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然
一、肃然的意思
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肃然:[ sù rán ]
详细解释
1. 恭敬貌。
《大戴礼记·主言》:“ 曾子 惧,肃然抠衣下席,曰:‘弟子知其不孙也。’”
2. 畏惧貌。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奏虽寝,朝廷肃然敬惮之。”
3. 严肃认真;庄严。
《荀子·强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4. 指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进善退恶,风教肃然。”
5. 微风吹动貌。
《史记·孝武本纪》:“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
6. 萧瑟貌。
宋 苏轼 《飓风赋》:“庭户肃然,槁叶蔌蔌,惊鸟疾呼,怖兽辟易。”
7. 山名。在 泰山 东麓。
《史记·孝武本纪》:“丙辰,禅 泰山 下址东北 肃然山 ,如祭后土礼。”
拓展资料:
1、看过周总理的传记后,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2、听到朋友说到当时救人的惊险,我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
3、这位老教师是位令人肃然起敬人物。
4、他的作法真是令人肃然起敬啊。
5、天都为我们付出汗水,让我肃然起敬。
二、肃然肃然什么的成语
1、肃然生敬
sù rán shēng jìng
【解释】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同“肃然起敬”。
【出处】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鲁直专学子美,然子美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生敬。”
【结构】偏正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尊敬的心情
【近义词】肃然起敬、竦然起敬
2、肃然起敬
sù rán qǐ jìng
【解释】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褒义。用来形容看到、听到或想到某人的动人事迹后;表现出的恭敬、钦佩的神态和心情。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然;不能读作“yán”。
【辨形】敬;不能写作“静”。
【近义词】奉若神明、肃然生敬
【反义词】漠然置之
【例句】一种~的心情迫使我从车窗往下看;只见这长长的一段高山沼泽地带的公路;全是用大石垒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