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其谈
一、你们理解的马谡不是夸夸其谈那是什么
马谡的失利,或者说任何将领的失利,都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在马谡失守街亭问题上,马谡自己颇有问题,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第一,他舍水就高,不去控制水源,而占领高地,是失败的最关键因素;第二,在被张颌包围以后,马谡急于带领士兵冲出重围,是一种很没有实战经验的表现.由于王平还在山下,很可能找来援军,马谡应该做的是鼓舞军队士气,做好防守,等待援军的到来.第三,虽然王平是魏国的降将,还大字不识几个,但是诸葛亮既然派王平和马谡同来,就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诸葛亮很可能是希望,以王平的实战经验和马谡的战略才能相结合,取长补短,达到最佳效果.可是,马谡刚愎自用,不听王平的正确意见,结果导致失利.不过,马谡也值得原谅:1、任何没有军事经验的将领都可能打败仗,无论你是韩白卫霍,还是凯撒屋大维巴顿隆美尔.使用没有军事经验的将领,就要想到可能的失利结果,就应该想到要付出代价的.诸葛亮没有考虑到这点,或者说他想冒这个风险,结果,马谡就成了替罪羊.2、张颌是魏国名将,即使用当时诸葛亮手里最好的牌魏延、吴懿去打张颌,也未必能取胜,何况是毫无军事经验的马谡呢?3、王平当时的官不大,名气也很小,所以马谡作为主帅,有权利不听取他的意见.如果王平能和马谡同心协力上山,也许胜利的还是马谡呢.这样,使得本来就不多的兵又分散开来,对于马谡突围是个损失.这件事,还要从诸葛亮和蜀汉的政治上找原因.历史上,赵云并没有独立带过兵,所以可以不做大将考虑.实际上,当时的最好选择,是让魏延或者吴懿来当这个先锋.不过,魏延和诸葛亮在战略思想上分歧比较大,且魏延就是个大老粗,诸葛亮不愿意魏延做自己的接班人,所以不想把功劳给魏延.而马谡很得到诸葛亮的欣赏,诸葛亮想把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培养,所以想让马谡立这个功劳.而吴懿是益州集团的人物,诸葛亮不希望益州集团过分强大,自然也不会让吴懿来打这关键的一仗.而在马谡死后,诸葛亮才被迫采用了姜维、蒋琬的蒋姜体制作为自己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