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豆瓣
一、天堂电影院影评
网上找了一下,这一个是写的比较好的,不过不知道你看的是影院版还是导演剪接版,导演剪接版要长好多,里面详细描述了托托和女朋友没能在一起完全是阿尔弗雷多不希望托托一辈子在电影院放电影而没有将字条交给托托,这篇评的是导演剪接版的 在我们的心里,或者都有一个像天堂电影院一样的地方,它记载着我们童年的所有美好记忆,总是总是能够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也是最脆弱的部分,那里面曾经带给我们的感动无与伦比,曾经留下的遗憾,也是格外清晰而惨痛,让人久久没有勇气面对。
最终离开的只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背影却一直被那里照耀着,回身的一刹那,一切还是一样激动人心。 影片一开始的画框里,面对着广阔宁静的大海,摆着一盆刚冒出一颗细小嫩牙的植物,白色的窗帘随风轻轻地飘动,一种舒缓而安逸的氛围,这就是承载着男主人公多多幼年到青年时所有回忆的那个意大利小镇, 它在时间里,在三十年没有回去的多多的记忆里都仿佛从来没有改变过,但事实上它早已经变了,正如艾佛特曾经告诉他的那样: “生活在小镇上会以为它就是全世界的中心,事情永远不会有改变,而离开后再回来,会发现每件事都变了,属于你的都已消失。
”那些他曾迷恋的东西,电影…放映机…天堂电影院…初恋…女孩…当然还有艾佛特,这一切都被遗弃在时光里了,也只有在经历过的人们的心里,这些东西还是一如往昔,清晰而鲜活。 如果在小时候就有一件很清楚地喜欢的事物,是很幸运的,那时候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把所有的热情都放在上面,我们亲爱的多多,他喜欢的就是电影,他的调皮顽劣并不会让我们把他当作一个坏小孩,因为他对电影纯真的喜爱,看着他带着一双稚嫩而明亮的眼睛,脸上堆满孩童才有的傻笑,躲在帘幕后看电影,为每一个情节而感动快乐,多好的孩子,多好的时光呀,我只能这样感叹。
所谓的最初的梦想,就是有这样的力量吧,可以让我们奋不顾身,全情投入。想想我们最初迷恋一件东西的时候,大概都有那样的傻劲。
我觉得意大利人讲话是很有趣的,语速很快,而且语调没有太大的起伏,不太听得出他们的情绪, 欧洲人讲话都给有这样的感觉,不像日本人,说话的时候把语调运用到淋漓尽致,几乎做作。 影片所在的时代,是二战后的意大利,多多的父亲去俄国参战未归,母亲一个人辛苦地支撑着家里,所以当她知道多多把买牛奶的钱拿去看电影时,她会愤怒成那样,镇上唯一的电影放映员艾佛特帮多多解了围。
多多总是想找机会和艾佛特学放映电影,总是跑到放映室去偷一段一两段艾佛特剪下的胶片,那些胶片都是电影里的吻戏镜头,神甫总是会先看过一遍电影让艾佛特剪去这些镜头,然后电影才会放映给公众看。 多多收集这些胶片,想学放映电影,都只是因为他简单地喜欢着电影,艾佛特却固执地不想让他学,他说放映员是就像是一个孤单的奴隶,同样的影片放一百次没其他事可做,而且很少有休假,这并不是一份有出息的工作。
但最终他还是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听到人们看电影时的笑声,他觉得自己仿佛就是制造快乐的人。 但多多喜欢的是电影本身,是电影带给他的快乐,是守着电影的快乐,是每天陪伴电影的快乐,他的执着还是感动了艾佛特,加上他帮助艾佛特通过了考试,终于艾佛特开始教他放映。
艾佛特总是愿意帮助镇上的人获得快乐,有一次电影院因故不放映,他为了满足大家看电影的欲望,把画面打到广场上,结果却不幸引起了火灾,人们四处奔逃,只有小多多勇敢地跑入火场,用弱小的身躯和不可想象的毅力救出了艾佛特。 艾佛特的眼睛瞎了,人们最喜欢的娱乐场所----天堂电影院也付之一炬。
中了足球彩票的奇奇欧重建了天堂电影院,多多替代艾佛特成为新的电影放映员,他和艾佛特也成了最好的忘年之友,他们互相陪伴着,当然还有他们的电影,多多也终于长大了,来到最为美好也最为惨烈的青春岁月,他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爱情,被爱情所伤。 我能说什么呢,对于艾佛特为多多所做的选择,他帮助多多放弃了爱情,选择了电影,也许他认为这是对的,事实也证明他成全了多多的电影才华,如果不是被爱情伤得这么重,逃离了这个充满悲伤的小镇,多多也许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生感悟,他的作品也不会有那么高的艺术价值。
始终艺术的根本来源还是痛苦,生活中所经历的痛苦,最容易催生出艺术,悲剧性的东西总是能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动,而在痛苦磨砺中感悟出来的生活真谛,更是珍贵,所以我们总是看到那么多经历过童年阴影和伤痛的导演,在电影的世界里找到了慰藉他们的东西,他们的表达也同样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如果是生长在一个快乐祥和的氛围里,人们是不会有那么多欲望去表达自己的快乐的,他们都忙着享受快乐呢。
而电影,我始终相信那些带给人感动的电影,给人希望的电影,都是暴风雨里面走出来的人,才能制造的雨后的彩虹。 30年,艾佛特在小镇里孤独地守望着多多的成功,他守到了,多多终于成为他所希望的那个人,多多走的时候,艾佛特告诉他,不要回来,永远不要回来,甚至他死前还在念叨,不要告诉多多他的死讯,。
二、天堂电影院好看吗
《天堂电影院》在网络电影数据库中获得8.4分的高分,名列在前100位。
影评网站烂蕃茄则给予《天堂电影院》89%的正面评价。《帝国杂志》在2010年将本片名列在世界上100部最佳电影名单中,排名在第27位。
多伦多国际影展在2010年选出影史必看100部电影,其中《天堂电影院》名列第20位。《天堂电影院》在《帝国杂志》(Empire Magazine)史上500大电影名单中名列第239位。
《天堂电影院》在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是众多影迷们心中的最爱电影之一,导演借由本片重现了他儿时对电影的记忆,一个电视尚未发明的年代,全镇居民最大的娱乐就是去镇上的戏院看场电影。片中描写了一位热爱电影的小男孩和老放映师忘年之交和小男孩在小镇的成长历程,记录了一段逝去的电影黄金时代,以及影迷们的人生记忆和电影之间难分难舍的牵连,感人至深。
三、《天堂电影院》为什么评价这么高
《天堂电影院》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菲利浦·诺瓦雷、萨瓦特利·卡西欧的故事片,该片讲述了由萨瓦特利·卡西欧扮演的多多,喜欢看放映师艾佛特放电影,在胶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意大利南部小镇,古灵精怪的小男孩多多(萨瓦特利·卡西欧 饰)喜欢看电影,更喜欢看放映师艾佛特(菲利浦·诺瓦雷 饰)放电影,他和艾佛特成为了忘年之交,在胶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好心的艾佛特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电影,搞了一次露天电影,结果胶片着火了,多多把艾弗达从火海 中救了出来,但艾弗达双目失明。多多成了小镇唯一会放电影的人,他接替艾佛特成了小镇的电影放映师。
多多(马克·莱昂纳蒂 饰)渐渐长大,他爱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艾莲娜(阿格妮丝·那诺 Agnese Nano 饰)。初恋的纯洁情愫美如天堂,但是一对小情侣的海誓山盟被艾莲娜父亲的阻挠给隔断了,多多去服兵役,而艾莲娜去念大学。伤心的多多在艾佛特的鼓励下,离开小镇,追寻自己生命中的梦想……
.生命会给你所有你应该拥有的东西,所以你不必期望、怀疑,也无须抱怨。当你学会接受的时候,你便选择了一种使自己免于失败的生活方式。这也是电影的惊人之处和感人之处。
四、天堂电影院专业影评
天堂电影院》影评分析《天堂电影院》这部影片,是一部缅怀电影历史以及个人的情感历程的怀旧之作。
影片采用倒叙结构,以萨尔瓦多的视角展开回忆,因此一开篇就给人带来一种绵长、悠远的怀旧气息。这种倒叙的结构也确立了影片的两条时间线索:一条是现实中的萨尔瓦多的生活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短短的几天;另一条是回忆中的历史变迁、人物成长的时间流程,表现在影片中是十几年。
这两条线索交错进行,而又以后者为主。 影片以(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到寓所——> (回忆)童年托托看电影、放电影、影院着火——> (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在回忆——> (回忆)青年托托恋爱 ——> (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在回忆——> (回忆)青年托托参军、离开故乡——> (现实)中年萨尔瓦多回到故乡的方式展开全片。
第一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对第二条时间线索上的叙事互相照应,使得第二条时间线索的长度由可见的十几年(童年—青年),潜在地延长为几十年(童年—中年)。 几十年的时光,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是:“三年过去了……暑假过去了……冬去春来……20年的光转瞬即逝……”这些字眼。
但是在电影中,时间的脚步必须化为观众看得见的画面,也就是,最好用镜头来说话。《天堂电影院》一片的时间发展体现在银幕上,主要是以下一些人物和时间的发展: 萨尔瓦多的成长 因为影片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作品,是在历史的个人化书写中再现一种文化的兴衰起落,所以主人公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是影片的故事主线,也是影片时间线索发展的主要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萨尔瓦多的成长经历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叙的故事,而是以中年的萨尔瓦多回忆的叙事形式,在倒叙中完成。回忆这种叙事形式带来的好处是:节约影片篇幅、可以自由地对故事详略进行取舍。
我们根据自己的心理常识就知道,回忆是种跳跃性的思维,它会徘徊在那些给我们烙下深刻印记的事件上,而略过那些当时对自己来说是无关痛痒的事情。 在《天堂电影院》里,萨尔瓦多的一生其实只展现为几件事,而且几件事也是有详有略:童年萨尔瓦多看电影(略)、学习放映电影(详);青年萨尔瓦多拍纪录片(略)、恋爱(详)、服兵役(略);中年萨尔瓦多回故乡参加阿尔夫莱多的丧礼(详)。
至于童年的小托托是如何成长为青年的萨尔瓦多,离开故乡的萨尔瓦多又如何在罗马创业,影片就没有交代。这种省略,丝毫不给观众以跳跃、突兀或叙事不完整之感。
其原因就在于,影片采用了回忆这一叙事形式,在回忆中,一切省略或详述都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另外,《天堂电影院》一片在表现“时光飞逝”时,其镜头语言的运用也十分巧妙。
以“托托服兵役”这一事件为例,“军队生活”是萨尔瓦多青年时期为时不短的一段生活经历,但是导演只用了半分钟的影片长度,就圆满地展示完主人公这段毫无欢乐可言亦不值得铺叙的时光。 镜头号 —— 景别 —— 拍摄角度 —— 内容 —— 音响效果 镜头1 特写; 平摄、侧面; 一对对军人的穿军靴的脚齐步走过; 军乐 镜头2 特写; 正面、稍仰; 萨尔瓦多向长官汇报:“第三营第九队报告员迪维达准备完毕”;军乐继续 镜头3 特写; 正面、平摄; 邮筒口,一只手投入一封信;军乐继续 镜头4 中近景; 正面、平摄; 萨尔瓦多给故乡的朋友打电话,得知伊莲娜离开了小镇;军乐继续 镜头5 全景; 俯摄; 萨尔瓦多蜷坐在床边,床上的被没有叠,有人进来将两封信扔到他的床上;军乐继续 镜头6 特写; 俯摄; 两封信上注明“地址不详”,萨尔瓦多把它们放到枕头下面,那里已经有一打类似的信件;军乐继续 镜头7 近景; 正面平摄; 萨尔瓦多站在队列的前方,举枪瞄准、射击; 军乐、四声枪响 这个段落过后,便是已经长出了胡子的萨尔瓦多从部队回到故乡。
七个镜头,简洁流畅,让时光飞逝而过,完满地承担了必要的叙事任务。 天堂电影院的几度兴衰 建筑的生命往往比人的生命更长久、更坚韧,即便是一座灰土破板的小屋,也可能是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
所以,人们常常能在建筑的一些不起眼的变化中感觉到时间的流逝。这种变化,可能只是改了一道栅栏,或者换了一扇门板。
在《天堂电影院》中,电影院的兴衰变化,同样支撑了影片时间线索的发展,形象地展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 具体地说,这座电影院的历史是:看客盈门、座无虚席 ——> 一场大火、变成废墟 ——> 重新修建、再创辉煌 ——> 年久失修、破旧漏雨 ——> 门可罗雀、被迫关闭 ——> 夷为平地、改建停车场。
第一次变成废墟,是因为看电影的人太多(阿尔夫莱多为了给进不了电影院的人在广场上放电影,不留神让放映机故障起火); 影院第二次变为废墟,却是因为没有人要看电影了。天堂电影院这两种不同意义上的衰落,折射出一种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从兴盛走向衰落的过程,倏忽之间,一个时代已成为记忆。
“戏中戏”的发展脉络 在《天堂电影院》中,影院里上映的影片,不仅是一个重要的道具,也是一个重要的叙事、表情的元素。导演通过一系列经典影片的片段表现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这里出现了让?雷诺阿的《底层》、鲁奇诺?维斯康迪的《大地在。
五、《天堂电影院》影评
《天堂电影院》是一部充满怀旧意味的影片,它没有《悲情城市》营造的氤氲蒸腾的悲怆,也没有《美国往事》在时空结构重组上的雕琢探索,导演用一种单纯的方式在情节设置和视觉表达上,不张扬,不渲染,以一种意大利人特有的幽默呈现了一段明朗婉约、温情脉脉的记忆。
正如布莱松所说:“一门艺术只有在保持它的纯洁性的时候,才具有真正的力量。” 这是一部自传性色彩很浓的影片,导演有意在回忆中选择了童年多多的视角,而这一规定性就必然在创作过程中对真实历史的选择发生作用。
意大利的四五十年代的贫困、落后和猖獗的黑手党活动没有被着意表达,反而在多多的视角中被净化为充满趣味的片断,或许隔着遥远时空咀嚼苦涩会带着齿颊留香的芬芳吧。这一视角的规定性也成就了影片温婉清丽的风格。
六、飘风电影网
天堂电影院 (意大利/法国) Cinema Paradiso 出品公司:Cristaldifilm 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 Giuseppe Tornatore 主演:Antonella Attili Enzo Cannavale 艾萨·丹尼埃利 Isa Danieli Leo Gullotta 马可·莱奥纳尔迪 Marco Leonardi 普派拉·麦吉欧 Pupella Maggio 编剧:Peter Fernandez 基斯比·汤纳度 这是意大利青年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一部具有怀旧情调的半自传体影片。
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意大利一座只有3000人的小镇巴哥里亚。电影院的老放映师阿尔贝托,很喜欢聪明伶俐、天真好奇的农家孩子萨尔瓦多,便教他电影放映技术。
不久,由于胶片燃烧,阿尔贝托受强光刺激双目失明。萨尔瓦多接替他的职位当上了放映师。
后来,萨尔瓦多在阿尔贝托的鼓励下,去电影圣地——罗马专攻电影,并成为一位电影导演。多年以后,萨尔瓦多回故乡参加阿尔贝托的葬礼。
发现当年的影院已改建成一个停车场。而阿尔贝托留给他的唯一一件遗物是一部影片的拷贝。
放出来一看,竟是当年阿尔贝托按神父意旨剪下的一系列接吻镜头连缀成的一部未完成的爱情影片。 抚今追者,萨尔瓦多百感交集,无限忧伤。
。
七、急求一片《天堂电影院》的影评
《天堂电影院》[观感影评] 作者:小康街53号2000 在这里,请允许我套用诗人于坚的一句话:《天堂电影院》是一个故乡!它是那种在所有人的故乡都消失之后,可以把关于故乡的记忆一次次复活的电影。
在我们这个镇上,也有那样的一个电影院,在幼年时代,我也曾是个多多那样的小男孩,无比地热爱电影,实际上,在我的身边,有好多个多多,我们甚至把电影作为一个最大的欢乐源泉,我们模仿电影中的人物动作,重复电影中的台词,在数不清多少个晚上,我们能想起来最好的事情,就是去电影院看电影,在《天堂电影院》中,一些场景使我恍若做梦一般,那些总是坐在前排的晃着小腿的儿童,那些瞪大了的双眼,人们一同哭一同笑,电影院门口拥挤的人群,电影院里卖吃食的小贩…… 这部电影如同记忆本身,而电影中的那些电影,无疑就是开启记忆之门的钥匙,当这扇光影之门被打开之后,我们一同回到了故乡,回到了那个宁静的小镇。 多多就是你我 这个长着一对招风耳,有一双聪明大眼睛的小男孩多多,的确很能讨大家的喜欢,电影开场不久,我们几乎就爱上了这个没有父亲的小男孩,他总是仰起头和大人说话,总是弄一些小把戏使大人们又好气又好笑,拿他无可奈何,因为他那么小,那么聪明,如果我是艾尔弗雷德我也会佯装生气地把他抱在桌子上,并一本正经地说:“在我踢你屁股之前,快点跑回家去,别再找麻烦了!”可是我不是艾尔费雷德,我是多多,我在小提琴温暖的曲调里,在故乡的橄榄树下,早已回到童年,我想我应该有权利得到庇护,我会再次央求艾尔弗雷德留我在放映室多玩一会儿,因为我早就对放映厅后墙上的那个小洞里面感兴趣了,神奇的电影是怎么放出来的呢?艾尔弗雷德是怎样使那五彩的光束从小洞里射出来,最后又投到银幕上,放成一部电影的呢,我着迷地看着那个小洞,此时银幕上的人对我说:“喂!多多,查理卓别林来了。”
在银幕上清澈明亮的光影中,在放映厅温暖的黑暗中,你我重又变成了坐在第一排的小多多,所有坐在身边的人都望着大银幕,所有人的情绪都随电影情节潮涨潮落,在这样休戚与共的场所里,我们将不再感到害怕和孤独。 艾尔弗雷德与电影 在影片中,多多的父亲在前线阵亡了,电影放映员艾尔弗雷德就成了替代性的角色,实际上,艾尔弗雷德就是电影的化身,当记忆与一种事物紧紧相联,这种事物(电影)就会被主观化,变成了成长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就像父亲一样,在多多的各个年龄段给予指导和抚慰。
那个上唇有厚厚胡子,笑起来很慈祥很可爱的老艾尔弗雷德,符合我们对于父亲的想象,我们就希望自己的父亲也像他一样和蔼,有幽默感,和我们有共同语言,能给我们感兴趣事物的专业性指导,必要时还得变得深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我想说的是,艾尔弗雷德和电影是一回事儿,艾尔弗雷德就是电影,我们就好似坐在第一排的幼小的观众多多,满怀期待着等待着电影开场,等待他亲切的光辉洒满我们的全身,每晚如此,所以在电影中,多多的亲生父亲必将缺席,给记忆,也给电影中的成长另外的一个空间,那个成长空间,就是艾尔弗雷德和电影组成的。 如果你也是从那个电影时代走过来的话,是可以理解这种情感的,对某个时间段的回忆和某一部电影相连,儿童对电影几乎是不加选择的观看,使得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电影牢牢地扎根在脑际,多多的脑际就被这些电影填满:维斯康蒂与西部片,卓别林和让雷诺阿,克拉克盖博与基顿,安东尼奥尼与《关山飞渡》,而这些远在亚平宁半岛的电影回忆使我微笑着想起我们黑白时代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大量讲述红色革命的战争片,在那些观看电影的日子里,我们的的成长经历几乎可以用那些电影指代。
老艾尔弗雷德就是那个放电影的人,就是天堂电影院小小放映室里孤独的父亲,他的死亡通知惊醒了我们后来在城市中做的那些梦,一瞬间,家园和乡土占据脑际。 乡土面孔 在《天堂电影院》中,令我动容的还有那些乡土面孔。
据说同样是来自意大利的导演贝托鲁奇来到中国拍摄《末代皇帝》,事后人们问他对中国的感受,他说最让他感动的就是人们的面孔,那是前消费时代的朴实面孔。 《天堂影院》采用了倒叙手法,影片开始时,已经成为大导演的中年多多开车在罗马街头,疲惫麻木的神色溢满了他的面孔,在交通灯闪烁的时候他瞥见旁边车里的一对打扮怪异嬉皮士,对方对他的惊异嗤之以鼻,当晚,多多就接到电话,电话里说,艾尔弗雷德去世了。
记忆又回到童年时代的天堂电影院,在当地“电影审查官”—教区牧师眼中,吻戏等同于色情,所以永远应该剪掉,那是老派的道德家,记忆原谅了一切,在记忆的眼中,来到天堂影院的几乎每一个人都可爱,总是来迟到的老头,愚蠢而善良的领票员,爱在后排呼呼大睡的中年汉子,当然,除了那个坐在楼上包厢,充满恶意与鄙视向下吐痰的“绅士”,最后,他终于被来自下面的一包大便击中面孔……吵吵嚷嚷的意大利乡村居民,就如那波利民歌般浪漫开朗,在放映基顿的电影时,所有的人都在笑,镜头一个个缓缓移过在那些开怀大。
八、《天堂电影院》影评
《天堂电影院》是一部充满怀旧意味的影片,它没有《悲情城市》营造的氤氲蒸腾的悲怆,也没有《美国往事》在时空结构重组上的雕琢探索,导演用一种单纯的方式在情节设置和视觉表达上,不张扬,不渲染,以一种意大利人特有的幽默呈现了一段明朗婉约、温情脉脉的记忆。正如布莱松所说:“一门艺术只有在保持它的纯洁性的时候,才具有真正的力量。”
这是一部自传性色彩很浓的影片,导演有意在回忆中选择了童年多多的视角,而这一规定性就必然在创作过程中对真实历史的选择发生作用。意大利的四五十年代的贫困、落后和猖獗的黑手党活动没有被着意表达,反而在多多的视角中被净化为充满趣味的片断,或许隔着遥远时空咀嚼苦涩会带着齿颊留香的芬芳吧。这一视角的规定性也成就了影片温婉清丽的风格。
九、天堂电影院的影评,800字左右
往事不曾遗忘----《天堂电影院》观后感今天,观看了一部影片----《天堂电影院》,平淡却饱含深情的剧情深深地打动了我。
影片以主人公多多的回忆贯穿全剧,三十年前的小镇人们的生活与电影息息相关,电影为人们带来多少梦想和欢笑,为小多多的童年乃至青年创造多少绚丽色彩。在舒缓的音乐中,我们和主人公一起缅怀往事,就像品尝一杯醇厚的酒。
观看过后,弥漫的酒香仍使我沉醉感慨,不能自已。其实,每个人何尝不是演员,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演绎自己认为最生动的情节。
西西里小镇上的人们在观看电影,而他们没想到----他们同时也在上演一部最生动的电影。多年以后,这些看似普通的情节让坐在屏幕前的我们,观看过后,唏嘘不已。
时光就是酿酒师,它用一双无形的手,把所有的回忆封存、发酵、最终酿制出最值得回味的岁月之酒,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会在心的某一处停留、在生命的某一刻回首、翻出发黄的记忆,品尝最美的甘醇 。剧中的多多就是这样,三十年不曾回过家乡的他,在回去后才知道,往事历历在目,并且经岁月过滤,当年的苦涩、沉重早已追寻不到,留下的,却是色彩最为斑斓的画面!多多说:“我仿佛觉得我从来没有离开过。
原来我一直属于这里”。家里的老母亲,依然那么慈祥,依然为了等他回家30年没有锁门,自己房间依然和30年前一样,他依然要求别人叫他多多,依然有一群人怀恋着天堂电影院。
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巨大而神奇的布袋,所有的行走脚印都被它容纳封存,等待生命的某一刻被随时提取。感谢记忆,让我们的人生拥有回味的乐趣、品尝的乐趣!我们何尝不像多多一样,内心尘封无数往事,只等待某一天,这些往事会被回忆之手拉开帷幕,到那时,我们会和多多一样,演绎一部更温情的天堂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