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幽窗小记

    一、《幽窗小记》原文与解释

    《幽窗小记》的原文: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

    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集醒第一。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吾辈。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澹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

    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伤之日。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好辩以招尤,不若讱默以怡性;广交以延誉,不若索居以自全;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逞能以受妒,不若韬精以示拙。 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

    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召亡国之祸。 《幽窗小记》翻译: 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

    今日世人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好名的人醉于庭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妙声、美色、高车、名马。

    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的药,使人人服下获得清醒呢?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合中才试得出来。 镇静安定的志节,要在纷纷扰扰的闹境中考验过,才是真工夫。

    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

    故意违背常情以自鸣清高,不如坦直的做人来得真实。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

    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命运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加的品德来面对它。

    分别贤愚的心太过清楚,则无法与人相亲近。内心应该明白人事的善处与缺失,处事却要仁厚相待,使美丑两方都能得到平等,贤愚都能受到益处,这才是上天生育我们的德意和心量。

    情爱最难保持长久,所以情感丰富的人终会变得浅薄无情。 天性本有一定的常理,所以率性而为的人终不会失去他的天性。

    真正的廉洁是扬弃廉洁的名声,凡是以廉洁自我标榜的人,无非是为了一个“贪”字。最大的巧妙是不使用任何方法,凡是运用种种技术的人不免是笨拙的。

    好谈山居生活之乐的人,未必真能由山林原野中得到乐趣。好在口头作厌恶名利之论的人,未必真的将名利完全忘却。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 《幽窗小记》作者陈继儒,又名《醉古堂剑扫》。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

    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

    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今存著,除《幽窗小记》外,尚有《见闻录》、《六合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

    写作背景: 《幽窗小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集中的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里面最著名的一句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

    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幽窗小记。

    二、《幽窗小记》里面的意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诗意延蔓.时代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在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 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 所以,最早的出处是:《菜根谭》 《幽窗小记》中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是真英雄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

    三、《幽窗小记》原文与解释

    《幽窗小记》的原文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世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酲,集醒第一。

    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

    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吾辈。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澹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遇嘿嘿不语之士,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应须防口。

    结缨整冠之态,勿以施之焦头烂额之时;绳趋尺步之规,勿以用之救死扶伤之日。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

    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欲不胜餍,利交所以必忤。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澹泊之士,必为秾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好辩以招尤,不若讱默以怡性;广交以延誉,不若索居以自全;厚费以多营,不若省事以守俭;逞能以受妒,不若韬精以示拙。

    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

    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召亡国之祸。

    四、《幽窗小记》这本书大概讲什么

    这本书叫《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一说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六合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另一说是明代陆绍珩所著(约1624年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明天启年间曾流寓北京,编撰有醉古堂剑扫。

    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全书共分为12卷:卷一 集醒 卷二 集情 卷三 集峭 卷四 集灵 卷五 集素 卷六 集景 卷七 集韵 卷八 集奇 卷九 集绮 卷十 集豪 卷十一 集法 卷十二 集倩 。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在急速变化中。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不禁要喟叹,现在不仅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就得先从如何做人开始。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这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值得我们终身学习。而在如何立身处世方面,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他归纳出的“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四法,建议人们保持达观的心境,平和地为人处世,对后人影响至深。

    五、小窗幽记作文

    书屋前,列曲槛栽花,凿方池浸月,引活水养鱼;小窗下,焚清香读书,设净几鼓琴,卷疏帘看鹤,登高楼饮酒.小窗幽记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去;洞庭月,潇湘雨;彭蠡烟,广陵涛;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齐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薜涛筏,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流年不复记,但见花开为春,花落为秋;终岁无所管,唯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俭胜贫,贫忘;以施带侈,侈化;以省去累,累消;以逆炼心,心定.鄙吝一销,白云亦可赠客;渣滓尽化,明月自来照人.清闲无事,坐卧随心,虽粗衣淡食,自有一段真趣;纷扰不宁,忧患缠身,虽绵衣厚味,只觉万状愁苦.茅屋三间,木榻一枕,烧高香,啜苦茗,读数行书,懒倦便高卧松梧之下,或科头行吟.日常以苦茗代肉食,以松石代珍奇,以琴书代益友,以著述代功业,此亦乐事.累月独处,一室萧条;取云霞为伴侣,引青松为心知.或稚子老翁,闲中来过,浊酒一壶,相共开笑口,所谈浮生闲话,绝不及市朝.客去关门,了无报谢,如是毕余生足矣.少学琴书,偶爱清净,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映,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卧北窗下,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