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五千年

    一、中华五千年历史要怎么算

    中国的历史可往前追溯五千年,自盘古开天,经过了:原始时期—黄帝—唐—虞—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新—东汉—三国时代—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代年数长短排序(不含动乱时代,如五代、三国时代) 最长:周朝,东西周合并为八百五十六年(西元前1111年至西元前256年),共传三十五主。 第二:商朝,共六百四十年,(西元前1751年至西元前1111年),共传二十八主。

    第三:夏朝,共四百三十二年,(西元前2183年至西元前1752年),共传十七主。 第四:汉朝,东西汉合并为四百一十年(西元前206年至西元8年(西汉)西元25年至西元220年),共传二十四主。

    第五:宋朝,南北宋合并为三百二十年(西元960年至西元1279年),共传十八主。 第六:唐朝,共二百九十年(西元618年至西元907年),共传二十主。

    第七:明朝,共二百七十七年(西元1368年至西元1644年),共传十六主。 第八:清朝,共二百六十八年(西元1644年至西元1911年),共传十主。

    第九:晋朝,东西晋合并为一百五十六年(西元265年至西元420年),共传十五主。 第十:黄帝,约一百年(西元前2690年至西元前2590年)及唐朝(尧),约一百年(西元前2333年至西元前2234年)。

    第十一:元朝,共九十年(西元1279年至西元1368年)共传十一主。 第十二:虞朝,约五十年(西元前2233年至西元前2184年)。

    第十三:隋朝,共三十八年(西元581年至西元618年),共传三主。 最短:秦朝,共十五年(西元前221年至西元前206年),共传三主;新朝,共十五年(西元9年至西元23年),共传一主。

    朝代疆域大小排序(只排前十一名) 最大:元朝;世祖时期:统有中国本部及蒙古、东北、高丽、吐蕃、安南等地,另有四大汗国。疆域东抵日本海,南连安南,北至西伯利亚,西尽亚洲,西北跨越欧洲,版土广阔为历朝之最。

    (蒙古西征所建四大汗国最后灭亡时在西元一四八○年。) 第二:清朝;高宗(弘历时期—即干隆年间):东抵太平洋,西逾葱岭至帕米尔高原,北至蒙古、西伯利亚,南被南洋,为亚东第一大国。

    第三:唐朝;高宗(李治)时期:东至朝鲜南部,西至今俄属中亚,南至越南中部,北至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 第四:西汉朝;武帝时期:东至朝鲜北部,西至新疆,南至日南,北至大漠。

    第五:明朝;成祖(朱棣)时期(永乐年间):疏凿运河,修筑长城;开拓西南,远征塞北;郑和多次远航,促进南洋开发;锐意经营东北,声誉远迈前代。疆域东至苦夷(库页岛),西至哈密,南至交趾,北至大漠。

    第六:秦朝;始皇帝时期:东至辽东,西至临洮,南至象郡,北至九原。 第七:北宋朝;太宗(赵光义)时期:北至河北中部的瓦桥关和晋北雁门,与契丹为邻。

    西至陇东,与党项(夏)、吐蕃为邻。西南至大渡河,与大理国相接。

    南至交州。 第八:西周朝;宣王时:西起陇东,东至鲁、苏,南抵鄂北,北达冀、辽。

    第九:商朝;武丁(高宗)中兴时期:约为今河南、河北的大部,山东、山西、陕西和安徽的一部分。 第十:夏朝;少康中兴时期:约为今河南大部,山西中南部和陕西、河北、山东的一部分。

    第十一:黄帝、唐、虞;黄帝时期:东至于海,西至崆峒(甘肃平凉),南至长江,北与荤粥为邻。 ----------------------------------- 中国的历史可往前追溯五千年,自盘古开天,经过了:原始时期—黄帝—唐—虞—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新—东汉—三国时代—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代年数长短排序(不含动乱时代,如五代、三国时代) 最长:周朝,东西周合并为八百五十六年(西元前1111年至西元前256年),共传三十五主。 第二:商朝,共六百四十年,(西元前1751年至西元前1111年),共传二十八主。

    第三:夏朝,共四百三十二年,(西元前2183年至西元前1752年),共传十七主。 第四:汉朝,东西汉合并为四百一十年(西元前206年至西元8年(西汉)西元25年至西元220年),共传二十四主。

    第五:宋朝,南北宋合并为三百二十年(西元960年至西元1279年),共传十八主。 第六:唐朝,共二百九十年(西元618年至西元907年),共传二十主。

    第七:明朝,共二百七十七年(西元1368年至西元1644年),共传十六主。 第八:清朝,共二百六十八年(西元1644年至西元1911年),共传十主。

    第九:晋朝,东西晋合并为一百五十六年(西元265年至西元420年),共传十五主。 第十:黄帝,约一百年(西元前2690年至西元前2590年)及唐朝(尧),约一百年(西元前2333年至西元前2234年)。

    第十一:元朝,共九十年(西元1279年至西元1368年)共传十一主。 第十二:虞朝,约五十年(西元前2233年至西元前2184年)。

    第十三:隋朝,共三十八年(西元581年至西元618年),共传三主。 最短:秦朝,共十五年(西元前221年至西元前206年),共传三主;新朝,共十五年(西元9年至西元23年),共传一主。

    朝代疆域大小排序(只排前十一名) 最大:元朝;。

    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历经哪些朝代

    奴隶社会: 炎黄:公元前2697年-约前2599年、尧唐:约前2357年-约前2262年 舜虞:约前2262年-约前2029年蒲阪 、夏朝:约前2029年-约前1981年 约前1933年-约前1559年 有穷:约前1981年-约前1973年鉏、寒朝:约前1973年-约前1933年 商(殷)朝:约前1559年-约前1046年约前1559年-约前1300年约前1300年-约前1046年 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东周: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会: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西楚:前206年-前202年、汉朝:前202年-263年 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三国时期:220年-280年、曹魏:220年-265年 蜀汉:221年-263年、孙吴:222年-280年、晋朝:265年-420年、西晋:265年-316年 东晋:317年-420年、十六国:304年-420年、十六国末期:420年-439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南朝:420年-589年、刘宋:420年-479年 南齐:479年-502年、南梁:502年-557年、南陈:557年-589年、北朝:386年-589年 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东魏:534年-550年、西魏:532年-556年 北齐:550年-577年、北周:557年-581年、北周:557年-581年、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 武周:690年-705年、五代:907年-960年、后梁:907年-923年、后唐:923年-936年 后晋:936年-947年、后晋:936年-947年、后周:951年-960年、十国:907年-979年 辽朝(契丹):916年-1125年、宋朝:960年-1279年、北宋:960年-1127年 北宋:960年-1127年、西夏:1038-1227年、西夏:1038-1227年、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 元朝:1271年-1368年、明朝:1368年-1644年、后金:1616年-1636年 大顺:1644年-1644年、清朝:1636年-1912年、中华帝国:1915年-1916年、伪满洲:1932年-1945年 扩展资料: 更迭 炎黄→唐→虞→夏→有穷→寒→夏→商(殷)→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楚→汉【西汉】→新→汉【玄汉、东汉、蜀汉】 →三国【魏(蜀汉、东吴)、蜀汉(魏朝、东吴)、东吴(蜀汉、魏朝)】→晋【西晋(东吴)、东晋(北魏)】→南北朝【南朝【刘宋(北魏)、南齐(北魏)、梁(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陈(北齐、北周、隋)】 北朝【北魏(刘宋、南齐、梁)、东魏(西魏、梁)、西魏(东魏、梁、北齐)、北齐(西魏、梁、北周)、北周(北齐、陈)】】→隋(陈)→唐→武周→唐→五代【后梁(辽)、后唐(辽)、后晋(辽)、后汉(辽)、后周(辽)】 →宋【北宋、(辽、西夏、金)、南宋(西夏、金、大蒙古国、元)】→元(南宋)→明(后金、清)→清(明、大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朝代。

    三、为什么说我国有上下五千年历史

    “上下五千年”,就是从上到下五千年,也就是从前到后五千年.“上下”是“从上到下”上下五千年、“从前到后”、“从古到今”的意思.中国第一部少儿史物读通俗历《上下五千年》所讲述的中国历史,上自三皇五帝(最早从三皇五帝开始),下至辛亥革命(最晚到辛亥革命).因为是按照时代早晚的顺序叙述中国历史,最早和最晚的历史相隔五千年,所以叫“上下五千年”.当然,这个“五千”是个约数,但这个约数不是由“上下”表示的,把有零头的数目按照整数说出,这是一种表达习惯,就像孔子把《诗经》三百零五首诗称为“诗三百”一样.另外,用“上下”表示时间的前后,也是一种表达习惯.所以由此称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

    四、中华五千年,朝代顺序是什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如下: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华夏族(黄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6-420年分为西晋(266年),东晋(317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显)->(李旦)->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6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中国历史朝代口诀 A、黄尧禹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B、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皇)朝至此完. 注:括号中的字为另一种口诀的念法. 夏后殷商西东周, 秦汉三分传六晋, 隋唐五代延二宋, 元汗朱明前后清. 题名:盘古 C.夏商周秦汉,三国晋两朝;隋唐五代后,宋元明清完. D.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民国再共和,过来是现在.。

    五、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有哪些

    中国朝代历史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清朝皇帝顺序表: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民国再共和, 代代往下传。

    六、上下五千年 的大概

    因为中国有近五千年的历史,故通常说“上下五千年”就是指代整个中国历史。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简易叙述中国历史的书籍,从中国传统的史前传说至明清时期,前后四千多年的历史,书中描述了在历史上影响比较久远的事件和人物,此书有助于历史兴趣爱好者粗线条了解中国历史,串联历史梗概。

    另有《世界上下五千年》一书,是描述世界各国历来影响比较久远的事件和人物的书籍。

    中华上下五千年

    作者: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 林达汉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记载以来的历史就有几千年。在华夏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华文化就是我们生命之源。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在这套书中,编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但本书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而是广泛涉及哲学、军事、艺术、教育等领域,使本书从一般的历史性介绍上升到对中华文化各个层面的广泛介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