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不相及
一、牛马不相及是什么意思
风马牛不相及,指齐楚相距很远,毫无干系,就如同马与牛即便走失,也不会到对方的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四年》。
《左传·僖公四年》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翻译
(僖公)四年春季,齐桓公率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各诸侯的联军入侵蔡国。蔡军溃败,齐桓公就接着进攻楚国。
楚成王派遣使者来到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哪怕是我们两国走失的牛马也不会到达对方的境内。没有想到君王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以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王室。’赐给我们的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不进贡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酒请神,我为此而来问罪。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去,我为此而来责问。”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送来,这确是我君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回去,君王还是问水边上的人吧!”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二、【“风马牛不相及”的“风”什么意思】
风马牛不相及”本是一个成语,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风马牛不相及”这句成语,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常被人们所引用.其典源是:据《左传.僖公四年》载:春秋时著名霸主齐桓公在这一年的春天出兵侵蔡.齐国纠合了鲁、宋、陈、卫、郑、许、曹,连同本国共8 个诸侯国家的兵力,南下攻打小小的蔡国,一举而将之击垮.然后,齐桓公命令联军继续南进,讨代楚国.部队进入楚国的陉(在今河南郾城县境)时,楚成王派出代表,到前线去向齐桓公责问道:“君居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我地也,何故?”这段责问的话,大意是说:“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中间相隔遥远,真是‘风马牛’不相及.没有料到你们竟然兴师侵入我国领土,不知你们师出何名?“这就是成语”风马牛“的出处.当时,齐桓公的国相管仲,出来回答楚国的责问.当然,侵略的真正原因是说不出口的,便强词夺理,说了一通.楚国见对方人多势大,真打起来,未必能胜;齐国也只不过争个面子,并不想打败楚国.于是,双方便表示愿意结盟和好,事情就算这样结束了.这件事发生后,后世遂用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风马不接、风马、风牛等来比喻事物之间的毫不相干、没有关联.如汤显祖《南柯记》有文曰:“太子,君处江北,妾处江南,风马牛不相及也,不意太子之涉吾境也,何故?”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至于释迦牟尼,可更与文艺界风马牛了.”《宋书.王弘之传》:“凡祖离送别,别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刘知几《史通.断限》:“其与曹氏也,非唯理异犬牙,固亦事同风马.”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方今越裳藐藐,驯雉北飞;肃慎茫茫,风牛南偃”.对于这种取喻,后世已无争议,至于“不相及”(即两者毫不相干),为什么叫做“风马牛”,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不相及”的含义,后人却有不同的说法,分歧是:1 、细微说.《书经.费誓》说:“马牛其风”.后汉贾逵注曰:“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公的和母的牛马,在一起互相引诱,叫做“风”.因为国家和地域不同,所以连双方的马牛都不可能发生关系.孔颖达注:“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此取喻不相干”.意思是:齐与楚,即使在像马牛雌雄相诱这类“末界微事”一样的细小之处也都没有关系.现在我们形容一切人与人、事物与事物之间彼此完全无关,就是这么引申而来的.1985年出版的《常用典故词典》“风马牛不相及”的释义也认为:“你们在极北,我们在极南,真和放牧马和牛,牧牡不能相诱相逐是一个道理.不料你们会来到我们这里,究竟为了什么呢?”2 、远距说.认为“风”为放逸、走失之意.齐楚两地相距甚远,所以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如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说:“风”与“放”通,“此指两国相去极远,绝不相干,虽牛马放逸,也无从相及”.1985年出版的《成语典故》在“风马牛”条目中也认为:“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中间相隔遥远,真是‘风马牛不相及.”3 、方向说.近来,中央民族学院贾敬颜教授经过到牧区实地调查和考证,提出了新说:“方向说”.他在其专著《民族历史文化萃要》一书中认为:这句成语中的“风”是个名词,即人们平常所说的风,而不作动词用.经过调查,贾敬颜教授得知,马和牛在刮风天是相互逆方向行走的.马是逆风而行,风愈急,马愈是迎风奔驰,故有“胡马依北风”的诗句;而牛却是顺风而行,所以草原上火灾多烧死牛.贾敬颜教授由此认为,齐国在北而楚国在南,就像风天里的牛马一样方向相反,齐伐楚乃无端涉足.贾敬颜教授通过查阅宋人笔记,找到了自说的佐证.如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曰:“牛走顺风,马走逆风,故楚子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俞琰的《席上腐谈》卷上载:”牛顺物,乘风而行则顺;马健物,逆风而行则健“.(笔者补充,精人吴楚材等所编《古文观止》的注解也说:”牛走顺风,马走逆风,两不相及.)由此可见,“风马牛”的本义是方向相反:“风马牛不相及”简作“风马牛”,后被用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成语典故》等书认为:细微说和远距说的讲法基本上是相同的;而第三种说法则似乎比较牵强.。
三、风马牛不相及什么意思
风马牛不相及 [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
【解释】: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示例】:咱们彼此其实没有丝毫关联,望帝和杜鹃也~。
◎郭沫若《百花齐放·杜鹃花》
【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补语;用于事情
近义词:风马牛不相干、风马不接、驴唇不对马嘴
反义词: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例句
1、为了掩饰心中的惊慌,他对我们讲了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
2、竹笙是种蕈类植物,与竹子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3、读文言文和写白话文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而是关系紧密。
4、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你竟然也可硬扯在一起。
5、他们的想法与我们的思维方式风马牛不相及。
四、牛马不相及的及是什么意思
“风马牛不相及”常用来比喻毫不相干的事情。出自于《左传.僖公四年》。
春秋初期,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是声威大震,中原的诸侯没有不屈从他的。但南方楚国的国力也在不断增强,楚王不但不服齐桓公,还要与他抗衡。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等八国军队攻打蔡国,蔡侯只好连夜逃往楚国,请求楚国出兵援助。齐桓公看到蔡侯逃往楚国,于是率领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向楚国进发。楚成王接到密报,一面调集兵将准备同齐国作战,一面派屈完到齐国军营进行谈判。屈完是一位能言善辩的大臣,他对楚国非常忠诚。为了楚国的安危,他只身前往齐国的军营去见齐国的管仲,责问他:“你们齐国住在北方,我们楚国住在南方,齐楚两国相隔这么遥远,即使马牛走失不会跑到对方的国境内。尤其没有料想到你们的兵马,竟然践踏我们的国土。”屈完铿锵有力的言辞,把管仲问得理屈辞穷,无言以对。齐桓公见楚国没有屈服的意思,于是就把大军开进楚国的领地内,楚成王又派屈完前去谈判,齐桓公得知楚国早已有所准备,如果用武力讨伐楚国,势必会落个两败俱伤,只好同楚国讲和,双方言归于好,各自撤军。
宋代著名授国诗人陆游的《短歌行》不有这个典故:“耳边闲事有何极,正可付之风马牛。”
五、风马牛不相及这句话有个什么故事啊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会盟北方七国准备联合进攻楚国,楚成王(公元前682?———前626)知道了消息,觉得齐国是毫无道理的侵略,一边集合大军准备迎战,同时也决定派大夫屈完迎上前去质问齐国.成语“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就是源于这一次交战前的唇枪舌剑.据《左传·僖公四年》载:“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凭借各诸侯国的军队进攻蔡国,蔡国溃败后,接着又进攻楚国,楚成王派屈完为使者,对齐军说,你们居住在大老远的北方,我们楚国在遥远的南方,相距很远,即使是像马和牛与同类发生相诱而互相追逐的事,也跑不到对方的境内去,没想到你们竟然进入我们楚国的领地,这是为什么?“风”在这里是作动词讲的,意思是“放逸、走失”,一说是兽类雌雄相诱叫“风”,因马与牛不同类,这里是形容齐楚两地相距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境内.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种解释,《古文观止》:牛走顺风,马走逆风,喻齐楚不相干也.后世则以“风马牛不相及、风马牛、风马不接、风马、风牛”等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楚大夫屈完质问齐军后,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管仲也历数楚国不向周天子纳贡等罪状,屈完说:“没进贡包茅,这是我们的不是,以后一定进贡.”屈完走后,齐国和诸侯联军又拔营前进,一直到达召陵.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问.齐桓公为了显示自己的军威,请屈完一起坐上车去看中原来的各路兵马.屈完一看,果然军容整齐,兵强马壮.齐桓公趾高气扬地对屈完说:“你瞧瞧,这样强大的兵马,谁能抵挡得了?”不料屈完不卑不亢地答:“……要是凭武力的话,我们楚国以方城(楚长城)作城墙,用汉水作濠沟,你们就是再来更多的军队,也未必打得进来.”听屈完说得挺强硬,齐桓公估计也未必能轻易打败楚国,而且楚国既然已经认了错,答应进贡包茅,也算有了面子.就这样,中原八国诸侯和楚国一起在召陵订立了盟约,各自回国去了.“风马牛不相及”是后世使用得非常广泛的一则成语,汤显祖《南柯记》第二十九曲:“太子,君处江北,妾处江南,风马牛不相及也.”邹韬奋《揭穿妨害民主政治的几种论调》:“其实民主政治与‘散漫无政府状态’是风马牛不相及,乃是一种极寻常的常识.”。
六、牛马不相及是什么意思
风马牛不相及,指齐楚相距很远,毫无干系,就如同马与牛即便走失,也不会到对方的境内。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成语出处《左传·僖公四年》。
《左传·僖公四年》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
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翻译 (僖公)四年春季,齐桓公率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各诸侯的联军入侵蔡国。
蔡军溃败,齐桓公就接着进攻楚国。 楚成王派遣使者来到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哪怕是我们两国走失的牛马也不会到达对方的境内。
没有想到君王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以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王室。’赐给我们的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
你不进贡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酒请神,我为此而来问罪。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去,我为此而来责问。”
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送来,这确是我君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回去,君王还是问水边上的人吧!”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