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
一、【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编辑本段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本书是含概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包括了《憎》、《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中的文明》、《正义》、《春晖的一月》、《说梦》、《绿》等.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成就是很高的,特别是《绿》、《荷塘月色》. 编辑本段散文核心 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说是比较狭窄的,不过是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但就是这样,因为时时追求真切的内容,却能感动读者.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25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春》、《绿》等.这些散文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辑本段编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主要作品有《寻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伦郭杂志》、《国文教学》、《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语文拾零》、《论雅俗共赏》.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编辑本段散文目录 《歌声 赵新建《荷塘月色》 《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春晖的一月》 《航船中的文明》 《旅行杂记》 《女人》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飘零》 《背影》 《阿河》 《执政府大屠杀记》 《哀韦杰三君》 《海行杂坊》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怀魏握青君》 《儿女》 《白马湖》 《扬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见的叶圣陶》 《给亡妇》 《哀互生》 《春》 《冬天》 《择偶记》 《说扬州》 《买书》 《初到清华记》 《蒙自杂记》 《北平沦陷那一天》 《论诚意》 《沉默》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正义》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开放分类: 中国文学,散文,朱自清。
二、朱自清诗歌作品名称
《雪朝》(诗集)1922年 商务 《踪迹》(诗与散文集)1924年 亚东图书馆 《背影》(散文集)1928年 开明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年 开明 《你我》(散文集)1936年,商务 《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年,开明 《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年,开明 《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年,文光 《诗言志辨》(诗论) 1947年,开明 《新诗杂话》(诗论)1947年,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年,文光 《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年,名山书屋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年,观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开明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年,古籍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三联 《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年,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年,江苏教育(未出齐) -- 朱自清散文集: 1 《匆匆》 2 《歌声》 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我爱的女人》 9 《后记》 10《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11《怀魏握青君》 12《阿河》 13《儿女》 14《哀韦杰三君》 15《旅行杂记》 16《飘零》 17《说梦》 18《白采》 19《一封信》 20《序》 21《春》 22《绿》 23《天问》 原文:。
三、朱自清的散文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922年3月28日
(原载1922年4月11日《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34期)
四、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原文有人知道吗
荷塘月色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 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 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 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 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 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 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 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 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 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 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 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 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 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 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 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 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 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 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 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 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 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 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 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 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