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道德品质

    一、道德品质包括什么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

    道德品质也称“德性”,简称“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扩展资料

    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表现在——

    ①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道德品质

    二、优良的道德品质有哪些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强调在“义”和 “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

    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这里讲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圣心”是指一种道德境界。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

    ——“存之又存,相乃不舍”,逐渐地但无止境地趋于“至善”。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是就是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 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三、什么是道德与道德品质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它是绝对观念的产物?是人的自然本性的体现?抑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笔者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又反作用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国古代管仲说过: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种看法有正确的一面,即看到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他们的道德意识有密切的联系,但把消费生活水平看作是决定道德的基础,则是不正确的.因为,不可否认生活水平对人们的道德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绝对的、必然的.道德和道德品质,在指导和规范人的行为,建设社会文明方面都起着一定的不可忽视的作用.1,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2,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3,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个人与家庭成员、个人与社会群体乃至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使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善与和谐;青少年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他一生至关重要.。

    四、什么是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这六个要 素构成的。

    在道德品质诸要素中,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属于道德 意志,而道德行为则是道德的实践。道德实践产生了道德认识,而作为 个别道德品质的形成,则需要从前人传递的认识出发,通过再实践转 化道德情感和意志,最后毕到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是道德理性认识的 高级阶段,是道德品质的核心和主导,有了坚定的信念,才会有稳定的 道德行为。在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道德行为的实践起着决定性作 用,离开了道德行为的实践,不可能形成任何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一 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矛盾的运动过程。

    五、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怎样形成的

    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形成共识.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有一定差距.对人群来说,终极的道德应该是没有的,因为道德不具备法律的能力.有的话就只能是在人们的道德水平与法律结合而成为最终形态——法律.那也就不是纯粹的道德了.或者是个人的坚定的道德品质,也许勉强可看作最好的阵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