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枉尺直寻

    一、“枉尺直寻”是贬义词吗

    不是。

    “枉尺直寻”语出《孟子。滕文公下》:陈代曰:“不见诸侯, 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这段话说的是孟子没有主动地去见诸侯。

    孟子的弟子陈代就对 孟子说:“您不愿去见诸侯,好像太讲宄小节了吧;如果去见诸侯,成大事可以称王天下,成小事可以称霸诸侯,况且《志》书上说:‘屈曲的只有一尺, 伸直了却有一寻(寻:古量名,八尺)。 ’似乎可以去见一见。”

    孟子听了陈代的话后说:从前齐景公要打猎,用旌旗召唤园林主管,主管不去。齐景公就 想杀他,而孔子则赞扬了园林主管。

    孔子赞扬园林主管,就是因为这位主管在 不合礼规的召唤下而拒绝应召(合礼规的召唤凭据是用“皮冠”而不是用“旌旗”)。 孟子举齐景公的例子是向陈代说明:园林主管因召唤他所用的凭据不 合礼规,他都敢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而拒约应召;如今诸侯没召见自己,自己怎 么可以主动地去进见呢?主动去进见是不合礼规的。

    接着孟子还说了一句“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即孟子认为陈代在这里所说的“枉尺直寻” 是只从利益方面考虑的。

    由于有孟子的这句话,所以后来人们就用“枉尺直 寻”比喻小处有损,大处得益。如《后汉书。

    张衡传》:“枉尺直寻,议者讥之”。(小处受损,大处得益,议论的人都讥讽这种做法。)

    此中的“枉尺直 寻”即是。显然这进行讥讽的人是与孟子的观点一致的。

    由上可知,“枉尺直寻”是《志》(记载人和事的著作)上表明“谋略” 的话,适用于不同的施谋对象,因此是无所谓含贬义与不含贬义的。

    二、且夫枉尺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断句为:“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枉尺而直寻:弯曲一尺而伸展八尺,比喻以小的牺牲而换取大的成就。枉:弯曲。寻:八尺

    况且那个屈曲一尺而伸展八尺的说法是从利上来说的,如果要说利,那么屈曲八尺而伸展一尺有利,是否也能做呢?

    滕文公下·第一章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