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坤
一、王梓坤的作品两篇
《科学发现纵横谈》《科海泛舟》
王梓坤,1929年4月生,江西吉安县人。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1955年考入苏联莫斯科(Moscow)大学数学力学系做研究生,师从于数学大师A.N. Kolmogorov和R.L. Dobrushin,1958年毕业获苏联副博士学位。1988年获澳大利亚麦克里(Macquarie)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52年至1984年先后任南开大学讲师、教授。1984年以来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84年至1989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93年至1998年任汕头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二、王梓坤的简历
王梓坤,男,1929年4月生,江西吉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教师节首倡者,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汕头大学教授。
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1958年毕业于莫斯科(Moscow)大学数学力学系,获副博士(相当于现今博士学位)学位。
主要研究概率论,业余从事科学方法论及科普写作,发表数学专著、数学论文及方法论论文、科普作品等许多种。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等。
担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和《数学物理学报》编委、《数学教育学报》主编等职。王梓坤教授是一位对我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我国概率论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和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
在数学理论方面,他主要研究的是一类重要的随机过程,即马尔可夫过程。马尔可夫过程论是近几十年来数学中很活跃的一个分支,有许多新问题有待人们去探索。
在中国,王梓坤是开创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驱。他首创极限过渡的概率方法,彻底解决了生灭过程的构造问题。
此外,在生灭过程泛函分布、马尔可夫过程、布朗运动、二参数随机过程、超过程、随机泛函分析等方面都作出过不少新的结果。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领导着他的研究集体开始对测度马尔可夫过程(超过程)的研究,在较短时间内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水平。
在数学应用方面,他提出了地震随机迁移的统计预报方法及供舰艇导航的数学方法,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权威学者的高度评价。王梓坤教授在概率论方面著书9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概率论基础及其应用》(1976年),《随机过程论》(1965年)和《生灭过程与马尔科夫链》(1980)三部著作从学科基础到研究前沿构成完整体系,对我国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随机过程通论》(上下卷,1996)于1997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1999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著《马尔可夫过程和今日数学》。王梓坤教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教学和科研骨干力量,指导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20余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
他总是充满热情地支持和鼓励年轻学者的研究工作,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他重视科普工作和对治学方法论的研究,在这方面出版了《科学发现纵横谈》、《科海泛舟》等名著及论文数十篇。
其中《科学发现纵横谈》社会影响很大,1981年曾获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和团中央联合推荐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此书被选中。“希望工程”向一万所农村学校赠书各一套,此书也在其中。
王梓坤教授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期间于1984年首次提出“尊师重教”,并与北师大部分教授建议在全国设立教师节。全国人大次年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三、谁有“王梓坤以读书为乐”这篇文章
你最喜爱什么?
——书籍;
你经常去哪里?
——书店;
你最大的兴趣是什么?
——读书。
这是友人提出的问题和我的回答。真的,我这一辈子算是和书籍,特别是好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人说,读书要费那么大的劲,又发不了财,读它做什么?我却至今不悔,不仅不悔,反而情趣越来越浓。想当年,我也曾爱打球,也曾爱下棋,对操琴也有兴趣,还登台伴奏过。但后来却都一一断交,“终身不复鼓琴”。那原因,便是怕花费时间,玩物丧志,误了我的大事——求学。这当然过激了一些,有点“左”。剩下来唯有读书一侣,自幼至今,无日少废,谓之书痴也可,谓之书橱也可,管它呢,人各有志,不可相强。我的一生大志,便是教书,而当教师,不多读书是不行的。
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操,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社会、体验各种生活、结识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书籍是全人类有史以来共同创造的财富,是永不枯竭的智慧的泉源。失意时读书,可以使人重振旗鼓;得意时读书,可以使人头脑清醒;疑难时读书,可以得到解答或启示;年轻人读书,可明奋进之道;年老人读书,能知健神之理。浩浩乎!洋洋乎!如临大海,或波涛汹涌,或清风微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吾于读书,无疑义矣,三日不读,则头脑麻木,心摇摇无主。
我和书籍结缘,开始于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大概八、九岁吧,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我每天从早到晚,都要去田里帮工。一天,偶然从旧木柜阴湿的角落里,找到一本蜡光纸的小书,自然很破了。屋内光线暗淡,又是黄昏时分,只好拿到大门外去看,封面已经脱落,扉页上写的是《薛仁贵征东》。管它呢,且往下看。第一回的标题已忘记,只是那首开卷诗不知为什么至今仍记忆犹新……
日出迢迢一点红,飘飘四海影无踪。
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
第一句指山东,二三两句分别点出薛仁贵(雪、人贵)。那时识字很少,半看半猜,这本书居然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同时也教我认识了许多生字。这是我有生以来独立看的第一本书。尝到甜头以后,我便千方百计去找书,向小朋友借,到亲友家找,居然断断续续看了《薛丁山西征》《彭公案》《二度梅》等等,樊梨花便成了我心中的英雄。我真入迷了。从此,放牛也罢,车水也罢,我总要带一本书,还练出了边走田间小路边读书的本领,读得津津有味,不知人间别有他事。
当我们安静下来回想往事时,往往会发现一些偶然的小事却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如果不是找到那本《薛仁贵征东》,我的好学心也许激发不起来。我这一生,也许会走另一条路。人的潜能,好比一座汽油库,星星之火,可以使它雷声隆隆,光照天地;但若少了这粒火星,它便会成为一潭死水,永归沉寂。
2002-12-05 王梓坤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四、王梓坤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
王梓坤是数学家,原籍江西吉安,生于湖南零陵,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
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学数学力学系副博士学位。1988年获澳大利亚麦克里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84—1989年)、数学系教授、汕头大学教授。他专长概率论。
在随机过程等研究中,彻底解决了生灭过程的构造问题,创造了极限过渡的概率构造法。求出了生灭过程泛涵的分布。
最先引进多参量Omstein-Uhlenbeck过程,并取得系统成果。研究布朗运动与位势论的关系,求出了布朗运动末离球面时间、位置、极大游程的分布及马尔科夫过程的常返性、零一律等。
在国内最早研究随机泛涵分析,得到广义函数空间中随机元的极限定理,创造了多种统计预报方法及供导航用的数学方法。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