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言乱德
一、巧言乱德后一句和意思
巧言乱德,后一句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意思是: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该句出自《论语·卫灵公》,《论语》这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原文是:“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白话释义: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其中巧言,是指表面动听实际虚伪的语言;则,是就的意思;大谋,是指大的谋略。
扩展资料
小不忍则乱大谋,其中还隐含着一层意思,就是做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很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
处事的时候,“忍”字可作“决断”用;对人的时候,“忍”应该作“忍耐”、“包容”的意思来用。小不忍则乱大谋,主要是要有宽大的胸襟,别总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眼光要高远一点,原则问题一定要坚持,其他的虚浮之事不要件件放在心上。
同时孔子还提醒人们,要分清忠言,但忠言逆耳,人们往往听不进去,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和修为才能接纳忠言。历史上那些听信谗言巧语,轻则毁掉前程,身败名裂,重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以至于亡国灭族之人大有人在。
二、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两句话很明白清楚,就是说个人的修养。巧言的内涵,也可以说包括了吹牛,喜欢说大话,乱恭维,说空话。巧言是很好听的,使人听得进去,听的人中了毒、上了圈套还不知道,这种巧言是最会搅乱正规的道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由于小地方搞坏的。一个意思是,作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很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这个“忍”可以作这两面的解释。
这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一个思想言论,如果认为是小小的事情,无所谓,滥慈悲,滥仁爱,往往误了大事。我们看孔子自己的作为就知道,他在鲁国当司寇的时候,虽只干了三个月,但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杀少正卯,就是因为他言伪而辩,可以乱正。现在有一派反孔子的人说,孔子杀少正卯是为了自私,因为少正卯思想、学问比他好,学生比他多,他吃醋了,把少正卯杀掉。这些论调,初听似乎很有趣,事实上少正卯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孔子的学生也常常跑去听他讲,当时被他诱惑去了的也很多,所以指孔子为了报复而杀少正卯。这一点我们要注意的,天下写歪文章的人,笔锋都很厉害,很吸引人,有煽动性;而正派的文章,不易吸引人,好东西写成文章不吸引人;但那些歪才对于正派的东西却写不出来,这也是怪事情。写煽动性文章的,都是少正卯这一类的人,这类人不一定站得起来,可是他的文章会鼓动社会风气,乃至影响整个社会。所以人的讲话、文章,如本身没有道德基本修养,便成为巧言乱德。对于这种事,孔子认为一定要处理,否则成为姑息养奸,也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我们对“小不忍,则乱大谋”作了这两种解释,姑且可以这样分开来运用:处事的时候,“忍”字可作“决断”用;对人的时候,“忍”应该作“忍耐”、“包容”的意思来用。
三、“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赏析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这两句话很明白清楚就是说个人的修养巧言的内涵也可以说包括了吹牛喜欢说大话乱恭维说空话巧言是很好听的使人听得进去听的人中了毒、上了圈套还不知这种巧言是最会搅乱正规的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由于小地方搞坏的一个意思是作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很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这个“忍”可以作这两面的解释 这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一个思想言论如果认为是小小的事情无所谓滥慈悲滥仁爱往往误了大事我们看孔子自己的作为就知他在鲁国当司寇的时候虽只干了三个月但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杀少正卯就是因为他言伪而辩可以乱正现在有一派反孔子的人说孔子杀少正卯是为了自私因为少正卯思想、学问比他好学生比他多他吃醋了把少正卯杀掉这些论调初听似乎很有趣事实上少正卯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孔子的学生也常常跑去听他讲当时被他去了的也很多所以指孔子为了报复而杀少正卯这一点我们要注意的天下写歪文章的人笔锋都很厉害很吸引人有煽动;而正派的文章不易吸引人好东西写成文章不吸引人;但那些歪才对于正派的东西却写不出来这也是怪事情写煽动文章的都是少正卯这一类的人这类人不一定站得起来可是他的文章会鼓动社会风气乃至影响整个社会所以人的讲话、文章如本身没有德基本修养便成为巧言乱德对于这种事孔子认为一定要处理否则成为姑息养奸也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四、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什么意思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
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原文: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出处:《论语·卫灵公》——春秋·孔子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两个意义: 一个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
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由于小地方搞坏的。 一个意思是,做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很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
这个“忍”可以作这两面的解释。 所以,对“小不忍,则乱大谋。”
有两种解释,姑且可以这样分开来运用:处事的时候,“忍”字可作“决断”用;对人的时候,“忍”应该作“忍耐”、“包容”的意思来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论 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
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不忍则乱大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