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一、什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他从十七岁就参加教育工作,直至逝世,在长达3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坚持执教一门课,始终坚持深入课堂听课,始终坚持教育理论的学习与钻研,始终坚持密切联系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际开展教育研究和教育创新,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影响极大。苏霍姆林斯基1918年9月28日诞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

    1926年进本村小学上学,1933年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入克列明楚克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学习,翌年毕业。1935年,17岁的苏霍姆林斯基返回母校,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以函授的方式学完了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的母校)语言文学系的课程,于1938年从函授班毕业,获得中学教师资格。1939年9月至1941年7月,苏霍姆林斯基在离家不远的区中心镇的一所完全中学当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苏霍姆林斯基奔赴前线,任连指导员。1942年在战斗中负重伤,伤愈后,两块弹片一直残留在他的胸部未取出。

    1942年6月复员时,他主动提出重返教育岗位。开始任中学校长,后来调往家乡任区教育局长,全力以赴投入战后学校的恢复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学第一线的火热生活,主动申请调回学校工作。1948年他被任命为农村中学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

    从此他一直工作在这一岗位上,直到1970年9月2日去世,历时23年。其间,苏联各地的许多师范学院都邀请他去工作,甚至波尔塔瓦师范学院院长、他的学位导师也亲临帕夫雷什,动员他去基辅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献身农村教育的誓言。

    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现象细致敏锐的观察者,持之以恒的研究者。他身为校长,始终兼教一门语文课,几十年不断地研究这门课的教学问题。

    他曾试办六岁儿童预备班,接着又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连续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在十年内跟踪观察和研究了学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期的各种表现。他先后为3700名左右的学生作了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的成长过程。

    他深入观察,细心记录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现象,认真思考,不断提炼升华。他勤于学习,广泛阅读了文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

    每天早晨五点至八点从事写作,白天则亲自上课、听课和当班主任,晚上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几十年如一日。他的教育研究,始终是建立在积累大量事实的坚实基础上的。

    苏霍姆林斯基既是校长,又是任课的普通教师;既教一门学科,又当班主任;既是实际教育工作者,又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这就有助于他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全面地考察教育现象,把学校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现象放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中进行综合的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始终密切联系学校教育的具体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教育的新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避免了实践中和理论上的片面性。

    因此,他的教育著作,既有着现实的生动形象性,又有着理论上的鲜明独创性,既有大量生动活泼的事例,又有深思熟虑的理论概括,被人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苏联教育界认为他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长达三十年的“教育实验”,他所领导的那所普通的农村十年制学校——帕夫雷什中学是一所“教育学实验室”,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的完整地总结”。

    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带给他很高声誉。

    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获得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

    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专家及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只活了52岁,但给世界教育事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一生撰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文艺作品。

    他的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他的重要著作大都已译成中文,受到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

    他的主要著作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培养集体的方法》、《学生的精神世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等等。其中,《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一书,获乌克兰共和国国家奖和乌克兰教育协会一等奖,连续重印二十多次,被译成几十种文字。

    他逝世后,苏联教育部和乌克兰教育部分别编选了五卷本和三卷本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苏霍姆林斯基总爱说的一句话是:“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

    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这种充满激情的话语也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本人的。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教育主张是什么

    1、教育教学任务以及教与学的关系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给教师的建议》第422页)

    ●未来的老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给教师的建议》第24页)

    ●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教会儿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588页)

    ●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6页)

    ●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8页)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给教师的建议》第24页)

    ●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教会儿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588页)

    ●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6页)

    ●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给教师的建议》第521页)

    ●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8页)

    ●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给教师的建议》第35页)

    ●学习负担还要从教育过程中去找……要竭力避免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再现教师所讲过的东西和教科书里所读过的东西。检查学生的知识,并不要求机械地重复学过的东西,而是对事实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提示各种现象之间新的因果关系……

    三、求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介绍+教育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及名言荟萃 •要想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赤诚相见。

    • 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 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

    我们所以需要友谊,并不是想用它打发时间,而是要在人身上,在自己的身上培养美德。• “明天”,是勤劳的最危险的敌人。

    • 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

    •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 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 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 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

    •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 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 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

    •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 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

    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

    •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

    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哪里没有求。

    四、求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介绍+教育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及名言荟萃 •要想自己成为幸福的人,就应当对别人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赤诚相见。

    • 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 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

    我们所以需要友谊,并不是想用它打发时间,而是要在人身上,在自己的身上培养美德。• “明天”,是勤劳的最危险的敌人。

    • 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

    •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 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 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 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 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 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

    •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 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 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

    •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 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

    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

    •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

    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哪里没有求知欲,哪。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