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求诸己

    求诸己

    一、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人应该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在面对人生的时候,要将立足点放在自己身上,从这这一点上来说,我是非常赞同孔子的这个观点的。但是在适当的时候求助于别人也不应该被看成是小人,因为人应该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如果我们把求人帮忙都看成是小人的行为,那么还有谁会去帮助别人呢?当然,任何帮助都要有一个限度,不应该成为被帮助者的依赖。

    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其实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责任在于家长而不在孩子,如果家长不是对孩子太过宠爱,能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蒲仪到了监狱里还不会自己系鞋带,那与君子小人有什么关系呢?只因为他从来没有自己亲自做过这些事,一切都是别人为他做的。

    所以从孔子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懂得: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能力,是培养君子的开始。

    对于着句话,也有人作另外一种解释,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意思是“君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小人对别人要求严格。”从个人道德修养的角度来说,这样划分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作为老师、家长、和各类管理人员来说,我们总不能把他们对别人的严格要求说成是小人行为吧?

    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什么意思

    意思是:意思是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

    拓展资料:

    【原文】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出处】孔子《论语。卫灵公》

    【释义】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寓意

    如果世人能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勤于改正自己的缺点,管好自己,碰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就不会一味地往外推责任,苛求别人,管别人,反而会体谅别人,宽恕别人,这样就能减少很多纷扰和怨恨。

    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经典故事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久处於贫困,也不可以长久处於安逸。

    有仁德的人安於仁道不论环境好坏都能行仁,有智慧的人,知道行仁有利也能够实行仁道。」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公证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才能够公证地厌恶应当厌恶的人」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闲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孔子说:「富有显贵,这是人人都想得到的。

    如果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获得它,君子是不会接受。贫穷卑贱,是人人都厌恶的。

    如果不能从正确途径摆脱它,君子是不会逃避的。君子离开了仁道,又怎称得上是君子?君子即使在极短的时间之间也不会违背仁道,匆忙的时侯都是一样,困顿的时侯都是一样紧守仁道。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孔子说:「有知慧的人不会困惑。

    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有勇气的人不会畏惧。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对自己有节制言行合乎礼法便是仁了。

    一旦能克制私欲合乎礼法,天下人都会赞扬你是君子仁人了。达成仁德是全靠自己的,又怎能靠别人呢!」 颜渊曰:「请问其目。

    」 颜渊问:「请问实行仁德的细目是怎样的。」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孔子说:「不合礼法的不看,不合礼法的不听,不合礼法的不说,不合礼法的不做。」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但一定遵照这番话实行的!」 樊迟问仁。

    樊达问怎样才算是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孔子说:「起居生活恭谨庄重,做事认真,与人交往忠心真诚,即使去到文化落后的地方,这些原则都不可离弃。」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孔子说:「有大志的人和有仁德的人,不会因为保存性命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性命来成就仁道。」 论君子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孔子说:「君子的态度不庄重就没有威仪,所学便不会稳固;做人处事以忠信为本,不会和那些不讲究忠信的人做朋友;自己有了过错一定会勇於改过。」 子贡问君子。

    子贡问怎样才算是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孔子说:「先把自己想说的实行了,然后才说出来。」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 孔子说:「君子只知道道义,小人心中只知道利益。」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孔子说:「君子心境坦白舒泰光明磊落,小人则经常忧虑不安。」 司马牛问君子。

    司马牛问怎样才算是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 孔子说:「不忧虑不害怕便是君子。」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司马牛说:「不忧虑不害怕,便是君子了吗?」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孔子说:「自我反省,无愧於心,又有甚麽值得担忧惧怕呢!」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小人则相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孔子说:「君子会为自己所说的超过自己所能做的而感到羞愧。」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以。

    君子哉!」 孔子说:「君子把道义作为行事的跟本原则,按照礼法去实行,用谦逊的言语来表现,用诚信的态度去完成事情。这是真正君子了。

    」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甚麽事都依靠自己,小人甚麽事都责求别人。

    」 【注 释】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身於贫困的境地,否则就会为非作歹,也不可以长久处身於安乐的境地,否则就会骄奢淫逸。约,贫。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有仁德的人安於仁道,不论环境好坏,都能行仁。有知慧的人知道仁的好处,也能行仁。

    知,通智。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只有仁者,才能够公正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才能够公正地厌恶应当厌恶的人。

    好,喜爱。音耗。

    恶,厌恶。音「乌去声」。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用正当的方法而获得富贵,君子是不会接受的。之,它,指富贵。

    处,接受。这句说君子不会苟得富贵而害仁。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能从正当的途径擉脱贫贱,君子也不会逃避的。之,指贫贱。

    去,逃避。音许。

    这句说君子能安於贫贱,不会勉强去擉脱贫贱而害仁。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离开了仁道,又怎麽称得上是君子呢?恶乎,怎麽。

    无终食之闲违仁——连一顿饭这麽短暂的时间,也不违背仁道。终食,一顿饭。

    闲,与「间」同。 造次必於是——匆忙急促的时侯,一定紧守仁道。

    造次,匆忙,急促。必於是,必存心於此,即一定紧守仁道。

    四、“先求诸人,后求诸已”是什么意思

    “先求诸人,后求诸己”,先求人后求己,这话没什么意义。

    应该是“先求诸已而后求诸人”,先问自己或自己先去尝试做事,自己不懂才去找别人。

    还有做人处事,应该多多“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犹反躬自问。谓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孟子·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宋 程颐 《周易程氏传》卷三:“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子夏 笃信圣人, 曾子 反求诸己。”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