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禁门宫树月痕过

    一、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巢

    释义:

    月光由宫门移到宫树梢,媚眼只看那宿鹭的窝巢。

    在灯影旁拔下头上玉钗,挑开灯焰救出扑火飞蛾。

    简介: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

    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妓称“内人”。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这首诗题为“赠内人”,其实并不可能真向她们投赠诗篇,不过借此题目来驰骋诗人的遐想和遥念而已。

    原诗:

    《赠内人》唐代: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注释:

    1、内人:指宫女。因皇宫又称大内,故宫女称内人。

    2、禁门:宫门。

    3、宿鹭:指双栖之鸳鸯。

    4、红焰:指灯芯。

    扩展资料:

    “媚眼惟看宿鹭窠”,紧承上句所写的禁门边月过树梢之景,引出了地面上仰首望景之人。“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诗经·卫风·硕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个字传神地点出了庄姜之美。

    但可怜这位美貌的少女,空有明媚的双目,却看不到禁门外的世界。此刻在月光掩映下,她正在看宿鹭的窠巢,不仅是看,而且是“惟看”。这是因为,在如同牢狱的宫禁中,环境单调得实在没有东西可看,她无可奈何地惟有把目光投向那高高在宫树之上的鹭窠。

    也可能因为,周围可看的景物虽多,而惟有树梢的鹭窠富有生活气息,所以吸引住了她的视线。这里,诗人没有进一步揭示她在“惟看宿鹭窠”时的内心活动,这是留待读者去想象的。

    不妨假设,此时月过宫树,飞鸟早已投林,她在凝望鹭窠时会想:飞鸟还有归宿,还有“家庭”,它们还可以飞出禁门,在广大的天地中游翔,而自己不知何时才能飞出牢笼,重回人间。一双媚眼所注,是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幸福的憧憬的。

    诗的下半首又变换了一个场景,把镜头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宫院的树梢头移到室内的灯光下,现出了一个斜拔玉钗、拨救飞蛾的近景。前一句“斜拔玉钗灯影畔”,是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画出了诗中人的一个极其优美的女性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风姿。

    后一句“剔开红焰救飞蛾”,是说明“斜拔玉钗”的意向所在,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愿。这里,诗人也没有进一步揭示她的内心活动,而读者自会这样设想:如果说她看到飞鸟归巢会感伤自己还不如飞鸟,那么,当她看到飞蛾投火会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而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自我哀怜。

    这是一首造意深曲、耐人寻味的宫怨诗,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赠内人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张祜

    二、请问:这首诗词是指什么动物

    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妓称“内人”。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这首诗题为《赠内人》,其实际上并不可能真向她们投赠诗篇,不过借此题目来遥寄诗人的同情与关切而已。这是一首宫怨诗,但诗人匠心独运,不落俗套,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只从她们中间一个人在月下、灯畔的两个细微的动作,反映出她的遭遇、处境和心情。

    诗的首句“禁门宫树月痕过”,乍看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写景句子,而诗人在用字遣词上却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而曰“宫树”,就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锁的环境气氛。“月痕过”,点明时间,但月而曰“月痕”,就给人以暗淡迷蒙之感,而接以一个“过”字,更含一层深意,既暗示即将出场的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又从光阴的流逝中暗示此人青春的虚度。

    第二句“媚眼惟看宿鹭窠”,紧承上句所写的禁门边月过树梢之景,引出了地面上仰首望景之人。

    “ 媚眼”两字,说明望景之人是一位美貌的少女,《诗经·卫风·硕人》就曾以“美目盼兮”四个字传神地点出了庄姜之美。但可怜这位美貌的少女,徒有明媚的双目,却看不到禁门外的世界。此刻在月光掩映下,她正在看什么呢?原来正在看宿鹭的窠巢,不仅是看,而且是“惟看”。这是因为,在如同牢狱的宫禁中,环境单调得实在没有多少东西可看,无奈中她惟有把目光投向那宫树上的鹭窠。这里,诗人没有进一步揭示她在“惟看宿鹭窠”时的内心活动,这是留待读者去想象的。不妨设想,此时月过宫树,飞鸟早已投林,她在凝望鹭窠时会想:飞鸟还有归宿,还有“家庭”,它们还可以飞出禁门,在广大的天地中翱翔,而自己何时才能飞出牢笼,重返人间呢?一双媚眼所注,是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幸福的憧憬的。

    诗的下半首笔锋一转,把镜头从户外转向户内,从宫院的树梢头移到室内的灯光下,现出一个宫女斜拔玉钗、拨救飞蛾的近景。前一句“斜拔玉钗灯影畔”,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画出了宫女一个极其优雅的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风姿。后一句“剔开红焰救飞蛾”,是说明“斜拔玉钗”的意向所在,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愿。这里,诗人也没有进一步揭示她的内心活动,而读者自会这样设想:如果说她看到飞鸟归巢会感伤自己还不如飞鸟,那么当她看到飞蛾扑火会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而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自我哀怜。

    这首诗造意深曲、耐人寻味,在宫怨诗的创作中别有风致。

    三、关于“飞蛾”的古诗有哪些

    1、《赠内人》唐 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2、《灯》唐 齐己

    幽光耿耿草堂空,窗隔飞蛾恨不通。

    红烬自凝清夜朵,赤心长谢碧纱笼。

    云藏水国城台里,雨闭松门殿塔中。

    金屋玉堂开照睡,岂知萤雪有深功。

    3、《伤心行》唐 李贺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4、《闭门》唐 齐己

    外事休关念,灰心独闭门。

    无人来问我,白日又黄昏。

    灯集飞蛾影,窗销迸雪痕。

    中心自明了,一句祖师言。

    5、《灯花》唐 徐夤

    点蜡烧银却胜栽,九华红艳吐玫瑰。

    独含冬夜寒光拆, 不傍春风暖处开。

    难见只因能送喜,莫挑唯恐堕成灰。

    贪膏附热多相误,为报飞蛾罢拂来。

    6、《默坐》唐 齐己

    灯引飞蛾拂焰迷,露淋栖鹤压枝低。

    冥心坐满蒲团稳,梦到天台过剡溪。

    7、《春夜裁缝》唐 蒋维翰

    珠箔因风起,飞蛾入最能。

    不教人夜作,方便杀明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