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资料
baidu一下很多的。
爸爸妈妈外出打工赚钱,我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张妮:爸爸妈妈都在杭州。他们在吴山广场边上租了个摊位,开店,卖小百货,已经多年了。
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他们很少回家,有几年只在过年时才回家一趟。
前年过年,他们回家带我和妹妹去杭州西湖玩,苏堤、花港观鱼、三潭印月都去了,可是很匆忙,走马观花,没留下什么印象。有时候到了寒、暑假,爸爸妈妈也接我和妹妹去杭州住一段日子。
家里种了好些杨梅,如果正好碰到他们生意不是很忙,又正是杨梅上市的季节,他们也会回家帮忙几天。 我们就是这样零零碎碎地呆在一块儿。
妹妹今年5岁,还没上学。每次妈妈打电话回家,她最高兴,直嚷着:“我来接!我来接!”叔叔的儿子长她一岁,叔叔和婶婶常年在外面做生意,他们的儿子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他看到妹妹兴奋地接电话,很羡慕,他就想着,爸爸妈妈怎么不给他打电话呢?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会哭起来,说:“爸爸妈妈不要我了,爸爸妈妈不要我了。”轮到叔叔婶婶打电话回家,妹妹看到了也会哭,有时赌气说妈妈不爱她,她也不想妈妈了。
即使妈妈打来电话,她也装着生气,故意不接。 李锋:我挺讨厌妈妈的。
我觉得她一点也不爱我,要不然,她就不会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过。现在,我一点也不记得她的模样了。
至于爸爸,至少有3年时间没见到了,听说他在杭州。爷爷奶奶告诉我,在我小的时候,他们几次带我去杭州见过爸爸。
但这些我都不记得了。爸爸给我买的衣服,我现在还在穿。
有时候很想爸爸,有时候又一点也不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蒋杰:我跟奶奶住在一块儿。
听奶奶说,我4岁时,爸爸在上海做生意,亏了几十万元,妈妈跟他离了婚,爸爸也不知去向了。听别人说,爸爸是在外面躲债。
不过他前些年都会给我买衣服寄到家里来。 今年过年,爸爸回家了。
但是每次知道他出去赌博,我就很讨厌他。 奶奶年纪很大了,对我很好。
其他同学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我的爸爸一年也见不到几次,只跟奶奶住一起,一老一少,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可怜。跟其他同学相比,感觉自己不一样,但我没哭,哭不出来。
张妮:我已经在读六年级,寄宿在学校。 学校有规定,寄宿生每两个星期回家一次,由监护人来接。
星期五放学后,同学们都回家去了,我们还要留在学校里,孤独感就上来了,心里觉得特别失落,说不出来的难受。 李锋:爷爷奶奶都70岁左右了,我和他们一起生活。
我们家到学校要走1小时的路程,又没有公交车。以前,每天早上去上学,我都要5点钟起床。
到了二年级,学校为我们安排了宿舍,我就住到学校了。我在学校蒸饭的大米,都是爷爷给我背来的,因为我太小了,背不动。
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我的学习、生活同样很充实 蒋杰:我不住校,我家就在学校边上。说实话,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不影响我的学习。
我觉得读书不难,学习上没有太大问题。去年,我又得了三好学生。
老师问我们理想是什么,我还没有想好,长大后要干什么。我想,现在就是好好读书吧。
张妮:我知道爸爸妈妈很忙,当初让我寄宿学校,就是为了让我更用心学习。 我们学校里面,每40位寄宿同学都有一位保育员阿姨照顾。
她们陪我们一起吃饭,聊天。我们平时不能出校,要买东西,她们代我们去买,换下衣服,她们帮我们拿到洗衣房洗,晚上怕我们冻着,她们经常过来帮我们盖被子。
我小时候吃饭习惯不好,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没规律,落下胃病。上学后,常常肚子痛。
保育员阿姨知道情况后,给我准备了午时茶,一见我有“情况”,就泡给我喝。有时候喝了午时茶还不行,她们就陪我去医院看医生。
幸好学校里作息时间很有规律,现在胃病基本好了。 还有周老师,听说他是专门“管”保育员阿姨的。
我们非常喜欢他。 每天早上,他都会给我们讲好听、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他讲的故事,我们很喜欢听,一有空,我们就缠着他讲故事。我们感觉他很亲切,都管他叫“周爸爸”。
老师们上的课也不是很枯燥。语文课和美术课,老师经常带我们出去感受生活。
老师说,艺术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上次我们就去逛竹林,老师让我们写毛竹,画毛竹。
作文课,老师还会提供我们一个场景,设置障碍,叫我们去解决“问题”。解决了之后,再写体会。
我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 在学校里,晚饭后可以散散步、做做作业、看看书,学校里有体育器材,也可以去锻炼身体。
我利用这些课外时间,看了很多课外书,比如《聊斋志异》、《红岩》、《泰坦尼克号》、《孤女奋斗记》以及大量的名人传记。 李锋:我也是个寄宿生。
寄宿在学校里,让我学会了独立。虽然不用5点钟早起,也不再需要每天放学后走1小时的路程回家,但是,穿的、吃的、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事情,都靠自己动手解决。
我们学校里没有保育员阿姨照顾我们的生活,衣服脏了自己洗,天冷了自己加衣、加被。吃的方面,学校请人给我们蒸饭。
早上,学校提供豆浆,有时候还有馒头,但大多数情况是我们自己淘米,泡粥喝。中午和晚上都吃饭,我们自己带菜。
我常常买榨菜包和豆腐乳来下饭。这样的。
二、【关于留守儿童,围绕“当父母不在的时候”,写一篇700字的作文.】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三、以留守儿童为话题作文
物质需求是生活的基础,为了物质满足,一个个父母不得不狠心离乡,为社会上又增添一个个留守儿童,增添一抹渴望亲情的目光.被留下的孩子缺乏关爱,缺乏引导,远走他乡的父母为弥补自己的愧疚,用物质补偿,使原本就缺失的亲情在留守儿童这里更显的饥渴.一张张原本应该充满天真笑容的脸庞多了不少自卑、怀疑、抗拒的现实无情地敲打着每个人的心弦.关爱留守儿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社会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够不让物质逼走亲情?
反思社会,经济的过快发展,给社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爆炸式的物质享受,让人们有些猝不及防.过于集中的飞速发展区,过于不平衡的物质分配现状,敦促着人们背起行囊远走他乡,留守儿童的出现,恰恰是经济畸形发展的后果.他们的父母多是为窘迫的物质生活所迫,“不负责任”地选择了扔下幼小的他们,在他乡受苦受累攒钱,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代替日日的陪伴表达着变了味的亲情.长年的相隔两地,父母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劳累,而孩子们被剥夺的却不仅仅是亲情.有人曾这样形容亲情:亲情是冬月里的阳光,给人以温暖;亲情是酷暑里的一片绿荫,给人以阴凉;亲情是一碗热汤,给饥寒交迫的人以家的温暖;亲情是一盏明灯,给迷失在黑暗里的人指明方向.人间情,最深莫过于亲情.亲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至宝,然而如今最需要亲情滋润的留守儿童,却被社会的冷酷现实剥夺了沐浴亲情的权利.他们有的厌世自闭,有的成为问题少年,有的盲目拜金……这,不是他们本来的面目,父母缺失的陪伴和引导,硬性地改变了他们原本该有的人生轨道,让儿童守着空屋子和一堆票子,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公平!残酷的现实在父母眼里是经济压力,在孩子眼里却是父母的无心遗弃,幼小的心灵缺失了爱的滋润,怎能成为祖国的花朵?
父母该对留守儿童负责,社会也该对这些割舍亲情的父母负责.激进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国民经济实力,有能力回头补上开始时没办法顾及到问题,就该对现在快速发展造成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梳理,逐步解决,平衡地区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那些倍受窘迫生活煎熬的父母离家近些,离孩子近些.孩子有了亲情的呵护,有了美满幸福的童年,才能算是健康成长,孩子快乐,父母也就快乐,家才像是个家,小家安宁,社会怎会不宁?
四、关爱留守儿童的作文
关爱留守儿童 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大城市里打工,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现在,在我们如此享受着这些便利时,我们也想一想那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
那些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相伴的则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他们不但不能享受到父母的关心,而且还要担负起生活的重担,早上,很早就起来做饭,然后去上学,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使他们过早背负起生活的重担,脸上也少了笑容。记得,那是过节的时候,我带了好多的书和食品来到了一个留守儿童的家中,我帮助他一起干家务,由于我平日干的活并不多,所以显得十分的笨拙,还总是干错事,她看着我的样子笑起来,中午的时候,我们还叫了其他的留守儿童来到了一起,我们一起吃着我带来的食品和他们自己做的食品,觉得特别的好吃,下午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到麦田里,大家都讲着自己的故事,他们也给我讲了许多关于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讲时,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们是那样的幸福、快乐!我们还玩了许多他们小时候的游戏,大家都十分的快乐!虽然这只是短短的一天而已。
但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节日了。其实,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精神上的,现在,社会给予了他们物质上的帮助,而我们可以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
尽我们最大的可能,在过节日时,可以和他们一起过,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他们交朋友等等!总之,用心去和他们交往,会让他们很幸福,快乐的!我们应用心去帮助他们!----------------------------------- 关爱留守儿童 “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许多孩子远离了那温馨的港湾,他们得不到与其他孩子同样的爱与温暖,他们是谁呢?他们就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一些关怀。 留守儿童都缺少着,父爱,母爱,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他们爱心,他们会因为缺少亲情而陷入深渊。
“生命就像是一束繁花,时间就像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击落着繁花,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的残红踏入泥沙,”诗人汪静之无不感伤地这样感叹,是的,繁花终究会变成残红,生命由盛至衰似永恒,无人能改变成阻止,固此无沦在社会的哪一个角落里,我们都应该帮助留守儿童,帮助那每一个如花绚烂的生命,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那一束束蓓蕾满枝的繁花。 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下,他们茁壮成长,正是由于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生存,才磨练出了他们那种坚强不息的意志,在他们眼中那些超越凡俗的东西不能唾手可得,需要他们跋山涉水,他们不会因为路途艰险遥远而轻易放弃,是啊!那绽放的优雅,吐露的芬芳,不正是穿越了生活的磨砺才弥足珍贵了吗?有人说过“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变成言语。
留心你的言语,言语可变成行为。留心你的行为,行为可变成习惯,留心你的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留心你的性格,性格可变成生命。”
也许它就是留守儿童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吧!留守儿童,他们在却少父爱,母爱的情境下,最终却成为夜幕下的一盏明灯,熠熠生辉,引人注目,为什么呢?正是因为他们还在吸呐吞吐之时,他们没有止住前进的脚步,没有流恋于轻松;没有忘情于虚浮,没有迷醉于诱惑,没有沉陷于浅薄。 有一天,他们终会永远不回头地向前走去,然而他们需要帮助,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关爱 关爱留守儿童,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 他们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
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
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
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
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