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田昭夫
一、盛田昭夫是如何让他的公司冲向世界的
井深大与盛田昭夫创立索尼公司,可不是以在日本国内的小打小闹为满足的, 他们心中都有着比这更高、更远的目标。
对日本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都有着清醒的认识。首先,日本是一个资源贫 乏、购买力有限的小国,日本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走产品出口这条路。
所以,立足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让“索尼”冲向世界,成为井深与盛田这一 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 1958年的日本社会,还处于低购买力的相对贫困阶段,彩色电视机的拥有量 只占家庭总数的百分之一,洗衣机为百分之五,电冰箱仅为百分之零点二。
以这样 的国内市场状况,不将海外市场纳入自己的视野,则公司事业的发展是极为有限 的。 然而,开拓海外市场也绝非易事。
日本货质量低劣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日 本制造”等于劣等货的代名词。
因此,创出具有良好信誉的牌子是开拓海外市场的 首要任务。 创牌是一门很微妙的学问,在扩大国内市场时他们曾有过教训。
公司在推出 磁带录音机之初,曾别出心裁地为这种产品取了个“泰普柯达”的新名词。因为国 内消费者不知磁带录音机为何物,“泰普柯达”的名字很快就传开了。
但是,麻烦接 踵而至:当别的公司相继推出同类型产品时,人们一律称之为“泰普柯达”,“索尼” 之名反被人遗忘了。 后来,当公司在海外市场推销便携式立体声单放机时,就十分 慎重。
经过周密的策划和详尽的市场调查,他们选用了“沃克曼”这一名称,由于它 是非规范英语,所以不易重复,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又都懂得它的含义,特别是英、美两国的年轻人还特别欣赏这一名称,所以产品面市后受到了普遍欢迎。 为了避 免上次情况的发生,这回公司特意在产品上印制了显著的“SONY”标志。
为了做好广告宣传,他们雇了一批青年人,每逢假日,就边听“沃克曼”,边漫步 在城市的繁华地带。这批招摇过市的青年广告宣传员引来行人的驻足关注,“沃克 曼”和“索尼”之名也广播四方。
一般的营销理念是:占领市场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投其味口。因此,市场 调查成为产品开发的主要依据。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却不这么认为。 由于索尼公司的主要产业是电子产品,一般消费者对其中原理及奥妙一无所 知,要让他们头脑中产生对未来商品的清晰印象是不现实的。
因此,市场调查的作 用极其有限。他们更看重的是新技术的发明和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他们要用新的 产品去引导人们的消费,成为市场的“先驱者”而不是消费者的“追随者”。
在此观 念的支配下,索尼公司并不在市场调查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是集中力量探索新 产品及用途的各种可行性,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流,教会他们使用这些新产品, 从而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前面提到的“沃克曼”,便是这一观念的产物。
“沃克曼”的发明源于一次偶然的灵感。 有一天,井深抱着一台笨重的录音机,头戴耳机来到盛田的房间。
他无意识地 对昭夫说:“我要听音乐,又不能妨碍别人,所以只好戴上耳机。但总不能成天守在 这台笨机器前听吧。
唉,就只好走哪儿都带上它,真是自讨苦吃。” 听了井深先生的话,昭夫联想到了那些比井深更加离不开音乐的年轻人。
无 论是在东京还是纽约街头,不是时常都能看见肩扛笨重录音机的年轻人吗?他的 女儿直子每天回家,都是跟父母打声招呼都来不及,便直奔二楼听她的立体声去 了。
二、经营四圣的盛田昭夫
1946年,他同索尼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井深大合伙创立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1958年,盛田昭夫先生将公司的名称由“东京通讯工业株式会社”改为“SONY公司”。盛田昭夫先生将公司的品牌当作生命,为让“SONY享誉全球”而勤奋工作,他的全球战略眼光使索尼公司成为日本第一家在美国发行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美国预托证券)的企业,索尼公司股票随后又于1970年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他的努力终于使SONY今日的品牌魅力成为现实。从拓展美国市场、创造极为成功的Walkman“随身听”品牌、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一路将SONY品牌行销推广至全世界。盛田昭夫在1993年中风后辞去索尼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当时公司年营业额已经远远超过亿美元。
而擅长公关的盛田昭夫与他的伙伴专于技术研发的井深大的犹如兄弟般的友谊也被誉为美谈。索尼公司诞生60年来,依旧秉承著井深--盛田式的经营理念,即通过独特的产品研发,为顾客创造新的娱乐生活方式。
盛田昭夫是日本战后协助国家从废墟中重新站起来的重要企业家之一。他极力宣场日式的管理风格,但也是日本早期少数去美国学习西方管理精神的企业家,东西方管理文化的精华在他的手中发扬光大。他被赞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
亨利·基辛格这样评价盛田昭夫:“我感到日本人不太容易沟通。他们一旦走出自己的圈子,需要与其他文化交流时,沟通起来很困难,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具有独立做出决定的权力。盛田昭夫是个例外。尽管他是个非常爱国的日本人,一个坚定的日本观念捍卫者,但他能够以一个非日本人的方式进行交流……他可能是我所见过的最具外交能力的日本人。” 以新制胜创市场――盛田昭夫和索尼公司的创新经营
创造市场,永远领导新潮流
索尼的成功创造市场,永远领导新潮流之道不仅仅在于只是夺得市场,更在于善于创造市场,一般的经营者的经营宗旨是跟随市场的需求而经营,而索尼却敢于创造需求,使需求随着索尼的新品而出现,随着它发展而增加。
索尼公司创造市场的秘诀就是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新制胜。索尼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不惜投入创新的过程。盛田昭夫说:“我们的计划是用产品领导潮流,而不是问需要哪一种产品。”索尼公司就是要生产某些市场上从未销售过的产品——实际上是未制造出的产品。除了不惜投入外,索尼还拥有庞大的实力雄厚的科技队伍,承担着费神的发展创造任务。索尼公司常常是独占市场一年或一年多以后,其他的公司才会相信该种产品会成功,于是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也随着上市了,这期间索尼公司已赚了大把的钱,并且又有了新的创新、新的产品问世,又会以新产品重新占领了市场。
以新制胜,迅速改变旧生活
索尼公司开发出手提式半导体收音机、家庭录放机以及随身听,从而改变了人们听、看和工作方式,使旧生活一去不复返。
盛田昭夫不断告诉员工,不能满足于取得的成就,因为一切都在迅速变化,不仅工艺术领域如此,而且人们的观念、见解、风尚、爱好和兴趣也是如此,任何企业如果不善于领会这些变化的意义,就不能在商界生存,在高技术的电子领域尤其如此。
盛田昭夫深信公司必须要领导消费者的口味,而不是落在消费者之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随身听。他深信,如果当初在随身听撤出之前去做市场调查,问消费者想不想买这样的产品,他们所获得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不过盛田昭夫对随身听的发展前景非常具有信心,他看到自己的小孩整天在玩音乐,许多人在汽车里头听电台的音乐,有的人甚至带着大型收音机在街上听音乐。索尼的工程师原本对于生产没有录音功能的随身听感到迟疑,但是盛田昭夫非常坚持。他要求工程师务必把随身听做到方便人们随身携带的尺寸。盛田昭夫把这项产品命名为“Walkman”,果然盛田昭夫的大胆预测是没错的,随着产品上市,“Walkman”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学历无用论》
《日本人可以说“不”》
《日本制造》
三、盛田昭夫为什么要给公司取名“索尼”
也就是在开发晶体管收音机的时候,井深大和盛田昭夫想到了更改公司名称 的事情。
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他们总是感到“东京通讯工业公司”这个名称拗口,又不易 记忆,极不利于在国外提高知名度。 为了起一个上口又便于记忆的公司名称,井深和盛田可谓绞尽了脑汁。
起初, 他们曾考虑过使用“东通工”三个字的第一个字母,拼成TTK,可转念一想,在美国, 什么ABC、NBC、RCA之类,举不胜举,TTK混于其中,很难被人辨认。他们的考虑 是,新公司名称要有独特的风格,醒目、简短,能用罗马字母拼写,而且这一名称无 论在哪一个国家,发音必须相同。
他们两人就像学外语的中学生一样,一人抱起一本英日大词典翻阅起来,通过 查找,最后两人的眼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两个词上: “SONUS” 和“SONNY,,。 “SONUS”的发音类似日文中的“生意”一词。
“SO丽Y”的意思为“可爱的小 家伙”。 他们所期待的公司的形象,应是乐观、开朗的特征,于是两相权衡,在“S0- NUS”和“ SONNY”当中,选择了后者。
然而,“ SO丽Y” 一词在日本语中的发音和“损你”相近,对于买卖人来说,这太 不吉利了。最后,他们将其中的一个N字母去掉,变成“ SONY”(索尼),巧妙地解 决了问题。
从此,“索尼”便成为该公司所有产品的商标。1958年1月,东京通信 工业公司更名为“索尼”,成为日本第一家用拉丁字母表示公司名称的企业。
名称取定,他们决定在新生产的收音机上印上按新名称设计的商标。他们将 商标设计为:第一外文字母,“S”如闪电亮光一般,寓意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产业 电子业,后面上规范字母“ ONY”。
在商标的设计上还有一个小插曲。 刚开始,他们打算把商标设计成呈四方形的标牌,镶嵌在产品上。
可后来,盛 田从他在纽约街头看见的川流不息的车流上受到了启发。那些车,无论是“福特”、“雪佛莱”或是“卡迪拉克”,均只在车头上写出各自名称,不再如以往嵌有特殊标 牌。
他想,这些厂商也许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来可节省大量用于制作标牌的资 金,而把这些钱转到广告宣传上;二来商标与产品名称统一,也便于广大公众记忆, 因为要让所有的人记住复杂的标牌,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 高层领导的改名决定是具有前瞻性的。
用现代企业形象战略来看,这是其基 本的“形象一致原则”,所有形象设计方案必须遵循的。 可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理解 这一点,大多数员工反对领导层的这一决定。
他们认为,“索尼株式会社”的名称有 些不伦不类,在当时的日本还没有人以假名作公司名称的,取这么个洋化的名称, 弄不好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从美国来了索尼公司把东京通信工业公司给兼并了 呢。 可井深和盛田力排众议,以极大的勇气坚持用“索尼”作为公司的名称。
而今, “ SONY”之名已成为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范例,被人称道效仿,可见,早在40年前, 索尼的创始人就是有了超越常人的经营眼光与魄力。 既然创立了牌子,就要使它成为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名牌。
他们从两个方面向这一远大目标努力:一是生产出有独创性的、质量可靠的产 品;二是精心维护品牌声誉,视商标为企业生命。
四、盛田昭夫是怎样打造SONY的
日本战后废墟上的家国梦想 历史上的伟大商业领袖被赋予了敏锐的洞察力,他们能够捕捉到普通人无法觉察的事物,年轻的井深大就有这种天分。
1946年1月,他的目光穿过噩梦般的废墟,把自己的梦想记录在一个长达10页被称为"创业计划书"的文件上。计划书讲,"组建公司的目的是创造理想的工作场所,自由、充满活力与快乐,在这里,富于献身精神工程师们将能使自己的技能技巧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这句话,已成为索尼文化的精髓。在当时日本从未有过的惨淡的形势下,井深的理想主义是不同寻常的。
盛田昭夫受到了感召。两个人经过3个月的默契,决定成为合伙者。
1946年5月7日,井深的公司正式成立了,起初的19万日元(合6万美元)出自盛田的父亲久作工门。后来公司数度财政困难,久作工门数度解囊,每次都获得股票,盛田家族曾一度拥有17%的索尼股份。
井深强烈的不安分的想象力与盛田实际的洞察力从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废墟上的梦想有了雏形。 井深有着成人少有的天真与纯粹。
他极为专一,不会妥协,拒绝接受焦点以外的任何东西。在技术上固执己见,性情古怪,在公司经营管理上井深则依赖盛田。
就是后来干不动技术了,他能去专心写诸如《幼儿园太晚》等畅销书,也不干涉盛田的经营。在公司的重大问题上,井深坚定地站在盛田一边。
而盛田则更多地以井深为支柱和精神上的依归。盛田有任何想法,都与井深交流。
在井深那里获得验证,是他面对外部世界的力量来源。 这是何等的智慧!井伸因为完全交托于盛田,而获得了专注于技术焦点的时空;盛田则因为以井深为精神上的依归,而获得全力开拓外部疆野的力量源泉。
索尼VS联想:创业元老不一样的境遇 索尼的冲突少不了,但他们之间有着更深刻的东西 当然,性格迥异的两个人,不可能在什么事情上都保持一致。井深与盛田关系的不和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公开暴露出来,是在"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的研制过程中。
索尼的彩色显像管是它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然而,单枪三束彩管的诞生在索尼却有着痛苦的经历。
从1961年就开始,在长达7年多的研究开发中,索尼承受了巨大的亏损。 盛田非常迫切要减少亏损。
盛田领导的财务人员深入到技术队伍中,四处寻找不经济和荒唐。而井深却不关心焦点以外的问题,坚持技术研究的需要而丝毫不让步。
井深与盛田之间的紧张状态显而易见的扩散着。如果充耳不闻巨额亏损的人哪怕是自己的父亲或兄弟,盛田都会毫不犹豫地叫停。
而面对井深大,一种莫明的信托和尊重左右了盛田,他不得不动用广泛的社会关系筹措到索尼第一笔开发贷款200万美元。 井深知道盛田肩膀上的份量,对技术上每一个小的进展都拉盛田一起来分享。
为了早日进入市场,井深大对他的技术队伍采取了专横却很有效的手段:提前在记者会上公布,显象管将于1968年10月1日投放市场。对怀疑犹豫者,果断剔除突击队。
当首批显象管从装配线上下来时,井深对研究组深深地鞠了一躬。暮年的井深大回忆,他在索尼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的诞生。
井深不只是对自己团队的创造物而骄傲,同样也为在危机中他与盛田紧张中的信赖而陶醉。 1992年井深大与盛田先后中风,两个人不能有太多的交流,但依然用简单的话语和手势,相互鼓励。
当晚年盛田定居在夏威夷时,井深大就在电话上喊:"盛田!盛田!坚持住!"盛田夫人每次回日本第一个落脚点不是自己的家,而是井深大的身旁。1997年12月,井深大去世,终年89岁。
中风的盛田悲痛无以言表,喘着气"啊"了一声,眼泪边夺眶而出。他低着头,喘息着,缀泣着。
盛田夫人代表盛田在追悼会上宣读了对井深的悼词:"井深君,请接受我对你衷心的谢意,感谢你给了我如此愉快的一生!我从心底里感激你!" 领袖的理想与视野决定了一个公司的发展道路 联想柳倪纷争,最清楚的显示了中国一大批商业领袖的理想与视野。没有一种内在的使命感,没有对崇高刻骨铭心的追求,没有看断未来20年世界竞争格局的变化,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公司出现。
美国的通用汽车、沃尔玛、微软、戴尔、Google、Amegen,日本索尼、松下、日立等等一系列伟大公司的诞生,与他们创始人的追求是分不开的。这些创始人都坚定地选择了向性价比进军这条荆棘丛生的道路,杜绝一切机会主义的侥幸心理,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定向前。
索尼义无反顾走上了品牌立国之路 战后盛田昭夫考察了美国和欧洲。荷兰小镇上飞利浦公司的卓而不群,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全球性品牌时索尼走出美国阴影的唯一道路。
树立品牌是要勇于付出代价。没有坚定的信念,往往会为一些眼前的利益所动摇。
现实利益与长远的目标较量,往往处于有利地位。完全归因于盛田的意志,索尼品牌挺过了在美国遇到的第一个挑战。
1955索尼在美国起步时找不到经销商,终于有了一个对半导体收音机感兴趣的,并且定单为10万台半导体收音机,条件却是能够以经销商布罗瓦的名义销售,亦即索尼为这家美国公司做OEM,理由是"没人听说过索尼"。10万台是一笔大订单,价值超过了公司当时的总资本。
对盛田来说,要紧的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