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

    一、普鲁斯特在文学史上有什么地位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Proust, 1871—1922 )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中容纳了许多新的元素,如心理分析、处理时间的创造性 手法和多种主题。普鲁斯特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共分7部的小说《追忆似水年 华》(英文为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1954)。

    普鲁斯特不仅是创造性地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而且是一名精明的社会观 察家。19世纪90年代中期,像19世纪著名的作家埃米尔•左拉(Emile Zola, 1840—1902)—样,普鲁斯特成了坚定的德雷福斯的支持者。

    艾尔弗雷德•德 雷福斯(Alfred Dreyfus, 1859—1935 )是一名犹太裔法国军官。1894年,他以叛 国罪判处终身监禁,但最后被无罪释放,因为证明他有罪的证据被发现是反犹太 分子伪造的。

    二、怎样赏析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其小说中,往往在开端部分就使用主导动机来暗示某个主题,在叙述过程中,又不断返回到这个主题上来,给读者一种循环往复的感觉。

    他的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卷《在斯旺家那边》开端部分范德伊奏鸣曲中的小乐句,就是一个最佳例证。 斯旺结识了著名的交际花娥岱特,在韦杜兰夫人的沙龙里,听到钢琴家正在演奏作曲家范德伊的奏鸣曲,在乐曲旋律展开的过程中,他凭借敏锐的听觉清晰地分辨出有一个小乐句浮现出来,并且超出其他所有音波的回荡,持续了若干个瞬间,从而在他的心中引起了十分特殊的快感。

    而这种由音乐引起的超凡的快感,竟然使他对娥岱特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在瓦格纳的著名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只要那个由号角吹奏出来的主导动机一出现,听众就会立刻联想到齐格飞。

    而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范德伊奏鸣曲中的那个小乐句也是一样,只要它一出现,读者就会自然联想到斯旺以及他和娥岱特之间的爱情。 每当作者感到有必要重新渲染斯旺当初和娥岱特在热恋中的那种气氛时,他就反复使用范德伊奏鸣曲中的这一片断。

    这个小乐句具有其自身的强大生命力。在斯旺逝世以后,这个小乐句在叙述者马塞尔的心中还时时浮现。

    可以说,文学中的主导动机既是一种结构因素,同时也是一种修辞因素。

    三、普鲁斯特的代表著作有哪些

    普鲁斯特(1871-1922),法国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

    他生于巴黎,父亲是位名医,母亲出生 于犹太富家。这个家族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著名哲学家柏格森是他表兄,他的舅妈主持着一个文 化沙龙,那里的常客有拉马丁、雨果、缪塞、梅里美、小仲马、罗尼等法国文化名人,他就在这样 的圈子里受着熏染,得到文学启蒙。

    1896年,普鲁斯特第一部短篇小说作品集《悠游卒岁录》出版。 1896- 1899年,写作自传体小说《若望。

    桑德伊》,未完成,直到1952年由后人根据手稿整理发表。 其间,开始阅读翻译英国艺术评论家罗斯金的艺术评论。

    他从1906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追忆似水 年华》,到1913年完成全书的框架。 这部巨著共分7卷:《在斯万家那边》1913)、《在少女们身旁》 (1919)、《盖尔芒特家那边》(1920- 1921)、《索多姆和戈摩尔》(1922)、《女囚》(1923)、《女逃亡 者》1925)和《重现的时光》(1927)。

    其中第二部获龚古尔奖,作者也因此而引起评论家的关注, 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普鲁斯特一生受哮喘病的折磨,这种病痛甚至影响到他的思考方式和文学创 作。

    1922年11月8日,普鲁斯特逝于巴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