量比平时多很多,雾天锻炼身体吸入的颗粒会很多,这更加加剧了有害物质对人体的损害程度。 总之,雾天锻炼身体,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远比锻炼的好处大。因此,雾天不宜锻炼身体。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