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黄石公

    黄石公

    一、黄石公者,下邳人也翻译

    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二、《黄石公三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颁定的“武经”之一。

    旧题黄石公著。黄石公 即圯上授张良兵书的老人,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他可能是一位反秦的 隐士。据从思想体系、使用的语言、出士兵书、引文、古文献记载、著书目 的等六个方面考证,《黄石公三略》既非张良所受之书,亦非黄石公所著, 它当是西汉末年精通兵法、熟悉张良事迹、拥护汉室的隐士所为。

    (详见 《黄石公三略浅说•概论》,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黄石公三略》原名 《黄石公记》,最早见于《后汉书•臧宫传》,三国时期开始称《三略》, 魏李康《运命论》有“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北齐魏收《魏 书》中有刘晒注《黄石公三略》。

    书目著录则始于《隋书•经籍志》,之后 历代书目均有著录。《黄石公三略》共分上、中、下三略。

    《上略》多引《军谶》语,主 要通过对“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的分析,论述以“柔弱胜刚强”为指 导、以收揽人心为中心,以“任贤擒敌”为宗旨的治国统军的战略思想及其 实现的方法。 《中略》多引《军势》语,主要通过“差德行,审权变”论述 君主驭将统众的谋略。

    《下略》主要内容是“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 咎,,。《黄石公三略》是《武经七书》之一,它兼采众家之长,而又自成体系,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专门从战略上论兵的兵书,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

    它 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指出“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英雄 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 也”、“以弱胜强者,民也”。注重收揽民心,重视民事,“兴师之爵,务 先隆恩。

    攻取之国,务先养民”。重视对战略要地的控制,提出“获固守 之,获厄塞之,获难屯之”。

    它提倡将帅要爱护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将 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乃可加”、“良将之养士,不易于身,故 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蓄恩不倦,以一取万”。要求将帅要有 优良的品质和广博的知识,做到“能清、能静、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 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

    主张 “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在 将帅的选拔和使用方面,它反对任人唯亲,主张任人唯贤,因人而致用, “贤者所适,其前无敌”、“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 同”、“使智,使勇,使贪,使愚。

    知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 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 因其至情而用之”、“无使辩士谈说敌美,为其惑 众,无使仁者主财,为其多施而附于下”。

    它在哲学方面初步揭示了人们的 认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对战争的认识不能超越客观条件的许可,“端末未 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

    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 而辄随”,初步认识到对立的事物能够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柔能制刚, 弱能制强”,认识到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向其反面转化,“造作过制,虽 成必败”。

    它从《老子》的反战观点中引出了积极支持正义战争的主张,认 为战争是不好的,但是战争不会自行消灭,要用正义的战争消灭非正义的战 争,“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在论述士与民、将与众、德与威、仁与 法、柔与刚、强与弱等关系时,注意到对立事物的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 避免了片面性,如提出贤士是国家的骨干,民众是根本,将卒并重,德威相 济,仁法兼施,刚柔强弱相宜等观点。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政治上还提出 了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的思想。当然,《黄石公三略》中也存有一些 封建阶级的糟粕,如剥削阶级的权术、消极出世思想等,在今天看来,都是 很落后的。

    《黄石公三略》问世之后,就受到社会的重视,广为流传。宋晁公武 说:“其书论用兵机权之妙,严明之决,明妙审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 存易亡。

    ”戴少望则认为“兵法传于今世者七家,惟《三略》最通于道, 而适于用”、“《三略》之书,则其旨远,其理深”。(《将鉴论断》)《四库总目》说它:“务在沈机观变,先立于不败,以求敌之可胜,操术颇 巧,兵家或往往用之”。

    唐代魏徵将其内容收入《群书治要》,供皇帝治国 安邦参考。 宋元丰三年(1080年),它被颁定为武学的“经书”,并被与宋 廷对立的西夏国译成西夏文。

    它在唐朝时传到日本,日本宽平(公元889— 897 )年间,日皇敕命藤原佐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就著录有《黄石公 三略》。日本战国时代的足利学校(武将顾问资格的养成所)将此书与《六 韬》定为该校的主要教科书。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研究《黄石公三略》的有 近四十家之多,同时也传到了朝鲜等国。《黄石公三略》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间刻《武经七书》 本。

    此本除原刻本尚存日本静嘉堂文库以外,后世几经影刊翻刻,形成“武 经”系统本。其他丛书本也多以此系统本为底本。

    注释本比较重要的有宋施 子美讲义本、明刘寅直解本、清朱墉汇解本等。建国后研究《黄石公三略》 的主要著作有《武经七书注释•三略》(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和《黄石 公三略浅说》(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等。

    三、《黄石公三略》的内容是什么

    《黄石公三略》一书的原作者不详, 该书是托名于黄石公所写。

    经考证,该书的 成书时间约在西汉末年。《黄石公三略》, 也称《黄石公记》或《三略》。

    全书将自己 所要论述的军事理论分为上、中、下三略, 共计约3800余字,其中“上略”是全书的主 要内容。《黄石公三略》是军事著作,但它 在论述其军事思想时,并不是采取直接阐述 军事问题的方法,而是从政治策略的角度论 述治国之道,从另一个侧面来反映它的军事 思想。

    《黄石公三略》的核心军事思想就是 认为“民众”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提出了安抚民众、收揽民心的主张。《黄石公三 略》在用人上主张唯贤,在用兵上主张根据 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用兵策略。

    全书容各 兵家之长,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从战略角度论 述用兵之道的兵书。《黄石公三略》在我国 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推为经典, 对中国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北 宋时期被收人《武经七书》。

    四、

    高士传》两则 《高士传》两则选自《高士传》.皇甫谧(215—282),字士安.安定朝那人(现在甘肃平凉).西晋文学家.《高士传》所记载的人物主要是一些避居山林、不慕荣利的隐士. 江上丈人〔丈人〕对老年男子的敬称.《史记·伍子胥列传》说是个渔父.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楚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谗言杀害了伍奢.楚平王,名居,春秋时楚国君主,前528—前516年在位.费无忌,楚国大夫.伍奢,楚平王时做太子太傅.奢子员亡,〔奢子员(yún)亡〕伍奢的儿子伍员逃走.伍员即伍子胥,员是名,子胥是字.楚平王杀伍奢之前,恐怕他的儿子伍尚、伍员报仇,叫伍奢写信把两个儿子都叫回京城,假说儿子回京就赦免伍奢的罪.伍尚兄弟料到信里的话不真,商量之后,伍尚回京,伍员逃走.结果伍尚和伍奢一起被害.伍员逃往吴国.将奔吴.至江上,欲渡无舟,而楚人购员甚急,〔购员甚急〕悬赏捉拿伍员很紧急.自恐不脱.〔不脱〕逃不脱.见丈人,得渡,因〔因〕于是.解所佩剑以与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献〕奉送.之.”丈人不受,曰:“楚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珪,〔得伍员者爵执珪(guī)〕捉到伍员的人,封以执珪的爵位.执珪,楚国最高的爵位.金千镒,〔金千镒(yì)〕(赏给)一千镒金子.镒,重量单位,等于二十四两.〔何用剑为〕干什么要这把剑呢?为,表疑问语气的助词.吾尚不取,何用剑为?”不受而别.莫知其谁.〔莫知其谁〕不知道他是谁. 员至吴,为相,〔员至吴,为相〕伍员到吴国后做了国相.求〔求〕访求,寻觅.丈人,不能得,每食辄祭之〔每食辄祭之〕每逢吃饭就祭他.曰:“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其唯江上丈人乎?”〔其唯江上丈人乎〕怕是只有江上丈人吧?其, 表示推测语气的助词. 韩康〔韩康〕东汉民间医生. 韩康,字伯休,京兆〔京兆〕西汉京都长安的行政区划名,在现在陕西西安一带.霸陵〔霸陵〕长安东面邻近的县名,属京兆尹管辖.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口不二价〕卖商品不虚报价,不让还价.者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买药于康,怒康守价,〔怒康守价〕不满韩康坚持所定价格.乃曰:“公是韩伯休邪,乃〔乃〕竟然.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欲避名,〔我欲避名〕我想不让人知道名声.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何用药为〕还卖什么药呢?遂遁入霸陵山中. 公车〔公车〕传(zhuàn)车,驿站公用的车.汉朝应朝廷征聘的人由公家用车转送.连征不至.桓帝〔桓帝〕东汉桓帝,名志,公元147—167年在位.时,乃备玄安车〔玄(xūn)安车〕带着礼品,驾着安车.玄,黑色;,浅绛色,都指丝织品.安车,一种小车,可以安坐,是优待老年人的车.以聘之.使者奉诏造康,〔奉诏造康〕奉皇帝的命令到韩康那里去.康不得已,乃佯许诺.辞〔辞〕谢绝.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发.〔自乘柴车冒晨先发〕自己坐着柴车冒着清晨的寒气先出发了.柴车,粗劣的车.至亭,〔亭〕秦汉制度: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是最低一级地方行政单位.亭长以韩征君〔韩征君〕即韩康.征君,被皇帝征召的人士.当过,方发人牛修道桥,〔方发人牛修道桥〕正在征调人和牛修理道路和桥梁.及见康柴车幅巾,〔柴车幅巾〕乘坐柴车,只( 用绢一幅)束头,不戴冠.以为田叟〔田叟〕种田的老头儿.也,使夺其牛,康即释驾〔释驾〕卸下牛.释,解下.驾,驾车的牲口.与之.有顷,使者至,夺牛翁〔夺牛翁〕被夺去驾车牛的老人.乃征君也.使者欲奏杀亭长,〔奏杀亭长〕呈报朝廷杀掉亭长.康曰:“此自老子与之,〔此自老子与之〕这本来是我给他的.自,这里是本来的意思.老子,我老头子,韩康自称.亭长何罪?”乃止.康因中路逃遁.〔康因中路逃遁〕韩康借机会半路逃走.以寿终.〔以寿终〕平平安安地老死. 回答者:成功学原理 - 助理 二级 8-10 15:15高士传》二则 皇甫谧:皇甫谧(215—282),魏晋间人,一生没有做过官,专事著书. 江 上 丈 人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江上丈人者,楚人也〕长江上的那位老者,是楚国人.江,古书中作为对长江的专称.丈人,对老年男子的敬称.据《史记?伍子胥列传》,此人是个渔父.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楚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谗言而杀害了伍奢.楚平王,名居,春秋时楚国君主,前528—前516在位.费无忌,楚国大夫.伍奢,楚平王时作太子太傅.费无忌造谣说太子不好,平王杀了伍奢.,奢子员亡〔奢子员(yún)亡〕伍奢的儿子伍员逃走.楚平王杀伍奢之前,恐怕他的儿子伍尚、伍员报仇,叫伍奢写信把两个儿子都叫回京城,假说儿子回京就赦免伍奢的罪.伍尚兄弟料到此信不足信,商量之后,伍尚回京,伍员逃走.结果伍尚和伍奢一起被害.伍员逃往吴国.,将奔吴.至江上,欲渡无舟,而楚人购员甚急〔购员甚急〕悬赏捉拿伍员很紧急.,自恐不脱〔不脱〕逃不脱.见丈人,得渡,因解所佩剑以与丈人〔因〕于是.,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献〕奉送.”丈人不受,曰:“楚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得伍员者爵执(guī)〕捉到伍员的人,封以执的爵位.执,楚国最高的爵位.,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手中所持的一种玉器.,金千镒〔金千镒(yì)。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