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然不同
一、迥然不同与截然不同的区别
区别一、释义不同:
一、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二、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区别二、出处不同:
一、迥然不同: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那公子朔虽与寿一母所生,贤愚迥然不同。
译文:公子虽然与寿一个母亲所盛,贤良、愚蠢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二、截然不同:鲁迅《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扩展资料
一、迥然不同的近义词:迥乎不同 [ jiǒng hū bù tóng ]
【解释】: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出自】:翦伯赞《内蒙访古》:值得注意的是山的南北,自然条件迥乎不同。
二、截然不同的近义词:大相径庭 [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解释】: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出自】:鲁迅《集外集拾遗·田园思想》:虽然结果一样,其“因”却大相径庭。
二、孟子和荀子的主张截然不同是什么
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人性问题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孟子主张人性善,是性善论的典型代表;荀子主张人性恶,是性恶论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人性思想虽然是对立的,但其目的取向却是一致的,即都主张加强后天的道德教育,以不断完善人自身. 孟子认为,人性是先天的.他指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在孟子看来,人身上的仁义礼智等,不是由别人给予的,而是本身固有的,只不过没有认真思考过罢了.他还指出“尧舜,性者也”.(《孟子·尽心上》)尧舜之所以能实行仁义,不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他们的本性就是如此.荀子指出:“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荀子也认为人的本性是先天的.这是孟子和荀子在人性问题上的一个共同点. 前提的一致并未导致结论的统一.关于什么是人性,孟子和荀子却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孟子反对把人生而就有的食、色之本能当作人的本性,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本性.荀子则认为人的仁义礼智等道德行为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才得到的,因而不能作为人的本性.荀子认为:人有生之本能、食、色之欲,人又有道德善行.道德善行等道德意识不是人先天就有的,而唯有先天就有的才是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