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汤斌

    汤斌

    一、《清史稿·汤斌传》的翻译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朝末年,农民军攻陷睢州,其母赵氏为保全志三桥语文网

    节而死,事情记载于《明史·列女传》。父亲汤契祖为避战乱,带着汤斌到了浙江三桥语文网

    衢州。顺治二年,汤斌事奉父亲回到家乡。三桥语文网

    九年,中进士,选作庶吉士,又授为国史院检讨。当时正讨论修《明史》,汤三桥语文网

    斌根据皇上的诏书进言说:“《宋史》在元朝至正年间修撰,然而不避讳文天祥、三桥语文网

    谢枋得的忠诚;《元史》在明朝洪武年间修撰,而同样记载了好礼、巴颜布哈的建三桥语文网

    议。顺治元年、二年间,以前明朝的臣子中有为保全志节而宁死不屈、临危献身的三桥语文网

    人,不能一概以反叛来记载,应该命令纂修各大臣不要瞻前顾后,顾虑太多。”皇三桥语文网

    上将此议下到明史馆,大学士冯铨、金之俊认为汤斌奖励叛逆,代皇上起草圣旨严三桥语文网

    厉训斥,世祖却特意召汤斌到南苑安慰他。当时,很多府道缺少官员,皇上认为正三桥语文网

    值用人之际,应当选拔学问、品行兼优的人,并以学问作为经世济民的标准,选择三桥语文网

    翰林院的官员。后选到陈(火广)、黄志遴、王无咎、杨思圣、蓝润、王舜年、范周、三桥语文网

    马烨曾、沈荃及汤斌共十人。三桥语文网

    汤斌被派出做潼关道副使,当时正在关中用兵,到处征发。总兵陈德调往湖南,三桥语文网

    率领两万人马到潼关后想暂驻,汤斌用计策将他送走,结果队伍到洛阳后哗变溃散。三桥语文网

    十六年,汤斌调任江西岭北道。南明将领李玉廷率领部下万人占据零都山寨,向汤三桥语文网

    斌表示归降,还没到归降期,而郑成功进攻江宁。汤斌估计李玉廷一定要改变计划,三桥语文网

    连夜奔往南安设防。李玉廷因为大兵来到,见有防备,连忙撤退。汤斌派将追击,三桥语文网

    捕获李玉廷。三桥语文网

    汤斌考虑父亲年老,以有病为由请求辞官休假,后父死,为父守丧。守丧期满,三桥语文网

    听说容城人孙奇逢在夏峰讲学,便背着书箱前往跟随他学习。康熙十七年,皇帝下三桥语文网

    诏开博学鸿儒科取士,尚书魏象枢、副都御史金钅宏推荐汤斌,考试得一等,授翰三桥语文网

    林院侍讲,参与修《明史》。二十年,充当日讲起居注官、浙江乡试正考官,后升三桥语文网

    为翰林院侍读。二十一年,任命为《明史》总裁官,升为唐事府左庶子。二十三年,三桥语文网

    提升为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缺员,朝廷大臣已推举了候选人,皇上说:“现在称为三桥语文网

    道学者,有的言行不一。我听说汤斌跟随孙奇逢学习,操行很好,可以补江宁巡抚。”三桥语文网

    汤斌临行时,皇上对他说:“做官应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俗崇尚奢侈,应该努力三桥语文网

    教化引导,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事,一定要慢慢地进行,使他们改变原来的三桥语文网

    观念。”并赐鞍马一匹、衣料十块、银五百两,又赐亲笔字三幅,说:“现在该远三桥语文网

    离京城了,打开它,便如同见我的面一样。”十月,皇上南巡,到苏州,对汤斌说:三桥语文网

    “一向听说苏州阀门为最繁华的地区,今日看那里的风土人情,崇尚虚华,安于享三桥语文网

    受,从商的人多,耕田的人少。你应当使他们去掉奢侈之习返归淳朴,事事都要追三桥语文网

    求它的根源,以农业为本,也许可以挽救颓废的风气。”皇上返回时,汤斌跟随到三桥语文网

    江宁,皇上命他回苏州,赐予亲笔字及狐腋做的绣蟒官服。三桥

    二、汤斌“清朝第一清官”之说是无稽之谈

    根据历史考证,汤斌在整个清朝历史典籍中根本找不出“天下第一清官”的记载。只是现代这个叫高阳的台湾人编了一本叫《清官册》的小说,他在小说里说汤斌是“大清王朝第一清官”。于是人们就以讹传讹,有了汤斌是“清官册上第一名”的说法。实际上在清代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清官册”,汤斌是“天下第一清官”的说法更无从考稽,不过是小说语言而已。在清代大臣和皇帝的评语中,也找不到汤斌是“天下第一清官”的任何记载。

    一些学者指出汤斌的《明史稿》涉嫌抄袭方象瑛所撰的明史稿,“如方象瑛所撰稿多与汤斌所撰者相同,因汤斌为总裁,可能(利用职务之便)删改方稿入之潜庵史稿中。……且其所撰,与汤潜庵拟稿相比,皆较简单,以知汤稿实为增改之作。凡此皆据李氏(晋华)《纂修考》之言。(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刘节编著《中国史学史稿》)

    雍正十年(1732年),汤斌入祀“贤良祠”。这时正处于满清“文字狱”酷烈的时期,清朝统治者为了强化在思想领域的统治,企图通过暴力手段,来扑灭汉族人民的反抗意识,将吕留良开棺戮尸,大批汉人遭到逮捕迫害。吕留良是与汤斌同时代的明末清初知名理学家,但与汤斌不同的是在明亡后誓死不仕清朝,隐居山林,落发为僧,并锐意著述,曾有诗句“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而引起满清统治者的仇恨。而汤斌是率先入仕满清政府的汉人高级知识分子,并在其任职期间大力推行满清所倡导的文化政策,曾在江苏以“扫黄”的名义封杀坊间出版物等反清言论,所编修的《明史稿》也符合满清统治者的口味。清政府为了强化“文字狱”的成果,去世45年后的汤斌又被雍正皇帝树立为榜样表彰并入祀贤良祠。

    清朝经过“文字狱”的大肆封杀和血袭,只有象汤斌、杨名时之类绝对臣服并全心全意为之歌功颂德的少数汉人才得行其道。明清之际,汉族典籍饱经满清禁毁、抽毁,留下了满目疮痍的惨状,而满清典籍,则多借重修之名予以删改。因此,面对史事,检索典籍,则往往不是阙如,就是片面,甚或歪曲。因此鲁迅一言道破,天下后世若披览《四库全书》之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当今学界躁急浮华,迎合功利,于中国历史有“戏说”、“谩说”、“歪说”等等,不一而足。不仅缺乏学术责任,也同时缺乏应有的社会道德责任。如在国家重修《清史》之际,就有人提出要肯定吴三桂降清,貌似学术“创新”,而实为解构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这种理论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为汪精卫等“曲线救国”人士平反。纵观世界各个国家,不仅日本和俄罗斯,就连美国这种高度民主和重视个体生命的国家,在涉及民族和国家根本利益的立场上都是绝对强硬和严格的,这是作为一个好人的道德底线。“肯定吴三桂降清”的言论不仅与国家现行的道德水准要求相去甚远,而且亦将沦丧中华民族千百年得以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痛定思痛,可以想象,在中华民族的各个朝代都腾跃过鲜活的生命和铮铮铁骨,绝非现在的影视界所充斥睁眼就能看到的所谓的“康乾盛世”才存在过。

    值得一提的是,汤斌、于成龙等作为当时汉族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率先应招入仕满清,一改当时宿儒大家不仕清朝的先例,再加上汤斌所参修的《明史稿》也比较符合清朝后来“文字狱”打压汉民族文化政策的要求。所以汤斌被后来的清朝统治者刻意树立为大儒高官的后世楷模令汉人效仿,以期达到从根本上收拢汉人的政治目的。而与他同时代的顾炎武(1613—1682)、黄宗羲(1610年—1695年)、万斯同(1638~1702)、朱之瑜(1600~1682)等人则都是些学以致用的抗清名士,与这些高尚民族气节的义士相比,汤斌的理学就显得生命力不足,难以致用了。而且汤家也是受过明代国恩的世家旧族,其本人所受的基础教育也是在明代进行的,从这种民族大视野来看汤斌的思想里是有投机生存意识存在的,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膜拜效仿。

    近代邹容在《革命军》一文中说:“人中虽贤如杨名时、李绂、汤斌等之驯静奴隶,亦常招谴责挫辱,不可响迩”,可见虽贵为“驯静奴隶”,但仍要遭受满清统治者的歧视。从清朝长达近三百年的统治史看,服务于清朝统治者的臣子与统治者的关系并不能等同于中国传统意义上“君”与“臣”的关系,唯唯诺诺,更象是“奴才”和“主子”的关系,就连满、汉官员的比例和权重配置比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悬殊得惊人。这对于今天需要重塑民族自信心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人来说是需要有所认识和警醒的,是值得反省的深层次问题。

    《汤斌墓志铭》现保存在商丘市博物馆内,由其乡人田兰芳撰文、吴学颢篆刻,两人都是平民儒者,层次和级别显得比较低,似乎不符合御祭御葬的体例和标准,可见汤斌去世前后的地位和影响力并没有后来所刻意宣传拔高的那样尊崇。

    三、《清史稿·汤斌传》的翻译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

    明朝末年,农民军攻陷睢州,其母赵氏为保全志三桥语文网节而死,事情记载于《明史·列女传》。父亲汤契祖为避战乱,带着汤斌到了浙江三桥语文网衢州。

    顺治二年,汤斌事奉父亲回到家乡。三桥语文网 九年,中进士,选作庶吉士,又授为国史院检讨。

    当时正讨论修《明史》,汤三桥语文网斌根据皇上的诏书进言说:“《宋史》在元朝至正年间修撰,然而不避讳文天祥、三桥语文网谢枋得的忠诚;《元史》在明朝洪武年间修撰,而同样记载了好礼、巴颜布哈的建三桥语文网议。顺治元年、二年间,以前明朝的臣子中有为保全志节而宁死不屈、临危献身的三桥语文网人,不能一概以反叛来记载,应该命令纂修各大臣不要瞻前顾后,顾虑太多。”

    皇三桥语文网上将此议下到明史馆,大学士冯铨、金之俊认为汤斌奖励叛逆,代皇上起草圣旨严三桥语文网厉训斥,世祖却特意召汤斌到南苑安慰他。当时,很多府道缺少官员,皇上认为正三桥语文网值用人之际,应当选拔学问、品行兼优的人,并以学问作为经世济民的标准,选择三桥语文网翰林院的官员。

    后选到陈(火广)、黄志遴、王无咎、杨思圣、蓝润、王舜年、范周、三桥语文网马烨曾、沈荃及汤斌共十人。三桥语文网 汤斌被派出做潼关道副使,当时正在关中用兵,到处征发。

    总兵陈德调往湖南,三桥语文网率领两万人马到潼关后想暂驻,汤斌用计策将他送走,结果队伍到洛阳后哗变溃散。三桥语文网十六年,汤斌调任江西岭北道。

    南明将领李玉廷率领部下万人占据零都山寨,向汤三桥语文网斌表示归降,还没到归降期,而郑成功进攻江宁。汤斌估计李玉廷一定要改变计划,三桥语文网连夜奔往南安设防。

    李玉廷因为大兵来到,见有防备,连忙撤退。汤斌派将追击,三桥语文网捕获李玉廷。

    三桥语文网 汤斌考虑父亲年老,以有病为由请求辞官休假,后父死,为父守丧。守丧期满,三桥语文网听说容城人孙奇逢在夏峰讲学,便背着书箱前往跟随他学习。

    康熙十七年,皇帝下三桥语文网诏开博学鸿儒科取士,尚书魏象枢、副都御史金钅宏推荐汤斌,考试得一等,授翰三桥语文网林院侍讲,参与修《明史》。二十年,充当日讲起居注官、浙江乡试正考官,后升三桥语文网为翰林院侍读。

    二十一年,任命为《明史》总裁官,升为唐事府左庶子。二十三年,三桥语文网提升为内阁学士。

    江宁巡抚缺员,朝廷大臣已推举了候选人,皇上说:“现在称为三桥语文网道学者,有的言行不一。我听说汤斌跟随孙奇逢学习,操行很好,可以补江宁巡抚。”

    三桥语文网汤斌临行时,皇上对他说:“做官应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俗崇尚奢侈,应该努力三桥语文网教化引导,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事,一定要慢慢地进行,使他们改变原来的三桥语文网观念。”

    并赐鞍马一匹、衣料十块、银五百两,又赐亲笔字三幅,说:“现在该远三桥语文网离京城了,打开它,便如同见我的面一样。”十月,皇上南巡,到苏州,对汤斌说:三桥语文网“一向听说苏州阀门为最繁华的地区,今日看那里的风土人情,崇尚虚华,安于享三桥语文网受,从商的人多,耕田的人少。

    你应当使他们去掉奢侈之习返归淳朴,事事都要追三桥语文网求它的根源,以农业为本,也许可以挽救颓废的风气。”皇上返回时,汤斌跟随到三桥语文网江宁,皇上命他回苏州,赐予亲笔字及狐腋做的绣蟒官服。

    三桥。

    四、古今学界为什么否定汤斌

    首先是满清的皇帝康熙对汤斌进行过多次批判和指责。

    康熙帝指出汤斌、李光地为伪道学,“以帝王之好恶为瞻而变易其说”,“汉人行径殊为可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标点整理 1984年 北京 中华书局版《康熙起居注》)。说汤斌“并不能践其书中之言”。

    (1989年版《辞海.汤斌》)“昔江苏巡抚汤斌、好辑书刊刻,其书朕俱见之。当其任巡抚时,未尝能行一事,止奏毁五圣祠乃彼风采耳,此外竟不能践其书中之言也。”

    (1986年11月,中华书局《清实录●康熙朝实录》)“使果系道学之人,惟当以忠诚为本,岂有在人主之前作一等语,退后又别作一等语者乎?”(《圣祖实录》卷一六三)康熙一再批评道:“道学者必在身体力行,见诸实事,非徒托之空言。今视汉官内,务道学之名者甚多,考其究竟,言行皆背。”

    “熊赐履所作《日讲四书解义》甚佳,汤斌又谓不然。以此观之,汉人行径殊为可耻。”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标点整理 1984年 北京 中华书局版《康熙起居注》)。 刘师培:“汤斌亦受学夏峰,然觍颜仕虏,官至一品,贻儒学之羞。”

    (刘师培.《清儒得失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60页) 梁启超:“其纯然为学界蟊贼,煽三百年来恶风,而流毒及于今日者,莫如徐乾学、汤斌、李光地、毛奇龄。……汤斌、李光地,皆以大儒闻于清初,而斌以计斩明旧将李玉廷,光地卖其友陈梦雷,而主谋灭耿、郑,皆坐是贵显。

    然斌之欺君,圣祖察之,光地之忘亲贪位,彭鹏闽人,给事中,与光地同乡。劾之,即微论大节,其私德已不足表率流俗矣。

    而皆窃附程朱、陆王,以一代儒宗相扇耀,天下莫或非之。质而言之,彼二氏者,学术之醇,不及许衡,而隳弃名节与之相类;阶进之正,不及公孙弘,而作伪日拙与之相类。

    程朱、陆王之学统,不幸而见纂于竖子,自兹以往,而宋明理学之末日至矣。”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3卷 新民说: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611页) 梁启超:“而李光地、汤斌,乃以朱学闻。

    以李之忘亲背交,职为奸谀,(李绐、郑成功以覆明祀,前人无讥,全谢山始诃之。))汤之柔媚取容,欺罔流俗,(汤斌虽贵,而食不御炙鸡,帷帐不过枲絅,尝奏对出语人曰:生平未尝作如此欺人语,后为圣祖所觉,盖公孙弘之流也。)

    .而以为一代开国之大儒,配食素王,末流所鼓铸,岂待问矣!” 后此则陆陇其、陆世仪、张履祥、方苞、徐乾学辈,以媕婀夸毗之学术, 文致其奸,其人格殆犹在元许衡、吴澄之下,所谓《国朝宋学渊源记》者,殆尽于是矣。(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3卷 新民说: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718页) 章太炎:“汤斌、杨名时、陆陇其辈,江郑堂(江藩)《宋学渊源记》所不收,其意良是。

    何者?炎黄之胄,而服官异族,大节已亏,尚得以理学称哉!”(章太炎.《国学略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60页) 章太炎:“斌既有吏才,而知取与之术,欲托方闻大儒以自华。闻孙奇逢讲学夏峰,往从受业十年。

    又尝与黄宗羲问对,则曰:"黄先生论学,如大禹导山水,脉络分明,吾党之斗杓也。"然本意欲以此养高,出而缘饰吏事.故终身无自得。

    特工为剽取,调和朱陆间以自文。而流俗遂相扇为大儒,稍稍忘其拒义师战功矣。”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章太炎全集•别录乙•汤斌》) 邓实 :邓子又曰:余叙述一代学术,而不及在高位者,如宋学一派,则二魏象枢、裔介、汤斌、李光地,汉学一派,则徐乾学、纪昀、阮元、毕沅,皆以大人先生,执学界之牛耳,然而无取焉者,一则伪名道学,以腴媚时君,一则著述虽富,或假手于其食客,是故清学而有此巨蠹之蟊贼,而清学亦衰矣。(清代学术之流变 《国学今论》【《国粹学报》第一年(1905)第四、五号) 朱维铮:“作为康熙提倡的‘真理学’后的头一个表率,汤斌做官是小心的。

    ……他学问虽低劣,却极善于揣摩君心,在向皇帝辞行时便说自己的长处唯在‘平生不敢自欺’。他看准比自己小两纪多的皇帝想追步汉武帝、明成祖,便自甘扮演当代的公孙弘、解缙。

    ……等到皇帝发觉他也会欺骗,那已在他死后。”(朱维铮.《走出中世纪(增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06—207页) 张鸣:“清朝皇帝提倡理学,为的就是让臣子安分守己,老实效忠。

    康乾年间的理学家,个个都是规规矩矩装孙子的宝贝。说他们虚伪是可以的,像汤斌那样,位极人臣,总是穿补丁裤子在人前晃来晃去。

    但说他们会有什么悖逆犯上的言论,打死他们都不敢,做梦都不敢。”(张鸣《五光十色说历史●乾隆为何将孝子官员凌迟?“英主”只需要奴才》) 张鸣:“清朝的文字狱很猛,士大夫即使特别有写作的爱好,也得三缄其口。

    那些对名声有特别偏好的人,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自我表现。东汉的士人,是争着做孝子,而清代的士人,则喜欢做理学家。

    其中,做自薄自刻的清官,就是表现的一种。只是汤斌的禁欲行为,虽然很像海瑞,但海瑞可以抬着棺材上书骂皇帝,汤斌却不敢。

    刻薄自己行,刻薄皇帝,他们连想都不敢想。康熙朝,最害民的弊政,就是满人圈地,从未见汤斌对此说过一句话。

    这样的清官,其实只是。

    五、康熙时代的汤斌是什么样的人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

    明朝末年,农民军攻陷睢州,其母赵氏为保全志节而死,事情记载于《明史·列女传》。父亲汤契祖为避战乱,带着汤斌到了浙江衢州。

    顺治二年,汤斌事奉父亲回到家乡。九年,中进士,选作庶吉士,又授为国史院检讨。

    当时正讨论修《明史》,汤斌根据皇上的诏书进言说:“《宋史》在元朝至正年间修撰,然而不避讳文天祥、谢枋得的忠诚;《元史》在明朝洪武年间修撰,而同样记载了好礼、巴颜布哈的建议。顺治元年、二年间,以前明朝的臣子中有为保全志节而宁死不屈、临危献身的人,不能一概以反叛来记载,应该命令纂修各大臣不要瞻前顾后,顾虑太多。”

    皇上将此议下到明史馆,大学士冯铨、金之俊认为汤斌奖励叛逆,代皇上起草圣旨严厉训斥,世祖却特意召汤斌到南苑安慰他。当时,很多府道缺少官员,皇上认为正值用人之际,应当选拔学问、品行兼优的人,并以学问作为经世济民的标准,选择翰林院的官员。

    后选到陈(火广)、黄志遴、王无咎、杨思圣、蓝润、王舜年、范周、马烨曾、沈荃及汤斌共十人。汤斌被派出做潼关道副使,当时正在关中用兵,到处征发。

    总兵陈德调往湖南,率领两万人马到潼关后想暂驻,汤斌用计策将他送走,结果队伍到洛阳后哗变溃散。十六年,汤斌调任江西岭北道。

    南明将领李玉廷率领部下万人占据零都山寨,向汤斌表示归降,还没到归降期,而郑成功进攻江宁。汤斌估计李玉廷一定要改变计划,连夜奔往南安设防。

    李玉廷因为大兵来到,见有防备,连忙撤退。汤斌派将追击,捕获李玉廷。

    汤斌考虑父亲年老,以有病为由请求辞官休假,后父死,为父守丧。守丧期满,听说容城人孙奇逢在夏峰讲学,便背着书箱前往跟随他学习。

    康熙十七年,皇帝下诏开博学鸿儒科取士,尚书魏象枢、副都御史金钅宏推荐汤斌,考试得一等,授翰林院侍讲,参与修《明史》。二十年,充当日讲起居注官、浙江乡试正考官,后升为翰林院侍读。

    二十一年,任命为《明史》总裁官,升为唐事府左庶子。二十三年,提升为内阁学士。

    江宁巡抚缺员,朝廷大臣已推举了候选人,皇上说:“现在称为道学者,有的言行不一。我听说汤斌跟随孙奇逢学习,操行很好,可以补江宁巡抚。”

    汤斌临行时,皇上对他说:“做官应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俗崇尚奢侈,应该努力教化引导,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事,一定要慢慢地进行,使他们改变原来的观念。”

    并赐鞍马一匹、衣料十块、银五百两,又赐亲笔字三幅,说:“现在该远离京城了,打开它,便如同见我的面一样。”十月,皇上南巡,到苏州,对汤斌说:“一向听说苏州阀门为最繁华的地区,今日看那里的风土人情,崇尚虚华,安于享受,从商的人多,耕田的人少。

    你应当使他们去掉奢侈之习返归淳朴,事事都要追求它的根源,以农业为本,也许可以挽救颓废的风气。”皇上返回时,汤斌跟随到江宁,皇上命他回苏州,赐予亲笔字及狐腋做的绣蟒官服。

    起初,余国柱为江宁巡抚,淮安、扬州二府遭受水灾,余国柱上疏说:“水退之后,田还可以耕种,明年应当照例征收赋税。”汤斌派人重新查勘,发现水并没有退,即使田已露出水面的地方也无法耕种,上疏奏请废掉先前余国柱的意见。

    二十四年,汤斌上疏说,“江苏的赋税在全国是最多的,每年的本征和折征共计五六百万。皇上命令分若干年附带征收以前的漕粮欠额,而回税和丁银,自康熙十八年至二十二年,五年一起征收。

    按州县统计,以十天为一个期限,如果以每日轮流的活,那么十天中只有三天空闲,七天都要轮到。百姓知道没有办法救急,舍弃性命拖延征收;官吏明白催征赋税没办法,宁愿降职、革职也希望卸掉负担。

    恳求将百姓所欠田机、丁银按照漕粮的做法,于康熙二十四年起,分若干年附带征收。”又上疏说:“苏州、松江土地狭小,人口稠密,而条银、漕粮、白粮、正供、耗羡,以及自粮经费、漕粮剩余等五米十银,还有杂项差役,无法统计。

    小小的两个府,田地没有增加,而承担相当于大省百余个州县的赋税,百姓的财力一天不如一天。顺治初年,钱粮上缴和存留各半,考核官吏的条件也比较宽。

    后来因为急需军饷,上缴的数额多了。又制定以十分考核的办法,一分不完,就难免被户部议罪。

    官吏为了顾惜功名,必然有很多不循礼法之举。每当参奏、惩罚的时间临近,就将拖欠当作完成,每当赔补拖欠困难的时候,又将完成说成拖欠。

    百姓的膏脂已枯竭,各级官府的能力难以发挥,欠交赋税拖得时间一长,只好等待皇上施恩免征。然而,与其在穷追之后进行赦免,不如在没有加征之前酌量减少征收。

    恳请将苏州、松江钱粮照征收规程减少一二成,定出适中的可以完成的实际数字,再将征收项目稍加归并,使它简易明了,便于查核。”又请求免征苏州、松江等七府、州康熙十三年至十七年没完成征收的银米,淮安、扬州二府康熙十八、十九两年因灾荒而造成的欠额,以及邳州已荒废的土地。

    宿迁的九厘地亩款项和流失的额征了粮。皇上都下到户部讨论准行。

    所谓九厘地亩款项,即明朝万历以后暂时加征的三种饷额。宿迁派银四千三百两有余,到这时才得以免征。

    淮安、扬州、徐州。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