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入山又恐别倾城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一、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直顾虑自己对爱人的爱情会影响到自己对佛法的修行。

    但是认真修行佛法离她而去又会伤害美人的心。表达了作者当时处在一个难以抉择的的矛盾心情中。

    扩展资料此诗出自仓央嘉措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 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仓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西藏著名的诗人,可他也是个情种。

    他十五岁才从民间接到布达拉宫中,在此之前一直接受着可以婚嫁的习俗教育。活佛的身份使他无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于世俗礼。

    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二、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写的一首诗里面的一句

    作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不可以有爱情的,他却爱上了一个女孩

    所以一直处在矛盾中,才会有“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感慨

    这里面,“如来”指的是佛法,“卿”指的是他爱的女孩

    原文是:“自惭多情污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他表现这一矛盾的诗有很多,再比如:

    若依了情妹的心意,今生就断了法缘;

    若去那深山修行,又违了姑娘的心愿。

    贡布小伙的心,好像蜜蜂撞上蛛丝。

    刚缠绵了三天,又想起佛法无边。

    默想上师的尊面,怎么也没能出现。

    没想那情人的脸蛋儿,却栩栩地出现在眼前。

    这是百度上搜索的结果,所以我复制下来给楼主看,这诗的意思我明白,推荐亲去看看不负如来不负卿小说,作者小春。希望亲满意,望采纳哦。

    三、诗句翻译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意思是:曾经考虑过多情会有损修行,可是我要去修行又怕和你分别。

    唉,世间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可以和你卿卿我我,又能不违如来佛祖的法度! 这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他是天生的活佛,西藏著名的诗人,可他也是个情种。活佛的身份使他无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于世俗礼教,于是,年纪青青的他被暗杀在青海湖边。

    这首诗写尽了爱情的苦恼与无奈,特别是在一个求解脱生死轮回的僧人口中说出,有一种说不出的悲惨和矛盾。我每次看见这首诗,都有感触,所以在这里?٠录妇洹?。

    四、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不算,原来是仓央嘉措写的藏文诗歌,由曾缄先生翻译成汉语。

    全诗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 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

    若将此心以学道, 即生成佛有何难?

    结尽同心缔尽缘, 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 玉树临风一少年。

    不观生灭与无常, 但逐轮回向死亡,

    绝顶聪明矜世智, 叹他于此总茫茫。

    山头野马性难驯, 机陷犹堪制彼身,

    自叹神通空具足, 不能调伏枕边人。

    欲倚绿窗伴卿卿, 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 又负美人一片情。

    静坐修观法眼开, 祈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 不请情人却自来。

    入山投谒得道僧, 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 意马心猿到卿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五、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意思】担心对你用情会影响我的修行,入山苦修又怕与你别离,这世上有没有两全的办法,让我既对得起佛祖,也不辜负你。

    【出自】曾缄翻译加工的藏文诗歌。 【原诗】 【直译(于道泉)】 若要随彼女的心意,今生与佛法的缘分断绝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

    拓展资料【作者】 仓央嘉措(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畔去世,据《圣祖实录》记载:“拉藏送来假达赖喇嘛,行至西宁口外病故” ,时年24岁。

    【其它作品】 。

    六、“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

    直译是:世间哪里有让你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辜负如来,又不辜负她。

    原诗出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之手。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

    仓央嘉措1683年生于藏南门隅地区宇松地方的一户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红教)的农民家庭。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当时他已经15岁。这是西藏历史上罕见的15岁才被人寻访到的灵童。其中重要原因是当时的第巴桑结嘉措为了能继续执掌政权,在五世达赖圆寂后密不发丧长达15年,致使寻访灵童的工作不能开展,当仓央嘉措被迎进布达拉宫的时候已然是一个15岁情窦初开的少年,一下子让他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自然是难以接受的。 1697年10月,仓央嘉措在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在此之前,红教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已经成年的仓央嘉措难以接受这种清规戒律,遂经常夜晚偷偷溜出布达拉宫去寻找俗世的快乐。于是白天,他是布达拉深宫供万众仰慕供奉的活佛,但他晚上又化身翩翩佳公子,游戏人间。他年纪轻轻就被卷入到险恶的政治斗争最中心,传说风华正茂时,20几岁上就逝于青海湖。

    对于仓央嘉措最后的结局,也有很多谜一样的传说。史书上说他是在被奉旨“解送”北京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去世,时年24岁。可又有很多人传说他是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后来周游了很多地方、四川、内蒙、西藏诸地,甚至远至印度和尼泊尔等地,后来在阿拉善去世。这后一种结局并不让人惊讶——仓央嘉措是门巴人——而门巴这个民族,正是一个浪漫在路上的民族,几百年前他们从不丹迁移而来,这个民族一直走在路上,全身流淌的满是自由自在、热爱自然辽阔、热爱浪漫的血液。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