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拉克
一、彼得拉克代表诗歌
彼得拉克代表有《歌神》、《意大利颂》等。下面三首诗便选自其代表作《歌神》。
1、《劳拉》——彼得拉克
我若敢向肖像诉说情怀
但见她眉宇间若有所闻
但她岂能回答,只恨肖像无声
堪羡毕马梁情通木石,唉!
千百回与画中人情意缱弹绻;
但愿我亦有幸,即使仅此一回
向亲爱的画中人倾心交谈
2、《我形单影只》
我形单影只,思绪万千,
在最荒凉的野地漫步徘徊。
我满怀戒备,小心避开,
一切印有人的足迹的地点。
我找不到其他屏障遮掩,
能把我和群集的人们隔开。
因为人们透过我忧愁的神态,
一眼就能看穿我内心的烈焰。
如今啊,尽管我避人耳目,
海岸和山地,森林和流水,
对我生命的真旨已无不洞悉。
但我却找不到如此荒野的路,
使得爱神也不能把我追随,
并整日里与我辩论不息。
3、爱的忠诚
不论我在南方冒着赤日炎炎,
或在阳光无力融化冰雪之处,
或在阳光和煦的温暖国土,
不论与狂人为伍或在哲人之间,
不论我身份是高贵或是低贱,
不论是长夜漫漫或白昼短促,
不论是晴空如洗或乌云密布,
不论是年华正茂或双鬓斑斑;
不论我在人间,地狱或天堂,
在滔滔洪水中,或在高山深谷,
不论患病或健康,快乐或忧伤,
不论住在何处,自由或为奴,
我永属于她,哪怕我的希望,
永成泡影,这念头已令我满足。
二、彼得拉克主要著作有哪些
彼得拉克(FrancescoPetrarch,1304~1374年)不仅是人文主义的奠基者,还是近代诗歌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阿非利加》和抒情诗集《歌集》,还有拉丁文著作《秘密》。他是意大利复兴古典文化的倡导者。他在《秘密》中有一段话:“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充分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身解放的心情。
他不但强烈追求爱情,而且特别重视个人的荣誉。他的史诗《阿非利加》就是歌颂一位爱国英雄的,歌颂意大利民族的伟大,鼓励人们像阿非利加那样去为祖国的统一而战斗。
三、英文彼得拉克十四行诗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区别
1,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
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同时代的意大利诗人和后来其他国家的一些诗人,都曾把彼得拉克的诗作,视为十四行诗的典范,竞相仿效。
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
其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DCD以及ABBA,ABBA,CDC,CDC等格式。每行诗句十一个章节,通常用抑扬格。
2,莎士比亚的诗作,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CDCD,EFEF,GG。每行诗句有十个抑扬格音节。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用自如,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点明题意。后来,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人也曾写过一些优秀的十四行诗。
3,其他1)韵及韵脚:韵指的是每行最后一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按规定要相同的叫押韵。各体前后两部份韵脚的安排是:彼得拉克体ABBA、ABBA、CDC、DCD (4韵) 或者CDE、CDE (5韵),属抱韵;斯宾塞体 ABAB 、BCBC 、CDCD 、EE ,最后两句是对偶句,属套韵;莎士比亚体BABA 、CDCD 、EFEF 、GG,属双形体即交韵(7韵),最后两句对偶;2)轻重音搭配。
十四行诗虽不要求每行诗词数相同,但要求同样的音步,每个音步有一轻一重两个音节,莎士比亚体要求每行5个音步,10个音节;彼得拉克体要求11个音节。
四、英文彼得拉克十四行诗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区别
1,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同时代的意大利诗人和后来其他国家的一些诗人,都曾把彼得拉克的诗作,视为十四行诗的典范,竞相仿效。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其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DCD以及ABBA,ABBA,CDC,CDC等格式。每行诗句十一个章节,通常用抑扬格。
2,莎士比亚的诗作,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CDCD,EFEF,GG。每行诗句有十个抑扬格音节。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用自如,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点明题意。后来,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人也曾写过一些优秀的十四行诗。
3,其他
1)韵及韵脚:韵指的是每行最后一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按规定要相同的叫押韵。各体前后两部份韵脚的安排是:彼得拉克体ABBA、ABBA、CDC、DCD (4韵) 或者CDE、CDE (5韵),属抱韵;斯宾塞体 ABAB 、BCBC 、CDCD 、EE ,最后两句是对偶句,属套韵;莎士比亚体BABA 、CDCD 、EFEF 、GG,属双形体即交韵(7韵),最后两句对偶;
2)轻重音搭配。十四行诗虽不要求每行诗词数相同,但要求同样的音步,每个音步有一轻一重两个音节,莎士比亚体要求每行5个音步,10个音节;彼得拉克体要求11个音节。
五、彼得拉克代表诗歌
彼得拉克代表有《歌神》、《意大利颂》等。
下面三首诗便选自其代表作《歌神》。 1、《劳拉》——彼得拉克 我若敢向肖像诉说情怀 但见她眉宇间若有所闻 但她岂能回答,只恨肖像无声 堪羡毕马梁情通木石,唉! 千百回与画中人情意缱弹绻; 但愿我亦有幸,即使仅此一回 向亲爱的画中人倾心交谈 2、《我形单影只》 我形单影只,思绪万千, 在最荒凉的野地漫步徘徊。
我满怀戒备,小心避开, 一切印有人的足迹的地点。 我找不到其他屏障遮掩, 能把我和群集的人们隔开。
因为人们透过我忧愁的神态, 一眼就能看穿我内心的烈焰。 如今啊,尽管我避人耳目, 海岸和山地,森林和流水, 对我生命的真旨已无不洞悉。
但我却找不到如此荒野的路, 使得爱神也不能把我追随, 并整日里与我辩论不息。 3、爱的忠诚 不论我在南方冒着赤日炎炎, 或在阳光无力融化冰雪之处, 或在阳光和煦的温暖国土, 不论与狂人为伍或在哲人之间, 不论我身份是高贵或是低贱, 不论是长夜漫漫或白昼短促, 不论是晴空如洗或乌云密布, 不论是年华正茂或双鬓斑斑; 不论我在人间,地狱或天堂, 在滔滔洪水中,或在高山深谷, 不论患病或健康,快乐或忧伤, 不论住在何处,自由或为奴, 我永属于她,哪怕我的希望, 永成泡影,这念头已令我满足。
六、但丁 彼得拉克 薄伽丘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的资料
阿利盖利·但丁(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13世纪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前夜佛罗伦萨诞生了位伟大的男性诗人,这就是被恩格斯誉为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阿利盖利·但丁(1265—1321)。
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留名后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生于1265年,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母为他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新生》、《论俗语》、《飨宴》及《诗集》等著作。
《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诗,主要抒发对贝亚特丽契的眷恋之情,质朴清丽,优美动人,在“温柔的新体”这一诗派的诗歌中,它达到了最高的成就。但丁的生平记录很少,但写作的人很多,有许多并不可靠,他可能并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也有人说他在波隆那及巴黎等地念书),从许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师那里学习不少东西,包括拉丁语、普罗旺斯语和音乐,年轻时可能做过骑士,参加过几次战争,20岁时结婚,他妻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有3子1女存活。
当时佛罗伦萨政界分为两派,一派是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齐伯林派,另一派是效忠教皇的盖尔非派,1266年后,由于教皇势力强盛,盖尔非派取得胜利,将齐伯林派放逐。盖尔非派掌权后1294年当选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罗伦萨,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独立,不愿意受制于教皇,分化成“白党”,另一部分没落户,希望借助教皇的势力翻身,成为“黑党”。
两派重新争斗,但丁的家族原来属于盖尔非派,但丁热烈主张独立自由,因此成为白党的中坚,并被选为最高权利机关执行委员会的六位委员之一。 1301年教皇特派法国国王的兄弟瓦鲁瓦的卡罗(Carlo di Valois)去佛罗伦萨“调节和平”,白党怀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为团长的代表团去说服教皇收回成命,但没有结果,果然卡罗到佛罗伦萨后立即组织黑党屠杀反对派,控制佛罗伦萨,并宣布放逐但丁,一但他回城,任何佛罗伦萨士兵都可以处决烧死他,从此但丁再也没有能回到家乡。
1308年卢森堡的亨利七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预备入侵佛罗伦萨,但丁给他写信,指点需要进攻的地点,因此白党也开始痛恨但丁。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的希望落空。
1315年,佛罗伦萨被军人掌权,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罚金,并于头上撒灰,颈下挂刀,游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国。但丁回信说:“这种方法不是我返国的路!要是损害了我但丁的名誉,那么我决不再踏上佛罗伦萨的土地!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吗?难道我不向佛罗伦萨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触宝贵的真理吗?可以确定的是,我不愁没有面包吃!” 但丁在被放逐时,曾在几个意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记载他曾去过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乡愁,并将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写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对教皇揶揄嘲笑,他将自己一生单相思的恋人,一个叫贝亚德的,25岁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但丁于1321年客死他乡,在意大利东北部腊万纳去世。 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作的,对形成现代意大利语言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除了拉丁语作品外,古代意大利作品只有但丁是最早使用活的语言写作,他的作品对意大利文学语言的形成起了相当大作用,所以也是对文艺复兴运动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之所以称但丁是“新时期的第一位诗人,旧时期的最后一位诗人”的原因:但丁生活在14世纪的意大利(但是当时的意大利还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由很多小邦国、公国、候国还有教皇国等组成的),那个时候还是中世纪(所谓中世纪就是指的欧洲从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的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的萌芽),意大利因为地处于地中海,交通便利,所以海运经济特别发达,因此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思想,即“文艺复兴”。但丁是第一个采用“文艺复兴”主义的作家。
他的《神曲》里面就有很多人文主义的精神,比如,肯定人,肯定人性。但是由于几个世纪的神学统治,神学观念还比较根深蒂固,所以,《神曲》里面也有很多中世纪神学方面的因素,比如,采用神学的神话题材,采用中世纪神学的写作方法等等,可以去看看《神曲》自己来总结一下。
从他以后,“文艺复兴”。
七、为什么把彼得拉克看做是现代诗歌之父
彼得拉克以对于个人名利和对于爱情的大胆追求著称于世,1341年,彼得拉克在罗马被加冕象征最高荣誉的“桂冠诗人”。
若干年前,他的前辈但丁不屑领取的那个诗人桂冠,在彼得拉克看来,罗马代表着古典文化,这个橄榄叶编织的桂冠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延续,彼得拉克以此为荣;同时,罗马也代表着意大利,祖国给予的荣誉对彼得拉克说来更是意义非凡。能获此殊荣是他一生的终极目标。
仅以此举,彼得拉克充满个性的思想就超越了他的前辈但丁,但丁虽然对祖国也充满无限的热爱,但他对在佛罗伦萨以外的“桂冠诗人”仍无法接受,是否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对但丁在文艺复兴文坛成就的研究与承认存在不利的因素。资产阶级从弱势群体到占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舞台,高扬个人主义旗帜是思想理论的源泉,彼得拉克以学者诗人的身份得到最高荣誉,是他的过人才华,更是他的个性使然。
另外,他从对劳拉的思慕中,感受到了人世间爱的甜美与困惑,他将这些真情实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创作出个性显露、超越前人的佳作。1327年在法国阿维尼翁的一个教堂里,诗人见到了在他眼中“品德超群”、魅力无比的女子——劳拉,他被她那抑制的妩媚所感染,暂短的相遇引发无限的思念,真诚的情感激发起诗人的才华,他在诗作中将自己暗恋的情愫用最优美的文字娓娓道出,《歌集》中几百首充满柔情爱意的抒情诗问世,这种鲜明的将世俗的爱用诗句表达出来的创举,迥然不同以爱上帝为至高境界的基督教精神,诗人首先冲出了千百年来似乎已牢牢锁住的身心欲望之门,成为引领文艺复兴时尚的先锋。
在中世纪的灰暗色调中,世俗的彼得拉克绘出一抹鲜亮之色。据记载,劳拉的确美丽娇艳,嫁给了一个伯爵,生了12个孩子,她对彼得拉克的爱慕是一种默许的接受。
劳拉在彼得拉克的笔下陡然名气大增,以至于连他的朋友都误以为是他杜撰出来的女人。说到诗人对劳拉“品德超群”的评介,事实上彼得拉克或许不曾了解劳拉的品行如何,这里存在着当时意大利社会流行的一种观念,即认为女性优雅的仪容,象征了内在崇高的美德。
他对于诗歌的重要观点在其大量的书信之中,在这些书信中,彼得拉克谈到关于诗的性质,他认为,如同基督神学对基督的称谓时常改变一样,如果用比喻来把话说得生动,就应该称之为诗。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隐喻。
他特别指出神学家用崇高的语言表达神性,编织祈祷文,用优雅的节律、新颖的方式,也应当归于诗人之列。这种把神学家列入诗人行列的诗辩,并非将诗人概念扩大,而是在论证神学也是诗,诗就是神学。
他的朋友薄伽丘日后也同样论证了这一点。 其次,他认为诗人的职责在于用充满魅力的虚构来表现平凡、自然和一切事物的真理。
唯其如此,诗歌的深刻内涵更容易被轻松的表面快感所遮掩,另人难以发现。彼得拉克最早指出大自然对人的感受是重要的,而更为关键的是对自我的认识,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且也成为他的作品与现代人易于沟通的原因。
例如在他的代表作《歌集》中第126首: 我快乐地记起 从那优美的枝条上 花朵向雨落在她胸前 她谦逊地坐在这荣誉里 沐浴着爱的缤纷落英。 彼得拉克晚年还对诗歌与哲学的地位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中世纪神学至上的时代,哲学是为神学服务的,而诗歌特别是世俗的诗歌与哲学又降次一等,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彼得拉克还在神学的供养之下,却坚定的站在诗歌的一边。他以“快乐”和“理性”的对话,来证明诗人的认识胜于哲学家的认识。
以“美”为例,彼得拉克极为认可维吉尔所说“德从美的躯体中出更显魅力”,他认为这魅力之说最为准确,因为这并非发自于事物本身,而是观者的判断,彼得拉克称美为德的装饰,而且认为美应当在精神世界里得到充实。他在另一封信中,谈到了自己对于美的深刻感受,也预示了整个文艺复兴诗歌表现的时代主题之一。
他在信中说:“在我年轻时,就渴望将诗的美辑一本书出来,虽然那时候我对其他作家还鲜有所知。那些时日的卷章而今依在,页边还有一些段落的注解,清楚地表明我是多么早熟,聒噪地思考起我现今以及将来的命运。
我写下的不是辞藻的华丽,而是思想的真实:这人生的苦闷,它转瞬即逝,跌跌冲冲迅速掠过,她的陷阱,时不再来,生命之花匆匆凋零,玫瑰姿容美不常在,青春倏忽去而不返,偷偷暮年将至。最后,皱纹爬上眉梢,疾病、悲哀、折磨,终而是呜呼哀哉,死亡不期而致。”
他对但丁也研究甚深,对于但丁的诗学思想和作品是相当赞成和仿效的。例如他虽然极力恢复拉丁文的地位,但也用俗语写了《歌集》。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到: “您会相信我的庄重保证,即我对此人(但丁)的才力和著作总是满心欢喜的,我每提及它,必是赞不绝口。有时候我还开导了一些人,这些人尖锐地责问我,说他并不是总是与自身相配,即他在写诗文作文中,在俗语上要比拉丁文上成就更为显贵。
这一点你是不会否认的,在有明智判断的人的心中,同样也无损于他的光彩和荣名。因为谁能在万事万物上都是大师呢。”
彼得拉克诗歌中主要采用的十四行诗体,十四行诗是在中世纪。
八、为什么说彼得拉克是第一位近代
彼得拉克少年时就喜爱文学、修辞,对古典作品尤其感兴趣,古罗马维吉尔的诗歌、西塞罗的讲演都强烈地吸引着他。
但他父亲却要他成为一个法学家。因此,从1316年起,他先后在法国的蒙得玻利和意大利的波伦亚学习法律。
1320年父亲去世,他便放弃了法学,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 同年他回到阿维农,担任一个次要的教职。
1330—1347年,他一直在红衣主教万尼·科伦那手下任职。彼得拉克的父亲原是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因与黑党领袖不和,于1302年被逐出城,迁居到阿雷佐。
1304年7月20日,彼得拉克就在这里出生。以后又经过几次搬迁,在1312年他们家迁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当时的教廷就在那里。
因此彼得拉克与教皇等上层分子都有密切联系。这种情况既关系到他的成长,也有助于他以后的人文主义活动 。
1374年7月19日,彼得拉克在一个叫阿克瓦的小村里去世。当人们发现他的遗体时,他的头还埋在维吉尔的手稿中。
在教会里的工作并不忙,这就使他一面参与教廷的一些政治、外交活动,一面不倦地学习文学、创作诗歌。 作为诗人,彼得拉克的名声很快传开。
1340年,巴黎和罗马争相邀请他去接受桂冠。结果他决定去罗马。
1341年4月8日,他在罗马的卡匹托利山上接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