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苏雪林

    苏雪林

    一、苏雪林

    不阴不晴的天气,乍寒乍暖的时令,一会儿是袭袭和风,一会儿是镑镑细雨,春是时哭时笑的,春是善于撒娇的。

    树枝间新透出叶芽,稀疏琐碎地点缀着,地上黄一块,黑一块,又浅浅的绿一块,看去很不顺眼,但几天后,便成了一片蓊然的绿云,一条缀满星星野花的绣毡了。 压在你眉梢上的那厚厚的灰黯色的云,自然不免教你气闷,可是他转瞬间会化为如纱的轻烟,如酥的小雨。

    新婚紫燕,屡次双双来拜访我的矮椽,软语呢喃,商量不定,我知道他们准是看中了我的屋梁,果然数日后,便衔泥运草开始筑巢了。远处,不知是画眉,还是百灵,或是黄莺,在试着新吭呢。

    强涩地,不自然地,一声一声变换着,像苦吟诗人在推敲他的诗句似的。绿叶丛中紫罗兰的嗫嚅,芳草里铃兰的耳语,流泉边迎春花的低笑,你听 不见么?我是听得很清楚的。

    她们打扮整齐了,只等春之女神揭起绣幕,便要一个一个出场演奏。现在它们有点浮动,有点不耐烦。

    春是准备的。春是等待的。

    几天没有出门,偶然涉足郊野,眼前竟换了一个新鲜的世界。到处怒绽着红紫,到处隐现着虹光,到处悠扬着悦耳的鸟声,到处飘荡着迷人的香气,蔚蓝天上,桃色的云,徐徐伸着懒腰,似乎春眠未足,还带着惺忪的睡态。

    流水却瞧不过这小姐腔,它泛着潋滟的霓彩,唱着响亮的新歌,头也不回地奔赴巨川,奔赴大海……春是烂漫的,春是永远的向着充实和完成的路上走的。 春光如海,古人的比喻多妙,多恰当。

    只有海,才可以形容出春的饱和,春的浩瀚,春的磅礴洋溢,春的澎湃如潮的活力与生意。 春在工作,忙碌地工作,它要预备夏的壮盛,秋的丰饶,冬的休息,不工作又怎么办?但春一面在工作,一面也在游戏,春是快乐的。

    春不像夏的沉郁,秋的肃穆,冬的死寂,它是一味活泼,一味热狂,一味生长与发展,春是年青的。

    二、苏雪林的生平及作品简介苏雪林的一生,写出苏雪林的主要作品或作品

    苏雪林(1897年2月 24日 —1999年4月21日)女,作家、文学家。

    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笔名瑞奴、瑞庐、小妹、绿漪、灵芬、老梅等。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

    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笔名有绿漪、灵芬、老梅、天婴等。

    1897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自嘲为半个浙江人,原籍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岭下村。三十年代初,苏雪林曾被阿英称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其散文除若干写景外,多为记人叙事抒怀的随笔小品。

    其文语言明快,文白夹杂而多见理趣,虽然未必十分深刻,但也已颇具学者散文风范。 苏雪林是一位勤奋的作家,其执笔时间之长,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是少有的。

    她的作品有小说、散文、剧本、诗词、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及多种学术著作。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天文、地理、科学、历史、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山川河流、月夜星空,全部囊括其中。

    苏雪林从少年练习写作诗词起,直至古稀之年,辛勤笔耕不辍。 苏雪林十一二岁时,便模仿林琴南的笔调用文言写了一厚本日记。

    其内容都是一些家庭琐细和少女观察社会的感想,其中蕴藏着无数的快乐、透露出天真烂漫的童心,充溢着荒唐、奇妙的幻想,正如苏雪林自己所说“可算是开笔,也可算是我踏上写作生涯的第一步”。 小有成就 十九岁她写了一篇三四百字的五言古诗,继又将其写成短篇小说,名曰:《始恶行》。

    小说用文言写出,当她念给家里人听时,婶婶、姐姐等女人竟为之流下了无数的眼泪。这篇小说1919年刊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年刊后得到同班好友冯沅君的赞赏,并寄给在美国读书的哥哥冯友兰,亦受到好评。

    二十年代初期,苏雪林还不时地发表用白话文写的《人口问题研究》《再论人口问题研究》《新生活里的妇女问题》《沉沦中的妇女》《生育制限运动声中的感想》《男盗女娼的世界》《相对性原理和哲学史的问题》《时髦男子择妻之条件》《相对性易解》《世界语者之宣言》《家庭》《民众艺术论》《对于“五一”的两大希望》《自由文爱论》《说内外》《说美恶》等五六十篇政论杂文,刊于《民铎》《民国日报·觉悟》《时事新报·学灯》、《国民日报·学汇》等报刊上。 此时她对国家政治、社会诸问题,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以寓言的形式发表对时局、人生的看法,还抽时间翻译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等作家的作品。

    1925年,苏雪林从法国归来后,创作欲望更加强烈,速度惊人,出版的文艺创作有散文集《绿天》(1928年,北新书局出版)和自传体小说《棘心》(1929年,北新书局出版)的这两部书是苏雪林文艺创作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之作,均以“绿漪”署名。 书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生活和她自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绿天》收录散文《绿天》《鸽儿的通信》《小小银翅蝴蝶的故事》《我们的秋天》《收获》《小猫》六篇,该书出版后,于1929年、1930年、1937年、1955年、1959年十多次再版。书中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婚后生活,热烈而甜蜜,表现手法细腻,犹如一幅柔美的工笔画。

    尤其是其中的一篇《鸽儿的通信》,作家以书简的形式,描写并抒发了主人公对旅居海外丈夫的怀念之情,富有诗意。在描写手法上,既不同于冰心写意的柔婉,也有别于丁玲火山爆发式的浓烈。

    《棘心》共十五章,主要是以作家赴法后的生活为素材,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全部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性格,因此说《棘心》是一本自传小说,也是作家为她的母亲而创作的。 苏雪林在本书的“前言”中写道:我以我的血和泪,刻骨的疚心,永久的哀慕写成这本书,纪念我最爱的母亲。

    书中的主人公林醒秋是一位“五四”时代的女性,她内心充满了痛苦、矛盾、失望和悲愤。她相信科学,却又皈依宗教;她追求爱情的甜蜜,却又遵从父母之命。

    作家围绕着这位平凡女性的内心搏斗展开了一个巨大的社会画面。 其中有顽固家庭的崩溃,有农村民不聊生的惨剧,有少年的爱国悲愤,也有青年男女在追求中的彷徨和苦闷。

    整个故事贯穿着一条爱的主线,有对母亲的爱,对异性的爱,对自然的爱。作家在《自序》中写道: 该书的主旨在介绍一个生在中国政局蜕变时代,饱受“五四”思潮,以后毕竟皈依了天主教的女知识青年,借她故事的进展,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家庭、社会、国家及国际各方面的动荡变化的情形,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烦恼苦闷、企求、愿望的状况;更反映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于恋爱问题的处理,立身处世行藏的标准,救国家、救世界途径的选择,是采取了怎样不同的方式。

    作品出版后,“绿漪”的名字及其作品引起文艺评论界的关注,贺王波、方英、钱杏郊、草野、王哲甫等人纷纷撰文,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上加以肯定,并指出其不足。虽然评论者的意见不尽相同,但对于小说技巧的批评意见却是一致的。

    文字偏于说理,议论式的叙述常有所见,布局和结构也有些松散。 《鸠那罗的眼睛》 苏雪林在文学方面的创作还有三幕话剧《鸠那罗的眼睛》(1935年11月1日《文学》月刊5卷5期),内容取材于印度文学故事,作家通过深受礼教束缚的青年王子--鸠那罗和其。

    三、溪水苏雪林

    文章着重刻画了溪水流经途中的哪两件事?表现出溪水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xuán涡里,使他滴滴溜溜的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的逃走了.辟辟拍拍,温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欢快、活泼、调皮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1.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狯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校出来顽玩,走到半路上,风偷偷儿的溜走了,他便一交跌在溪水里.用拟人化的手法 表现出溪水的顽皮2.于是水开始娇嗔起来了,拼命向石头冲突过去;冲突激烈时,浅碧的衣裳袒开了,漏出雪白的胸臂,肺叶收放,呼吸极其急促,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表现了溪水顽强勇敢的性格3.“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流入深林4.最后一段说:“ 我们到这树林中来,总要到这坝塘边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要一两个钟头.”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心境.第二自然段写溪水“如何沉闷”,第四自然段写“恢复从前的活泼和快乐”,这里“沉闷”“活泼和快乐”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1)“沉闷”的原因:她(溪水)被重叠的浓翠囚禁(2)“活泼和快乐”的原因:几番秋雨之后,溪水涨了几篙;要给我分的哟。

    四、苏雪林为什么恨鲁迅

    鲁迅曾经冷落过她,苏雪林自己在《关于我的荣与辱》一文中也证实了此说:有一回上海北新书局老板李小峰先生为联欢起见,宴请曾在他书店出书的文人,鲁迅与林语堂先生齐出席,我亦敬陪末座。我对鲁迅固极冷淡,他对我也昂头天外,不屑理睬。

    1、女作家苏雪林一生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高寿,她从1897年一直活到了1999年;二是反鲁,苏雪林素有“骂鲁第一人”之称,她自己也曾说过:“‘反鲁’几乎成了我半生的事业。”

    2、苏雪林早年留学法国,回国后先后在东吴大学和沪江大学任教,出版了学术专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散文集《绿天》以及长篇自传体小说《棘心》,赢得了许多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注目,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苏雪林与鲁迅有了接触,但也不是很密切,据鲁迅书信和日记记载,两人大概见过两次面。

    五、苏雪林的个人资料

    苏雪林(1897年—1999年4月21日)女,作家、文学家。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笔名有绿漪、灵芬、老梅、天婴等。1897年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自嘲为半个浙江人,祖籍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岭下村。

    1999年4月21日,在台湾省成功大学附属医院,一位白发苍苍的小脚老人走完了她103岁的漫长人生旅程,她就是苏雪林。苏雪林是现代文学史上享年最长的作家,集作家学者教授画家于一身,一生执教五十年,笔耕八十载,著述 65部,创作两千余万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绿天》、《棘心》蜚声文坛,被阿英称之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与冰心、凌叔华、冯沅君和丁玲一起并称为上世纪三十年代五大女作家。在新近出版的长篇传记《另类才女苏雪林》中,著名传记文学作家石楠第一次用翔实的史料、生动的笔触把这位文坛奇女子的一生完整地展示在读者眼前,为我们复活了一个真实的苏雪林,还原了那段历史。

    苏雪林的一生在那个时代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在时代潮流影响下,她靠个人奋斗,从一个安徽太平县普通女子成为一名女师大学生,并出洋留学,最终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学者和教授。其百岁人生可谓经历丰富,命途坎坷。她的求学经历、出国、婚姻、研究、写作等所作所为,真可称得上是特立独行,惊世骇俗,用“另类”一词来形容她,真是一点也不过分。纵观苏雪林的一生都是矛盾的。这既有家庭的烙印,也有社会的影响,更有其个人性格的因素。作者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描述,而是通过苏雪林一生的“另类”行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矛盾性格,让我们看到了真实而鲜活的苏雪林的形象。苏雪林是一个内向而感性的人,一生我行我素,率性而为,不知进退。她一生的成败得失可以说都与这种性格息息相关。可谓成于斯,败于斯。

    苏雪林的这种矛盾性格在她的婚姻悲剧中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她与张宝龄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那个时代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方是出身官宦世家的女才子,一方是富商出身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生。但两人在性格爱好志趣为人等等方面都没有共同语言,但为了母亲、为了家族的名誉,她违心地嫁为人妻。婚后在内地的 24年中,两人聚少离多,总共在一起的时间也屈指可数,根本谈不上恩爱,大部分时间她和胞姐在一起组织了一个奇特的“姐妹家庭”。在法国时她有过狂热的初恋,她自己亲手扼杀了;她拥有离婚的自由,为了名节,自己却主动放弃了。她终生维持着这桩死亡的婚姻。

    苏雪林一生是矛盾复杂的,我们很难对这样一位历史人物轻易臧否。她从不标榜自己政治进步,但在抗战危急关头却把节衣缩食省下的五十两黄金(当时堪称一笔巨款)慷慨地捐给了国家。这就是苏雪林,一个充满矛盾的感性的苏雪林。作者“决心要写出一个真实的苏雪林,不为她讳,也不为历史讳,客观地写,让读者了解那段历史,了解苏雪林这个人。”她做到了。

    苏雪林是一位不辞劳苦、努力探掘的“采矿人”。其它创作及专著尚有短篇小说《天马集》《雪林自选集》《秀峰夜话》、散文集《三大圣地的巡礼》《欧游揽胜》《眼泪的海》《人生三部曲》《闲话战争》《风雨鸡鸣》,专著《论中国旧小说》《二三十年代的作家与作品》,旧诗词《灯前诗草》及杂文《犹大之吻》等近五十种

    六、关于苏雪林及其作品介绍

    苏雪林(1899~ )现代女作家、文学研究家。

    曾用名瑞奴、瑞庐、小妹,又名苏梅,字雪林,以字行。笔名绿漪、灵芬、老梅等。

    原籍安徽太平,生于浙江瑞安。1917年毕业于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翌年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1921年毕业,次年赴法国留学,先后在吴稚晖创办的海外中法学院和里昂国立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和文学。

    1925年回国。1928年起任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教授,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1949年到香港真理学会工作。翌年赴巴黎研究神话。

    1952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台南成功大学教授,1973年退休。其间于1964年赴新加坡任教于南洋大学。

    她的著作颇丰,其中有小说散文集《绿天》,历史小说集《蝉蜕集》,自传体长篇小说《棘心》,散文集《屠龙集》,散文评论集《蠹鱼生活》、《青鸟集》,历史传记《南明忠烈传》,回忆 录《文坛话旧》、《我的生活》、《我与鲁迅》,戏剧集《鸠罗那的眼睛》,专著《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中国文学史》,古典文学论著《唐诗概论》,论文集《蠹鱼集》,以及《苏绿漪佳作选》、《苏雪林选集》等,另有一些译作。苏雪林的创作常写个人生活经历,笔致秀丽畅达,不乏女性作家温婉、幽丽的气质。

    书香门第独家推出 http://thebook.yeah.net http://www.netease.com/~zhejiong 转载请保留以上信息! 溪 水 我们携着手走进林子,溪水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们的双影。这道溪流, 本来温柔得像少女般可爱,但不知何时流入深林,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 中间。

    早晨时她不能更向玫瑰色的朝阳微笑,夜深时不能和娟娟的月儿谈心,她 的明澈莹晶的眼波,渐渐变成忧郁的蓝深色,时时凄咽着幽伤的调子,她是如何的 沉闷呵!在夏天的时候。 几番秋雨之后,溪水涨了几篙;早凋的梧揪,飞尽了翠叶;黄金色的晓霞, 从杈丫树隙里,深入溪中;泼靛的波面,便泛出彩虹似的光。

    现在,水恢复从前活泼和快乐了,一面疾忙的向前走着,一面还要和沿途 遇见的落叶、枯枝……淘气。 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狯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校出来顽玩,走到 半路上,风偷偷儿的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 漩涡里,使他滴滴溜溜的打圆转儿;那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 水笑嬉嬉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的逃走了。 水是这样欢喜捉弄人的,但流到坝塘边,她自己的魔难也来了。

    你记得么? 坝下边不是有许多大石头,阻住水的去路? 水初流到石边时,还是不经意的涎着脸撒娇撒痴的要求石头放行,但石头 却像没有耳朵似的,板着冷静的面孔,一点儿不理。于是水开始娇嗔起来了,拼命 向石头冲突过去;冲突激烈时,浅碧的衣裳袒开了,露出雪白的胸臂,肺叶收放, 呼吸极其急促, 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

    辟辟拍拍,温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她真的怒了, 不是儿嬉。 谁说石头是始终顽固的呢?巴掌来得狠了,也不得不低头躲避。

    于是水得 安然渡过难关了。 她虽然得胜了,然而弄得异常疲倦,曳了浅碧的衣裳去时,我们还听见她 断续的喘息声。

    我们到这树林中来,总要到这坝塘边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是一两个钟 头。 (选自《理代抒情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书香门第独家推出 http://thebook.yeah.net http://www.netease.com/~zhejiong 转载请保留以上信息! 你可以再去网上看看作品.。

    七、《春》苏雪林阅读答案

    文章着重刻画了溪水流经途中的哪两件事?表现出溪水怎样的性格特点?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xuán涡里,使他滴滴溜溜的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的逃走了。

    辟辟拍拍,温柔的巴掌,尽打在石头皱纹深陷的颊边

    欢快、活泼、调皮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1.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狯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校出来顽玩,走到半路上,风偷偷儿的溜走了,他便一交跌在溪水里。

    用拟人化的手法 表现出溪水的顽皮

    2.于是水开始娇嗔起来了,拼命向石头冲突过去;冲突激烈时,浅碧的衣裳袒开了,漏出雪白的胸臂,肺叶收放,呼吸极其急促,发出怒吼的声音来,缕缕银丝头发,四散飞起。

    表现了溪水顽强勇敢的性格

    3.“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

    流入深林

    4.最后一段说:“ 我们到这树林中来,总要到这坝塘边参观水石的争执,一坐总要一两个钟头。”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的心境。

    第二自然段写溪水“如何沉闷”,第四自然段写“恢复从前的活泼和快乐”,这里“沉闷”“活泼和快乐”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1)“沉闷”的原因:她(溪水)被重叠的浓翠囚禁

    (2)“活泼和快乐”的原因:几番秋雨之后,溪水涨了几篙;

    希望对你有帮助,要给我分的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