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化
一、【天气变化的说法有哪些
一、天气状况用语 晴:全天无云或只有少量的云,为晴天.阴:全天有云,见不到太阳,称为阴天.多云:天空有云,但未布满全天,太阳时隐时现,为多云天气.阴转多云:以阴天为主,逐步转为多云.多云转阴:由多云天气逐步转为全天布满云,但未下雨.阴间多云:以阴天为主,但有时为多云.多云间阴:以多云为主,但有时为阴天.晴转多云:由晴天逐步地转为多云天气.多云转晴:以多云为主,逐步地转为晴天.晴间多云:以晴为主,但有时云量较多.多云间晴:以多云为主,但有时为晴天.2、二、天气现象用语 1、降水强度用语 小雨:雨点清晰可辨,没有漂浮现象,落到地面上不四溅,洼地积水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24小时内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的雨声,24小时内降水量在10-25毫米之间.大雨: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落地四溅较高,洼地积水极快,能见度大减,屋顶有哗哗的雨声,24小时内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暴雨:1小时降水量在16毫米以上,12小时内超过30-70毫米或24小时超过50-100毫米等都叫暴雨;12小时降水量70-140毫米或24小时为100-200毫米为大暴雨;12小时降水量大于140毫米或24小时大于200毫米为特大暴雨.暴雨水土流失,破坏土层,田间积水,作物受涝,积水较深,时间较长.小雪:下雪时能见度在1000米以外,24小时内降水量在2.5毫米以下.中雪:下雪时能见度在500-1000米之间,24小时内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大雪:下雪时能见度在500米以内,24小时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2、降水性质用语 阵雨:降雨时大时小或雨水下降和停止都很突然,1日内总降水时间不超过3小时.雷阵雨:阵雨时带有闪电和雷声.雷雨:雷雨交加.间断小雨:或称间歇性小雨,指时间分布而言,即断断续续下的小雨.零星小雨:指空间分布而言,即有的地方下,有的地方不下.毛毛雨:毛毛雨全是极小的滴状液体降水,水滴随空气微弱运动漂浮下降,肉眼几乎不能分辨其下降情况.雨凇:又叫冻雨.阵雨时因温度突然下降,雨滴冻结在物体上为冻雨.雾凇:又名树挂.一般在冬季的雾天时空中水滴因温度过低,凝固在树枝、电线或其他物体上,是一种结构松散的凝结物,稍有震动即掉落.雨夹雪:雨夹雪为半融状态的雪,或者是雨和雪同时下降的降水现象.雪:水汽在空气中低温环境下,直接凝结而成的固体降水,呈六角形的片状或柱状的结晶体.天气预报常用语知识 3、风向用语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一般按八个方位计算,即: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风.同时,在预报发布中有时常听到偏北风、偏南风、偏东风或偏西风等,这是指风向不够稳定,左右摆动,但预报幅度左偏或右偏都不能超过22度半.如偏北风,是指北偏东或偏西,偏离角度东西和西面都不能超过22度半.其他方向依次类推.4、风力用语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一般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3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2级.陆地上出现的风力一般多在0-9级之间,10-12级的风陆上很少见,有则拔树、摧毁建筑物,破坏力极大.。
二、【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20句)一定要有变化
今日下午好闷热!人就如封闭在温室中望尽都只剩下四墙般,既热又闷,亦单调亦无聊,更甚的是孤独中是思想空白!俗话有说山雨欲来风满楼,雨点未到风先至.树摆枝叶低枝头,衫摇衣架欲摆脱而去!雨出,如豆大,敲在窗上声声响,雷声伴随而至,貌似压抑了好耐,一声咆哮,惊天动地!如同一个深闺怨妇,突然见到爱人外遇般的疯狂!毫无理智地嘶喊!希望喊回自己从此刻后不再的依靠!只可惜——雨仍然毫不迟疑地落地!激起一串串水花!就此离去了!雷渐渐又大哭变为抽泣.如怨如诉!早晨和傍晚,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时常会出现五彩缤纷的彩霞.朝霞和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 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就会发生散射.这 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但由于它们散射了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 源.根据瑞利散射定律,太阳光谱中的波长较短的紫、蓝、青等颜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来,而波长较长的 红、橙、黄等颜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强.因此,我们看到睛朗的天空总是呈蔚蓝色,而地平线上空的光线只 剩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空气分子和水汽等杂质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带上了绚丽的 色彩.俗话说"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就是说,早晨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水滴已经很多,预 示天气将要转雨.如果出火红色或金黄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经没有云层,阳光才能透射过来形成晚霞,因此预示天气将要转晴.清晨,我刚刚睁开眼睛,就感觉一股凉风吹来.啊,暑假结束了,我们又要回到校园了.我们的暑假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里度过的,太阳烘烤着大地,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大火炉.每天都有好多人泡在游泳池里,就连不会游泳的我,也去了好几次.人们穿得很少,不是裙子就是短裤.那时,树叶长得特别繁茂,有的树叶都打蔫了.有时,连着下几场大雨.但是还是很热.秋天呢,人们穿得厚了,经常穿长裤长衫.树叶开始枯黄了,开始掉落了,像一群黄蝴蝶在空中飞舞.啊,夏天和秋天的差别好大呀!词语;阳似火,酷暑难耐,烈日当空,赤日炎炎,暴风骤雨 夏天的天气是变幻莫测的,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阴天,真是变化无穷啊!六月的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天色忽然变得黑暗了,天空平地生出一片铁青色的云,接着激起一片震天动地的雷声,仿佛要把那座大山炸碎.。
三、什么是天气变化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起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
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因而一个地区的天气和天气变化是同天气系统及其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是大气的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的综合结果。
各类天气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和演变着,都反映着一定地区的环境特性。比如极区及其周围终年覆盖着冰雪,空气严寒、干燥,这一特有的地理环境成为极区低空冷高压和高空极涡、低槽形成、发展的背景条件。赤道和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潮湿,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是对流性天气系统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中高纬度是冷、暖气流经常交绥地带,不仅冷暖气团你来我往交替频繁,而且其斜压不稳定,是锋面、气旋系统得以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活动反过来又会给地理环境的结构和演变以深刻影响。因而认识和掌握天气系统的形成、结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同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了解天气、气候的形成、特征、变化和预测地理环境的演变都是十分重要的。
四、描写天气变化的过程
一、看风测天 天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
,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
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
“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 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
“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 二、看云测天 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
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
“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
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 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
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 三、看雨测天 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 “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 四、闻雷测天 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西北雷声响,霎时雨滴滴”,西北方雷雨来得快,风力大,有红云时还会降冰雹。
“东北方响雷,雨量不大”、“东南雷声响,不见雨下来”,也是根据打雷的方向判定雨量的大小。 五、看雾测天 雾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特别是冬春,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表附近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多,水汽凝结成雾,或是冷气团移向暖湿的地面时,也会形成雾。看雾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
“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有雾时,天空白茫茫,预示着晴天,如天气灰沉沉,预示雨天要来。“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久晴之后,空气中水气较少,不易形成大雾,如有大雾出现,表明有暖湿空气移来,北方冷空气影响时,会转阴雨。
久雨之后,冷空气已控制本地,夜间云层消散,微风,早晨出现大雾,阴雨结束转晴。 不同季节出现大雾,预示未来天气也不一样。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指春天出现大雾,天要转阴雨;夏天大雾消散后,天气晴热;秋天有雾,表明有冷空气南下,会出现连续有雨;冬天有大雾,预示最近要下雪。 六、看天象测天 大气层中水汽、水滴、冰晶等到悬浮物质,使日、月、星、辰在天空中出现多种色彩和许多光学现象,观察它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天气。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
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
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 “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
五、一般天气的变化发生在
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严重性和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的了解仍在不断深入,但科学家已证实了以下几点: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在大气层里形成了温室效应,阻止热力反射回太空,使地球气温持续上升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等)会释放更多二氧化碳至大气层二氧化碳虽不是最强的温室气体,但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幅度提高,成为增强温室效应的元凶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六十五万年来最高90年代可算是历史上最热的十年,而1998年是当中最炎热的一年以下数点也得到了广泛认同: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平均温度将比工业革命之前上升摄氏1.3度看来是无可避免的.限制升幅在摄氏2度以内,是防止气候变化带来更严重灾难的唯一方法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再不被控制,气候变化的速度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快的气候反馈机制极可能带来急剧而不能补救的连锁反应,没有人知道气候变化到了什么程度会导致“世界末日”。
六、【天气变化与人类的关系是常见天气】
很难说清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比如干旱对人类的生活影响太大了: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90年代初,南部非洲连续4年干旱少雨,农田干裂,水库枯竭,旱灾使得这里一些国家已经衰弱的经济安全失去了活力.我国农业干旱缺水情况也很严重.在70年代,每年有1.7亿亩农田受旱,到90年代,增加到4亿亩.全国灌溉区每年缺水量约300亿立方米.干旱缺水影响了农业的稳步发展和粮食的安全供给.干旱影响农村,也影响城市.1995年西安市闹水荒,大学只好停止期末考试,提前放了暑假.由此可见雨水对人类的生活意义该有多大.但是雨下得太大太多,洪水泛滥也会造成水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又如雪,在我国华北北方广大地区,如果冬天能下几场透雪,到开春融化的雪水可以对农作物浇灌一次,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象内蒙古冬季的暴雪,使气温下降到零下30-40度,会造成雪灾将大量羊恙冻死,对当地的牧民带来很大的损失.又如雾,对于生产茶叶的山区,由于雾的原因,可以烤出有名的"云雾茶"来,但是雾对于高速公路,将会造成行车事故,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至于冰雹对人类是绝无半点好处,只会给人类以带来灾害:冰雹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我省更是冰雹的多发区.大的冰雹常常毁坏庄稼和砸伤人畜,造成灾害.冰雹对交通运输、房屋建筑、工业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如何减轻冰雹的灾害是发展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冰雹对作物的危害是很大的,可使农作物遭受机械损伤.冰雹的危害决定于雹块大小、持续时间、作物种类及其发育阶段,大的冰雹袭击猛或下雹时间较长,农作物受害就重.豆类、棉花等双子叶作物较禾本科作物受害重.处在开花期或成熟期的作物较处在幼苗期受害重,甚至能造成毁灭性的伤害.果树林木遭到雹灾,当年和以后的生长均受影响,受到创伤还易发生病虫害.各种农作物抗雹害的能力不同,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抗雹害的能力也不同.禾本科作物生育前期抗害能力强,生育后期抗害能力弱.如小麦在抽穗以前被冰雹砸断茎穗,只要留有根茬,仍能恢复生长,并获得一定产量,但在抽穗后期被砸断茎穗,则产量低而且晚熟,影响下一茬的作物播种.。
七、气温的变化受什么影响
1)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4.0℃.(2)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3)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 .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4)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5)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6)地势 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八、天气的变化和云的关系
云是指上升到天空的水蒸气.口语化解释:天气晴朗,空气温度高,则地表的水份被蒸发到空中,遇到高空的冷空气凝结,大片的连在一起,就形成了现在看到的云.云层越薄越白,云层越厚越黑.云中都是水离子,带电.云层越厚,带电越大,两团云相撞,就会产生闪电、雷鸣.同时云层中的水气,遭遇大片冷空气时,水气结成水珠,当水珠结晶过大时,浮力承受不住就会落下,形成雨、雪、冰雹等.当然,风是催化剂,如果云层迅速集结,很快白云变黑云,或黑云层移动很快,那定是高空风力较大,同理,地表风速也不会太小.大体如此,专业名词可以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