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论语翻译

    论语翻译

    一、【求简短的论语原句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了以后要不断地复习、实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6、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说:“我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 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吃饭时不要求饱足,居住时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9、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要愁别人不理解自己,愁的应该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你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许多星辰都来拱卫着你.” 1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用政法来教育人民,用刑罚来对待人民,人民只能暂时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知道怎样是正确的行为.” 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不断地温习旧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13、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个君子时)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能够算是一个君子了).”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从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讲的是团结协调,而不是勾勾搭搭.而那种没有道德的小人,却是勾勾搭搭,不讲团结,不顾大局.”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不去思考,也不能实用,那学习起来就会迷惘.如果只是苦思冥想,而不去读书充实自己,你就思不下去,疑而不定.” 16、子曰:“……知之为之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对弟子仲由)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17、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 【译文】(鲁国当政的季康子向孔子问起执政如何让人民服从时)孔子说:“你对待人民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也会恭敬起来.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也就会对你尽心竭力了.你提拔好人,教育能力不好的人,他们也就会互相劝勉了.” 1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就不知对他怎么办了(对这个人就不可交往).” 19、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遇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不敢出面,就是懦弱.” 20、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富裕与贵显,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一个君子不会接受的.贫穷和下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抛弃它,一个君子也不会干的.” 21、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一切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处理问题,就会招来很多人的怨恨.” 22、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

    二、《论语》全文翻译

    论语全文翻译 (2009-01-21 11:34:25) 标签:杂谈 分类:学而时习之 论语全文翻译 论语全文翻译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

    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

    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

    春秋时代,战争频仍。

    三、论语十二则翻译初一上册

    论语十二章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使老百姓忠厚老实了.” 6、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7、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8、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0、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1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

    四、【论语四则的翻译】

    1.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2.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4.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五、论语十则翻译要和论语十则对照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知识点:“说”通“悦” 意思:快乐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六、初一课文《论语七则》七则论语的翻译(全部)

    第一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恶乎③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颠沛⑥必于是.”【译文】 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贤德啊,颜回!”第三则:子曰:饭①疏食②,饮水,曲肱而枕③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的时候弯曲这胳膊当枕头用,在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裕和显贵,在我看来如浮云一般.”第四则颜渊、季路侍①.子曰:“盍各言尔志②?”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③,敝之而无憾④.”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⑤.”子路曰:“愿闻子之志⑥.”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⑦.”【译文】颜渊、季路陪侍(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季路说:“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使用,用破了也不会后悔.”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季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愿.”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到关怀.”第五则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②.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③.”【译文】孔子说:有益有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谄媚奉承的朋友,当面恭维背后毁谤人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第六则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①.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②.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③.”【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有节度的快乐为快乐,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荡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就有害了.” .第七则: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为求得保全性命以致损害仁德,而宁肯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