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

    一、简 奥斯汀的简介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 中文名:简·奥斯汀外文名:Jane Austen国籍:英国出生地:英国斯蒂文顿小镇出生日期:1775年12月16日逝世日期:1817年7月18日职业:小说家主要成就: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代表作品:《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 《爱玛》 《劝导》

    代表作品

    《理智与情感》又名《理性与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1)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 1813)

    《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 1814)

    《爱玛》(Emma, 1815)

    《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 1818, 死后出版)

    《劝导》(Persuasion, 1818, 死后出版) [/color][/b]

    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是一个我国读者非常熟悉的名字。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以及据此拍摄的电影恐怕早已为大家所熟悉了。据英国广播公司最近调查统计,《傲慢与偏见》在英国人最喜爱的小说中,名列第二。《爱玛》(EMMA)是这位女作家的第四部作品,一般都认为是她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

    二、简奥斯丁的《诺桑觉寺》写的是什么

    《诺桑觉寺(中文导读英文版)》内容简介:Northanger Abbey,中文译名为《诺桑觉寺》,19世纪最有影响的经典小说之一,由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丁编著.女主人公凯瑟琳是牧师的女儿,是位心地善良、单纯的姑娘. 乡绅艾伦夫妇无儿无女,凯瑟琳陪伴他们来到矿泉疗养地巴斯.在那里凯瑟琳结交了虚情假意的索珀兄妹,并与正直英俊的青年牧师亨利一见钟情.心术不正的索珀以为凯瑟琳要做艾伦夫妇的财产继承人,便因财“打定主意要娶凯瑟琳为妻”.仅凭索珀的介绍,亨利的父亲蒂尔尼,一位充满金钱和门第观念的将军,误以为凯瑟琳家很富有,于是他竭力怂恿儿子去追求凯瑟琳,并邀请她去他们位于诺桑觉寺的官邸做客,把她视为自家人.后来,索珀追求凯瑟琳的奢望破灭,恼羞成怒的他不但贬损凯瑟琳,而且还把她家说成一贫如洗.气急败坏的蒂尔尼将军把凯瑟琳赶出了家门,并勒令儿子把她忘掉.但是两位青年恋人并没有屈服,他们历经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关于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生平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

    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 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 简·奥斯汀 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

    奥斯汀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四、简奥斯丁的个人资料

    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2.16——1817.7.18),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

    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他是个学问渊博的牧师,妻子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因此,奥斯丁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但是家庭的优良条件和读书环境,给了她自学的条件,培养了她写作的兴趣。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显示了她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

    1800年父亲退休,全家迁居巴思,住了四年左右,他在该地去世,于是奥斯丁和母亲、姐姐又搬到南安普敦,1809年再搬到乔登。1816年初她得了结核病,身体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温彻斯特接受治疗,可是医治无效,不幸于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怀抱里。

    她终生未婚,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 奥斯丁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

    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

    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丁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

    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

    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丁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丁这个真名。 奥斯丁终身未婚,家道小康。

    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

    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丁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尽管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庸俗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她的作品初出版时,销量也不算很大。可是她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却随时间的过去而日益显得重要,以致竟有批评家认为:“作家当中其手法最接近于(莎士比亚)这位大师的,无疑就要数简·奥斯丁了,这位女性堪称是英国之骄傲。

    她为我们创造出了一大批的人物……”(托·巴·麦考莱语)。另一位将她与莎士比亚相比的是现代美国的批评家艾德蒙·威尔逊。

    他说:“一百多年来,英国曾发生过几次趣味上的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与简·奥斯丁是经久不衰。”

    赞赏奥斯丁的作家,从瓦尔特·司各特开始,可以说是绵延不绝,粗略一排就有:特洛罗普、乔治·艾略特、柯勒律奇、勃朗宁夫人、骚塞、爱·摩·福斯特等位。但是她的杰出与伟大之处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也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

    弗吉尼亚·伍尔芙就曾说过:“在所有的伟大的作家中,她的伟大之处是最最难以捕捉到的。” 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简·奥斯丁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

    (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喜剧,显示了‘家庭’文学的可能性。她多次探索青年女主角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过程。

    这种着力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女主角和社会之间紧张关系的做法,使她的小说摆脱十八世纪的传统而接近于现代的生活。正是这种现代性,加上她的机智和风趣,她的现实主义和同情心,她的优雅的散文和巧妙的故事结构,使她的小说能长期吸引读者。”

    并且说:“当时(指十九世纪初)流行夸张戏剧性的浪漫小说,已使人们所厌倦,奥斯丁的朴素的现实主义启清新之风,受到读者的欢迎……到二十世纪,人们才认识到她是英国摄政王时期(1810~1820)最敏锐的观察者,她严肃地分析了当时社会的性质和文化的质量,记录了旧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现代评论家也赞佩奥斯丁小说的高超的组织结构,以及她能于平凡而狭窄有限的情节中揭示生活的悲喜剧的精湛技巧。”

    奥斯丁在世时,英国由摄政王统治。他的父亲乔治三世晚年精神失常,国会安排由他摄政。

    1820年老王去世,摄政王即位,是为乔治四世。据说他非常喜欢奥斯丁的作品,在每个住处都存有一套。

    他还写过一封信给奥斯丁,表示了自己的钦佩并希望她能把下一部作品献给自己。奥斯丁在一封信里说:“对亲王的感谢,我感到荣幸。”

    同时也多少有点违心地写了《爱玛》书前的那篇献词。据记载,摄政王藏书室的负责人曾建议奥斯丁写题材大一些的作品。

    奥斯丁在回信中说:“我不写传奇。我必须保持自己的风格,继续走自己的路,虽然在这条路上我可能永不会再获成功。

    我却相信在别的路上我将彻底失败。”奥斯丁向亲属表示过,她自己。

    五、简奥斯汀为何未婚

    简奥斯汀有这样的信念:“什么事情都比没有感情的婚姻好”。

    兴许她一生中所爱的人都因为金钱关系没有向她求婚(要知道简奥斯汀并没有什么嫁妆,只是个普通牧师的女儿,那时候乡绅阶层联姻很看中女方这点,财富的结合能使家族的名望和社会地位增强),而向她求婚的人,她又不爱(例如哈里斯威瑟,当时他21岁,简27岁,初时简答应了,但随后反悔,因为她并不爱他),所以她选择独身。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势利,追求财富和权势。尽管简年轻时有美貌和智慧,但无权无势无财的她,并不能成为与她差不多阶层的男子们的择偶对象。

    因为他们要选择有嫁妆的女性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例如简年轻时结识的汤姆勒弗罗伊就是个好例子。他在年轻时曾和简享受到了调情的乐趣,但为了个人前途放弃了这段刚萌芽的感情。

    第二点就是简的生活范围狭窄,根本就没有什么机会认识更适合她的男子。据说她年轻时喜欢过一位绅士,后来却听到了他的死讯。关于此事,真假有待进一步证明。

    简死时42岁,已经不算年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