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李密庵

    李密庵

    一、清代李密庵

    半半歌 李密庵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二、李密庵

    作者李密庵,只知是清代学者,名讳不彰,著作不丰。

    湖南长沙岳麓山有一半山亭,为半云庵旧址。据传原庵内有一烧火僧,曾作《半半诗》一首,对仗颇工、自然流畅,既写景,又抒景,为名山胜迹留下趣谈。

    清代学者李密庵也有首《半半歌》,一叫做《半半诗》,这首诗气韵贯通,文笔流畅,颂田园,写人伦,叙情趣,论时弊,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这首歌诀是作者从生活的阅历中总结出来的,极富哲理和人生智慧。

    虽然个别词句显得消极一点,但总体上是教世人活得宽松、宽容、大度、豁达一些,要知明知暗、知进知退、知盈知亏、知得知足,这样才能活得有安乐、有情趣、有境界、有始终。仔细阅读品味,大可省人喻世。

    林语堂先生对此诗评价很高:人类是生于真实的世界和虚幻的天堂之间,所以我相信这种理论在一个抱前瞻观念的西洋人看来,一瞬间也许很不满意,但这种是最优越的哲学,因为这种哲学是最近人情的。我们承认世间非有几个超人--改变历史进化的探险家、征服者、大发明家、大总统、英雄--不可,但是最快乐的人还是那个中等阶级者,所赚的钱足以维持独立的生活,曾替人群做过一点点事情,可是不多;在社会上稍具名誉,可是不太显著。

    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下,名字半隐半显,经济适度宽裕,生活逍遥自在,而不完全无忧无虑的那个时候,人类的精神才是最为快乐的,才是最成功的。 。

    三、谁知道李密庵的“半半歌”

    半半歌 作者:明末清初 李密奄

    半半歌

    李密庵

    看破浮生过半, 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廓半乡村舍, 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闱半经尘,半土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 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 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 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 花开半吐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 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至于作者简介嘛,李密庵,清代诗人。湖南长沙岳麓山有一半山亭, 为半云庵旧址。 据传原庵内有一烧火僧,曾作《半半诗》一首,对仗颇工、自然流畅,既写景,又抒情,为名山胜迹留下趣谈。清代学者李密庵也有首《半半歌》,一做《半半诗》,这首诗气韵贯通,文笔流畅,颂田园,写人伦,叙情趣,论时弊,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林语堂说:“生活的最高典型应属子思所倡导的中庸生活。一首28行的小诗(李密庵《半半歌》)把这种理想很美妙地表达了出来……”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清代李密庵在他的《半半歌》中说:.

    范文:《半江瑟瑟半江红》 求全的人天真,舍半的人诚实。

    求全不是错;是天真,是浪漫,是一种执着。亚当和夏娃只是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终究得不到生命树上的果实。

    人是带着遗憾来到人间的,“可怕”的是:人得到的那一半是智慧而不是永恒的生命;灵魂一旦得到了智慧,她的追求便永无止境。黑格尔说:人的灵魂一定到过至善至美之境,否则她怎么会永远地追逐完美呢? 不是吗?楚大夫屈原正是如此一个灵魂。

    明知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永远无“美政”可言,又何苦耗尽生命的浪漫呢?然而他对美政的追求却是如此的固执,“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无论是哪个时代,总有那追求完美的不死的灵魂,郁郁而来到今世,留下的却是汨罗江上的万古悲风。 求全的人是可爱的,又是可悲的。

    没有一个求全的人不为此付出代价,然而他们宁可如此,也要灵魂完璧归赵! 而我又说,舍半的人是诚实的。 我相信,长大了的人都是明白的,只是淡淡的日子总已经淡忘罢了。

    当如今的我终于走进了这一门槛,我才承认并非多数的人生可以叱诧风云,也并非多数的人生可以功成身退。少年轻狂,梦中曾经的乌托邦已成为彻底的童话……我相信是这样的,人在妥协中成熟,当你一只手捧着理想的甜蜜,一只手必然握着现实的冷漠;当你想一只脚登云踏月,另一只必然脚踏实地。

    多么喜欢萨冈的直率。她用文字告诉我,少年要面对甜蜜的幸福,也要面对冷涩的忧愁。

    其实,一句话便够了。《你好,忧愁》。

    萨冈说:她要早早地死去。我很惊诧,而今明白了,她也无法承受狂欢后的空虚。

    然而她终究没有自杀,她明白,她必须面对那一半的空虚。 历史上灿烂的生命仿佛都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

    不是吗?梵高用他一生的寥落凋零,去换取灵魂那一半的辉煌,可以见证的便是他心中灿烂的“太阳”。 贝多芬失去了外界的声音,收获的却是生命的乐声。

    李煜失去了他的王国,雕栏玉砌都化为心中的废墟,难道他收获的不是另一个艺术的王国吗? 李清照失去了她休戚与共的丈夫,得到的不是人生的成熟吗? 人生都是这样一来的,最懂人生的莫过于小丑——他的半脸满面微笑,他的另一半必然满含泪水。 不要嘲笑求全的人,不要悲哀人生的残缺。

    日出日落,云涨云消,花开花谢,春来春去;这才有了值得感怀,值得珍惜,值得期待的东西啊! 人生的确如此,半江瑟瑟半江红。 解析:【点评】 该文立意深刻,充满哲思。

    求全的人“可爱”,但是未免“可悲”;“舍半的人才诚实”,人生不得不也应当在求全时选择舍半。 让人感佩的是作者对相关材料的熟识和运用自如,从其娓娓道来的文字里,我们很容易觉察到平时知识积累所显示的张力。

    从亚当夏娃、贝多芬到萨冈、梵高,从楚大夫屈原到李煜、李清照,还有标题对白居易《暮江吟》中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化用,都体现了作者阅读之丰,积淀之深。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惟有涉猎广泛、积累丰厚、腹笥充实,方能纵横捭阖,议论风生。

    “半”的追求 “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

    李密庵与尼采的遥相呼应,揭开了人们对“半”的思考。 古往今来,“半”始终与人类相随。

    太极,一个完美的平衡。 阴阳两半互相对立却又无法将对方掩盖,展现出自然界最原始的关于“半”的和谐。

    从那时起,对于“半”的追求便种入了许多人的心里。谢安,一个注定不朽的名字。

    在战乱中挺身而出,平定兵祸,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就是这样一个胸怀天下之人,却甘心在权力、名誉步向顶峰时交出自己的相印,隐居东山之下。

    豁达使他体会知足常乐的真理,也使他始终没有步李斯之流的后尘。这种豁达,难道不是对于“半”的追求所给予的吗?华盛顿在全国的拥戴中缓缓下台;洛克菲勒在富甲天下之时告别财团;乔丹在万众膜拜之前激流勇退。

    这一切,不也正暗含着他们心中对“半”的追求吗?对“半”的追求深入人心,但对“全”的追求也从未停歇。 然而,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修大运河,联通中国经济主动脉;亲赴大漠,稳固对西域的统治;三伐辽东,威震高丽;建大兴城,创造世界第一国都……如此丰功伟业,看似是一个完美的功绩。但别忘了故事的主角——隋炀帝杨广。

    他太追求完美,太想把前人百年大业用十年去完成,以至于劳民伤财、怨声四起,亲手将自己的江山送给了李唐。完美之所以诱人,便在于它的不可能。

    对“全”的追求好似一座五指山,下面压着众多一味追求“全”的孙悟空。13亿份期待,压垮了08的刘翔;巨大的市场摧毁了渴望垄断的四川长虹。

    “全”,从来就只是个梦而已。 追求“半”并不意味着“无为”,而是一种宽容、一种豁达,为他人,也为自己留下台阶。

    追求“全”往往使人陷入疯狂,而追求“半”的人总是多着几分理智。 渴望着“全”而追求着“半”,也许是对成功最健康的心态。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作文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思辩性很强的关系型作文题,重在检测考生的理性思维。关于“半与全”,可有如下思考:

    一、要追求完美,但不苛求完美。“全”是一种目标,是一种坚持,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精神。许多有成就的人,是在不断地追求“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到达了人生的新境界的。如果说“全”是一种完美,那么“半”就是适度。“半”的哲学在于它的知足,在于它的自省,在于它的与世无争。

    二、“半”也是相对于自己的“全”。“半”是留有余地,是一种适度的放弃。“半”并不是残缺,并不是委曲求全、退而求其次。相反,它是一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一个人无论到哪里,做什么,只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时刻感受到那份简单纯粹的欢乐,这何尝不是相对于自己有限实力及周围有限条件的一种完美呢?

    三、“半”是“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全”是“半”的完美结合。“半”是一种心态,一种清楚认识自我的心态。追求“半”,人生变得更轻松,因为你在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人生每一步都变得更坦然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半”的积累,“全”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四、得到完美,并非就得到了“美好”;得到“半”,并非只得到了缺陷。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我们必须让自己的心态永葆乐观,换个角度想,“全”即是“半”,“半”即是“全”。即使是“半”,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它转变为“全”。许多人只看到“全”的美好的一面和“半”的有缺陷的一面,这是不全面的。

    五、有“半”的心态,可冷静面对成败,怡然享受人生;有“全”为追求目标,不至不思进取,蹉跎一生。常人处世,是追“半”即可,还是应有大志,凡事求“全”呢?在我看来,人应有“半”的心态,“全”的追求;生活上追求“半”,事业上追求“全”。以“半”为心态,坦然面对风雨,上下留余地,这样不急、不躁、不烦、不慌;以“全”为追求目标,每为一事必求其全,精益求精,可以获得成功。

    六、看破浮生过半 心情半佛半神仙

    半半歌 李密庵 看破浮生过半, 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廓半乡村舍, 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闱半经尘,半土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 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 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 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 花开半吐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 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至于作者简介嘛,李密庵,清代诗人。

    湖南长沙岳麓山有一半山亭, 为半云庵旧址。 据传原庵内有一烧火僧,曾作《半半诗》一首,对仗颇工、自然流畅,既写景,又抒情,为名山胜迹留下趣谈。

    清代学者李密庵也有首《半半歌》,一做《半半诗》,这首诗气韵贯通,文笔流畅,颂田园,写人伦,叙情趣,论时弊,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林语堂说:“生活的最高典型应属子思所倡导的中庸生活。

    一首28行的小诗(李密庵《半半歌》)把这种理想很美妙地表达了出来。

    七、偷得浮生半日闲,心情半佛半神仙的意思是

    意思是: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心里既清净如佛陀,又快乐如神仙。

    1、“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涉的七言绝句《题鹤林寺僧舍》,原文是: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译文是: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2、“心情半佛半神仙”,出自清代学者李密庵《半半歌》,词句意思是心里既清净如佛陀,又快乐如神仙。

    扩展资料

    《题鹤林寺僧舍》创作背景

    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文宗时应召为太学博士,后来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间,用他诗中的话说就是“终日昏昏醉梦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在“忽闻春尽强登山”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体验了直面现实及人生的轻松感受,才得以使自己麻木已久的心灵增添了些许的愉快,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题鹤林寺僧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