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

    一、利令智昏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

    利令智昏的成语故事:平原君赵胜,是战国时赵国的国君赵惠文王的弟弟。

    赵胜最初封 于平原(赵国东境邑名,在今山东省平原县南),故称平原君。赵胜是战国时候好 客的四位著名的公子之一,以养士而负盛名,所以司马迁在《平原君虞卿列传》这 篇合传里写赵胜,主要讲他跟士的关系,总共讲了四件事:一件是说平原家临近民 家,有个跛子拐着去打水,平原君家美人看见了大笑不止。

    这个跛子要平原君斩那 个美人的头。平原君没在意,不肯杀。

    后来,他的门客便悄悄地离去过半。这下, 平原君着了急,就真的斩了那个美人的头去向跛子谢罪;第二件是为解邯郸之围, 带二十位门客人楚求救;第三件是楚国与魏国救兵未到,赵国京城形势十分危急, 平原君听了李同的劝告,把自己的粮食拿出来供给战士吃,把物资拿出来造兵器, 把家属编到队伍中去,组成三千敢死队,在李同率领下,挫败了秦军的凶焰;第四 件是邯郸解围之后,公孙龙劝平原君不要请求封爵。

    从这四件事中,可以看出,第一件说明了赵胜的无主见和软弱无能,斩美人谢 罪是十分荒唐的;第二件事表现赵胜不善于识人;第三、四件事说明平原君还能接 受一些好的劝告,在当时的贵族中还算较好的。所以,司马迁说:“平原君,翩翩 浊世之佳公子也。

    ” 当然纵观平原君的一生,他的缺点远不止此。就拿赵军长平失利、邯郸之围, 也都与赵胜不识大体、庸碌无能有关。

    那是在公元前262年(赵孝成王四年),秦 韩交兵,秦军攻下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韩国上党(今山西上党)的通路被 截断,韩上党守将冯亭把地献给赵国。 平原君贪利失去理智,亲往受地。

    从而激怒 了强秦,集中全力来进攻赵国。然而,平原君一方面贪利而招来战祸,一方面又毫 无抵御强秦的措施,结果使得赵国的四十多万大军在长平全部被歼,邯郸被围,赵 国差点被灭亡。

    所以,司马迁在为赵胜写了传记之后,评论说:“鄙语日:‘利令智 昏’。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万众,邯郸几亡。”

    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利令智昏:原意是见利在前,就使 得神志不清。

    后引申为成语。

    二、什么是利令智昏成语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能: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

    形容因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甚至丧失理智。 “利令智昏”是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批评平原君赵胜的话。

    战国时,秦国派大将白起带领人马攻伐韩国,占领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泌阳县),使上党(今上西长治市北)受到极大的威胁。“上党守将冯亭准备归附赵国,希望得到赵孝成的保护。

    赵孝成王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平阳君赵豹认为,无故受利,会招致祸殃,以不要为好。

    但平原君赵胜却认为,这么大一块好地方,不费任何代价,送上门来还不要吗?最后赵孝成王采纳了赵胜的意见,派他到上党把这块地方接受了过来,井封冯亭为华阳君。可是这样一来,把秦国激怒了。

    秦国又派白起去打赵国,使赵军大败。后来,差一点儿打进赵国的都城邯郸。

    三、“利令智昏”有什么典故

    战国时期,秦昭王派大将白起率军攻打韩国。

    秦军先进攻了上党(今山西省东南部),上党守将 冯亭见上党很难保住,便想把它献给赵国,以图得 到赵国的保护。 赵国的平阳君赵豹认为,无缘无故接受人家 的好处,是祸患的根源,因此劝赵孝成王不要接受 上党。

    平原君赵胜却被眼前的利益蒙住了眼睛, 主张接受上党。赵孝成王左右权衡,最后还是派 平原君接收了上党的土地,并封冯亭为华阳君。

    秦王得知后,立即派大将白起率军大举进攻 赵国。战争一直打了三年,最后赵国四十万大军 在长平全军覆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赵长平 之战。

    后来,秦国的军队几乎攻破了赵国的都城 邯郸。 司马迁在评论这一历史事件时指出:“鄙语 曰:‘利令智昏’。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 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这段话的大意是:俗话 说:“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 智。

    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使赵国在长平 损失了四十多万兵马,甚至连国都邯郸都几乎 丢掉。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