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

一、人民与"群众"的区别
单从字上理解,全部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我只说我们现在对这些字歪解,以及它们在我们心中的现实含义。
“人民”是一种泛指,任何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为国家作着贡献的人都指人民,是国家的基础,所以一旦上升到“人民”的地位,事情就已经非常严重了。必竟谁也不想与人民作对。
“群众”是指一部分生活在社会基层的人,农民或者是民工等等,所以没有“人民”那两字感到恐惧。
“特殊群众”是极少数一部分有着特殊情况的生活在底层的人,可以说他们站出来反对,也无伤大雅。如果需要帮助,爱帮便帮。
人民群众性质不过是比“人民”低一级,范围缩小一点。相应的对其态度也就低一点。
“一般群众”可以说贬意较多,可以说主观的将其分化等级,指看不清事实,盲目的,没有文化的底层人物。
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参照上述一般群众解释。
二、什么是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它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但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扩展资料:
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关键是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
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克服轻视群众、脱离群众、少数人关起门来冷冷清清办事情的错误倾向。
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决策、办事情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和群众利益,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好大喜功、急于求成。
要关心群众疾苦,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四、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从量和质相统一的角度分析,其量的含义是指特定历史条件下,居民中的大多数人;其质的含义是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一切人。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包含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决定作用: 表现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如果对历史现象作直观的理解,会发现社会精神财富是由历史人物创造的。
但如果向纵深分析,我们自然会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历史人物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一切精神财富的最初的源泉存在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之中。再者,历史人物如果真的成了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那他也就成了人民群众的组成分子之一。
所以,无论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还是从历史人物的归属的意义上说,人民群众都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五、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历史主要是生产方式的演变和发展史,同时也包括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精神演变史.因而 讲谁创造历史,就是谁创造了生产方式,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发展.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创造历史就是创造生产力和生产,创造精神财富.说人民群众对创造历史起决定作用,主要指对创造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同时对创造精神财富起创造作用. 1、人民群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要素——劳动者.劳动者是最活跃、最主要的生产力,他们 是 生产资料的发动者、使用者、控制者、推动者.其次,人民群众能不断地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变了,整个生产力会变、生产力变了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这里说的人民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应当也包括管理者.再次,由于作为劳动者的人民群众使用工具,从而生产出供人们吃、喝、住、穿、用的物质生活资料,有了这些物质生活资料人们才能从事政治、科学和其他精神活动.总之,人民群众既是生产力中的要素,又是劳动工具和物质生活资料的创造者.生产工具是历史的基因,创造了工具也就是创造了历史.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说物质财富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大家比较容易接受,说精神财富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有些人可能会摇头.他们说精神财富不是知识分子,思想家、科学家们创造的吗,怎么成了人民群众?我们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首先,人民群众的生产经验和生活是精神产品的源泉.精神财富中的科学是在总结生产经验基础上产生的.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理论的直接发现者 ,但其源泉仍在群众的生产经验中.中国古代的《本草纲目》、《民齐要术》、《农政全书》等都是在总结生产、生活经验中形成 的.精神财富中的文学艺术也是以群众的生活为源泉的,所以,文学家、艺术家要经常到群众中去采风、充电.其次,知识分子、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本身也属于人民群众范畴.说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包含他们在内.再次,普通劳动群众直接创造精神财富.毕升、李时珍、瓦特(发明蒸气机)、法拉弟(电磁学家)、狄慈根、罗蒙诺索夫、高尔基等,都来自社会下层,有的就是体力劳动者.基于以上三点我们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法学界近年来对民间法开始关注,民间法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就是人民群众在自己的生产和交往中自生自发的产生的.哈耶克关于法律是自生自发地产生的理论证明了人民群众创造精神的原理.大家都知道哈耶克的理论是最为人关注的理论,却不知此理论是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原理的引伸而已. 3、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可分为量变时期和质变时期.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主要表现的是人民群众在社 会量变时期的作用,在社会质变时期,人民群众的作用表现在能使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使社会发生质变.因为统治阶级虽然可以搞一些具体社会体制的变革,但要让统治阶级自己去推翻社会的根本制度那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必须依赖人民群众.作为新生产力主体和代表者的人民群众有愿望、有力量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人民群众这一改变社会制度的作用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因而带有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