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品质管理

    品质管理

    一、【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 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意义: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产品设计 加速生产流程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减少经营亏损 降低现场维修成本 减少责任事故 范围: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指导人、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

    二、品质管理

    编辑本段定义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编辑本段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① 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0世纪初,以F。

    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有了技术标准(技术条件),公差制度(见公差制)也日趋完善,各种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也随之发展,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有的直属于厂长领导,这时是“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上述几种做法都属于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

    ②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24年,美国数理统计学家W。

    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

    他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6σ”法,绘制出第一张控制图并建立了一套统计卡片。 与此同时,美国贝尔研究所提出关于抽样检验的概念及其实施方案,成为运用数理统计理论解决质量问题的先驱,但当时并未被普遍接受。

    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统计质量控制的推广应用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事后检验无法控制武器弹药的质量,美国国防部决定把数理统计法用于质量管理,并由标准协会制定有关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划,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并于1941~1942年先后公布一批美国战时的质量管理标准。

    ③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

    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 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A。V。

    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中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管理的发展与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现代关于质量的概念包括对社会性、经济性和系统性三方面的认识。①质量的社会性:质量的好坏不仅从直接的用户,而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评价,尤其关系到生产安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时更是如此。

    ②质量的经济性:质量不仅从某些技术指标来考虑,还从制造成本、价格、使用价值和消耗等几方面来综合评价。在确定质量水平或目标时,不能脱离社会的条件和需要,不能单纯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还应考虑使用上的经济合理性,使质量和价格达到合理的平衡。

    ③质量的系统性:质量是一个受到设计、制造、使用等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 例如,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同时又是涉及道路、司机、乘客、货物、交通制度等特点的使用系统。

    产品的质量应该达到多维评价的目标。费根堡姆认为,质量系统是指具有确定质量标准的产品和为交付使用所必须的管理上和技术上的步骤的网络。

    质量管理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又一个大的进步,烽火猎聘总经理说。 统计质量管理着重于应用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质量,发阵预防性管理作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然而,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不仅与生产过程有关,还与其他许多过程、许多环节和因素相关联,这不是单纯依靠统计质量管理所能解决的。全面质量管理相对更加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对质量管理整体性、综合性的客观要求,从过去限于局部性的管理进一步走向全面性、系统性的管理。

    编辑本段质量管理的发展原因 统计质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过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它是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生产技术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日益频繁,出现了许多大型产品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美国曼哈顿计划研制的原子弹(早在40年代就已开始),海军研制的“北极星导弹潜艇”,火箭发射,人造卫星,以至网波罗宇宙飞船等。

    对这些大型产品和系统工程的质量要求大大提高了,特别对安全性、可靠性提出的要求是空前的。安全性、可靠性奉产品质量概念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如,宇航工业产品的可靠性和完善率要求达到99,9999%,即这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100万次动作中,只允许有一次失灵。 它们所用的电子元件、器件、机械零件等,持续安全运转工作时间要在1亿小时以至10亿小时。

    以“阿波罗”飞船和“水星五号”运载火箭为例,它共有零件560万个,它们的完善率假如只在99。9%,则飞行中就将有5600。

    三、做品质管理要具备哪些知识

    最为基本的:

    1.影响质量的6大因素人员、机器、方法、材料、环境、测试

    2.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PDCA戴明环

    3.QC七大手法

    4.ISO/TS9001基础知识

    5.质量包含的几大方面的内容:使用性能、安全卫生性和环境要求、寿命、可信性、经济性、美观舒适性、信息性和可追溯性。

    6.质量控制:1.设计-是否合乎客户需求 2.采购-所采购物料是否存在缺点 3.生产-是否按要求制作 4.包装-是否满足客户需求 5.储运-是否保证既有质量

    7.不合格产品出现采取的措施 鉴别、标识、隔离、评定、处置,临时措施、固化措施(软体固化、硬体固化)

    。。

    至于六西格玛品质、质量流程体系、先期质量策划、8D整改可以后续延伸

    四、【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哪三个主要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20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在过去的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的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其间,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科学管理”提出了在人员中进行科学分工的要求,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中间在加一个检验环节,以便监督、检查对计划、设计、产品标准等项目的贯彻执行.这就是说,计划设计、生产操作、检查监督各有专人负责,从而产生了一支专职检查队伍,构成了一个专职的检查部门,这样,质量检验机构就被独立出来了.起初,人们非常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将质量管理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故被人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后来,这一职能又由工长转移到专职检验人员,由专职检验部门实施质量检验.称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一些著名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就注意到质量检验的问题,尝试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来解决,使质量检验既经济又准确,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并成功地创造了“控制图”,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质量管理中,使质量管理推进到新阶段.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克(H.G.Romi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在短时期内解决美国300万参战士兵的军装规格是服从正态分布的.因此他建议将军装按十种规格的不同尺寸加工不同的数量.美国国防部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制成的军装基本符合士兵体裁的要求.后来他又将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并发明了控制图.他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搞事后检验,而且在发现有废品生产的先兆时就进行分析改进,从而预防废品的产生.控制图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这种预防的工具.因此,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转入检验加预防的标志,也是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科学专著就是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经济控制》.在休哈特创造控制图以后,他的同事在1929年发表了《抽样检查方法》.他们都是最早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的,为质量管理科学做出了贡献.然而,休哈特等人的创见,除了他们所在的贝尔系统以外,只有少数美国企业开始采用.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受到了二十年代开始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能够广泛推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统计质量管理才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是由于战争的需要,美国军工生产急剧发展,尽管大量增加的检验人员,产品积压待检的情况日趋严重,有时又不得不进行无科学根据的检查,结果不仅废品损失惊人,而且在战场上经常发生武器弹药的质量事故,比如炮弹炸膛事件等等,对士气产生极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军政部门随即组织一批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于1941~1942年间先后制订并公布了 Z1.1《质量管理指南》、Z1.2《数据分析用控制图》、Z1.3《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控制图法》,强制生产武器弹药的厂商推行,并收到了显著效果.从此,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才得到很多厂商的应用,统计质量管理的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许多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除原来生产军火的工厂继续推行质量管理的条件方法以外,许多民用工业也纷纷采用这一方法,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如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日本也都陆续推行了统计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成效.但是,统计质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它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质量管理是统计专家的事”.使多数人感到高不可攀、望而生畏.同时,它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只局限于制造和检验部门,忽视了其它部门的工作对质量的影响.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把质量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五十年代以来,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出现了很多新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五十年代以来,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大型、精密、复杂的产品出现,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就更为突出.要求人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六十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行为科学论”,主张改善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突出“重视人的因素”,注意人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尤其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

    五、质量管理职责

    举个例子,你看下! 一、目的 为有效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和义务。

    先将各部门质量管理职责分解、确定如下。 二、职责 1、总经理的质量管理责任 执行国家关于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领导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的全面工作,确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制订质量发展规划; 督促检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情况,确保实现质量目标。

    随时掌握企业产品质量的动态,负责处理重大的质量事故; 负责抓好质量管理教育工作,对产品质量的薄弱环节和重大质量问题,组织质量技术攻关。 组织制订质量奖罚制度、措施,实施执行质量奖罚措施; 2、质量管理者代表的质量责任 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审核工作,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组织制订各种质量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并监督检查贯彻执行; 参与重大质量事故的责任调查、处理工作; 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方进行联络。

    3、技术部的质量责任 负责制订工艺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 负责制订原材料、辅料和外协、外购产品的质量标准和验收准则; 针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性问题,制订有关的方案、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技术部是公司贯标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

    ⑴负责制订质量体系工作计划,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持续改进; (2)在过程控制方面,负责对质量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体系运行方面进行抽查,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3)宣传、培训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传达到每个员工; (4)制订体系审核计划,具体组织内、外部体系审核活动和管理评审活动。 4、品质部的质量管理责任 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和提出原材料、半成品及生产过程的检验项目和检查方法,并经常检查执行的情况; 组织开展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工作,制订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和办法; 组织召开质量管理会议,研究问题,制定措施,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组织实施对原材料、产成品和出厂产品的质量检验,确保公司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确保出厂产品的合格率100%; 组织、参与对不合格品、返工、返修、报废、退货、索赔等相关的管理、审批、审核工作,做好相关的质量记录; 管理计量、检验器具,定期组织计量、检验器具的校准和检定。

    按照要求上报质量检验的信息报表。 5、物资采购部的质量责任 会同技术、质量部门制订主要原辅材料、外协件、外购件的采购目录和采购标准,并根据此标准制订采购计划,筛选合格供应商; 负责原辅材料、外协件、备品、备件的采购,确保采购产品按时到货,确保采购的产品质量合格,符合公司制订的质量标准; 负责组织实施对供应商的管理、评审工作,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合格率100%; 在办理材料、产品入库时,查验是否有符合要求的产品化验单或产品检验报告; 对入库物质产品进行分类存放,做好标识;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物质、产品的完好; 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出库、入库手续; 做好每天的物质流转统计、记录,按照要求上报主要原材料、外协、外购件的购进、入库、出库信息报表。

    6、制造部的质量责任 根据产品订单,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根据生产计划提出原辅材料、外购件的供应计划和产品交付计划。 在领料时,严格按照工艺规程对原材料质量和技术性能的要求,不得擅自改变有关的技术标准; 在配料时,必须按照生产工艺规程规定的原料配比进行配料; 负责做好半成品、在制品的质量检验控制、记录和分析工作; 按照生产作业计划,组织生产作业,确保产品的按时交付,确保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做好首件、自检和互检工作,做好相关的质量记录,对过程产品和转序产品的质量负责,不准不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 确保生产过程产品合格率不断提高,确保返工、返修率不断下降。

    制订设备操作指导书和设备维修、保养规程,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确保设备损坏后能够及时得到修复; 在自制设备、备件中,确保严格按照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加工作业,经质检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及时对所购进的备品、备件进行质量检验、检查,并出具检查报告。 按照要求上报过程产品的质量检验和设备、工装维修使用信息报表。

    7、销售部的质量责任 负责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与顾客及潜在顾客协商洽谈,掌握、理解顾客对产品质量、性能的需求要求,参与有关要求的订单合同评审工作;与顾客保持沟通及征询顾客意见,定期开展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评价工作;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和抱怨信息。按要求提交顾客满意度评价报告。

    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按时上报与质量目标考核相关的报表。 8、销售内务部的质量责任 收集市场和顾客信息,掌握市场变化,积极向有关部门反馈市场和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反馈产品市场新的变化。

    通过与顾客沟通实现与顾客的双向理解、信任,正确制订投标标书文件,维护我公司合法权益。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按时上报与质量目标考核相关的报表。

    9、业务计划部的质量责任 依据合同法的要求,审查、审核合同条款,组织订单的合同评审工作;组织对已签合。

    六、如何更好管理品质

    这个题目太大啦,简单说,就是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利用好各种质量管理工具。

    具体可以有如下对策:一、全面进行品质意识的教育培训。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人们内心活动的一种过程。

    意识的高低体现在人们的一切活动之中,意识越高则对活动结果的影响越积极。企业要发展,产品品质要提升,离不开对人的意识教育和培训。

    从现代品质管理的角度来看,意识就是一种内化的心理活动标准,是人们对显性行为的一种评价方式。因此,要提高企业的产品品质,则首先要从提高员工的“品质意识”开始。

    企业员工“品质意识”的提升可从多个方面进行,如企业文化、管理的标准化、标准的执行、工作行为及教育培训等等。但他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加入,因为高层管理人员的关注将明确企业对“品质”的重视程度,他们的身体立行将告诉所有员工“品质”的提高势在必行,同时也告诉所有员工领导的态度与决心。

    对于品质意识的管理,三能器具没有把它简单的停留在只喊“口号”或不加度量的定性概念层面上,而是采用评价、检查等方式让无形的品质意识与有形的工作品质结合起来,让模糊的品质意识与员工的绩效结合起来,让品质意识的管理工具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培育出高品质意识的员工,进而为产品品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的设置品质控制点 。

    品质控制点的合理设置是产品品质得以保证的前提,因此在品质管理的过程中必需设置相应的控制环节。三能器具首先设置了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三大检验;其次,品管部门建立 “三检”制度,设置内部品质控制人员,在生产的各个关键工序建立检验点(如焊接、冲压等工序),同时各级主管为品质第一责任人;最后,设置专职或兼职的品质监督、检查人员,隶属品质管理部门,而且成立了品保部,独立于其它部门,直属企业最高领导管理,使品质管理真正的起到作用。

    而且设置的品质控制点各相关部门要能起到互相监督,相互配合作用。如在三能器具原材料的采购都要到经过三能采购课、生管课会同研发课、品管课及相关技术部门人员,共同评定新供方之技术、产品品质、产能、资本额、机器设备及产品价格、交期、配合性等之满意度评定合格之合格供方处采购,从而保证到符合三能标准的合格供方处进行采购,这样就能保证采购到价格合适,品质相对稳定的原材料,同时依据供方之产品品质、交期、交易往来配合度等将每月供货状况每月汇总于《月份厂商品质检验记录表》以利于年度进行《年度厂商评鉴表》判定等级之用,从而可根据生产及制程检验情况与供应商对投诉的反应速度及态度,为供应商的取舍提供依据,将不合格的原料和服务拒之门外,保证原材料品质的稳定。

    三、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三能器具在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作为产品的生产部门“制造”,要求必须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并按工艺要求进行生产。

    因为制造过程是产品形成的直接过程,产品的好坏都直接取决于对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产品出现不合格。因此,在要求生产操作人员严格按工艺要求生产的同时,还必需提高生产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抓好生产过程中各关键控制点,各环节的品质控制,将影响产品品质、工序能力及生产效率的因素都管起来,真正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效率,并能持续稳定的生产出高品质产品的生产队伍,最终实现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来达到对结果的控制过程。

    生产制造根据研发提供的相关标准和制作程序图,安排适宜的设备、设施及人力资源使每个操作员工明确其工作职责、工作重点,确保同一工作岗位的所有员工都按同一标准去控制他所操作的工序,进行生产制作达到设计的要求,通过规定工序控制点,进行测量系统分析,适时调整参数,特别是特殊和关键工序,以期消除或减少变化点,使工序处于稳定和受控状态,采用各种控制图分析其工序制造能力等等,通过过程监控的预防控制,有效防止了不合格的发生。四、建立畅通的品质信息传递渠道。

    品质信息的滞后带来的是产品品质的落后,没有畅通的品质信息反馈渠道,是很难保证所生产的产品品质的。因此“信息的及时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三能器具,若现场品管人员发现品质问题,首先须进行“横向”信息传递,以最有效、快捷的方法对接到责任点,并由责任点的相关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整,防止后续问题的发生,并由责任点将信息向所在部门反馈处理。

    同时品管人员也进行“纵向”信息传递,将问题直接向上级反馈及呈报给总经理,通过总经理及上级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处理,这样就将原来的单边“纵向”循环,转变为两边“横向”、“纵向”的双向循环。从而做到能通过生产一线操作人员解决的问题,则无需基层管理人员介入;能通过基层管理人员解决的问题,则无需中层管理人员介入;能由两个人解决的问题,则无需第三个人介入;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则无需提交到会议上解决等。

    最终实现对问题的快捷、高效的处理。 五、。

    七、什么是品质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上述定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质量管理是通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规定的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开展质量改进等活动予以实现的。

    第二、组织在整个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需要对诸如质量、计划、劳动、人事、设备、财务和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序的管理。由于组织的基本任务是向市场提供符合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产品,围绕着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是组织的各项管理的主线。

    第三、质量管理涉及到组织的各个方面,是否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关系到组织的兴衰。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正式发布本组织的质量方针,在确立质量目标的基础上,按照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运用管理的系统方法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为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配备必要的人力和物质资源,开展各项相关的质量活动,这也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所以,组织应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和工作热情,造就人人争做贡献的工作环境,确保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活动顺利地进行。

    八、质量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定义: 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意义: * 提高产品质量 * 改善产品设计 * 加速生产流程 * 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 * 改进产品售后服务 * 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 * 减少经营亏损 * 降低现场维修成本 * 减少责任事故 范围: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别在于,它强调为了取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管理必须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感到满意。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指导人、机器、信息的协调活动。

    其主要活动范围可以使用如下示意图描述: TQM的基础: * 系统工程与管理(系统工程) * 完善的技术方法(控制工程) * 有效的人际关系(行为工程) TQM的演变: TQM的演变过程 TQM的工作内容: * 新设计的控制 * 进厂材料的控制 * 产品的控制 * 专题研究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概述: 1. 在“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这一短语中,“质量”一词并不具有绝对意义上的“最好”的一般含义。质量是指“最适合于一定顾客的要求”。

    这些要求是:a.产品的实际用途;b.产品的售价。 2. 在“质量控制”这一短语中,“控制”一词表示一种管理手段,包括四个步骤:a.制订质量标准;b.评价标准的执行情况;c.偏离标准时采了纠正措施;d.安排改善标准的计划。

    3.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a.技术方面的,即机器、材料和工艺;b.人方面的,即操作者、班组长和公司的其他人员。在这两类因素中,人的因素重要得多。

    4. 全面质量管理是提供优质产品所永远需要的优良的产品设计,加工方法以及认真的产品维修服务等活动的一种重要手段。 5.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任何制造过程,由于企业行业、规模的不同,方法的使用上略有不同,但基本原理仍然是相同的。

    方法上的差别可概括为:在大量生产中,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产品,在单件小批生产中,重点在控制工序。 6. 质量管理贯穿在工业生产过程的所有阶段。

    首先是向用户发送产品,并且进行安装和现场维修服务。 7. 要有效地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就必须在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所有主要阶段加以控制。

    这些控制就叫质量管理工作(Job of quality control),按其性质可分为四类:a.新设计控制;b.进厂材料控制;c.产品控制;d.专题研究。 8. 建立质量体系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9. 质量成本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手段。 10. 在组织方面,全面质量管理是上层管理部门的工具,用来委派产品质量方面的职权和职责,以达到既可免除上层管理部门的琐事,又可保留上层管理部门确保质量成果令人满意的手段的目的。

    11. 原则上,总经理应当成为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总设计师”,同时,他和公司其他主要职能部门还应促进公司在效率、现代化、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发挥。 12. 从人际关系的观点来看,质量管理组织包括两个方面:a.为有关的全体人员和部门提供产品的质量信息和沟通渠道;b.为有关的雇员和部门参与整个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手段。

    13. 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有上层管理部门的全力支持。如果上层管理部门的支持不够热情,那么,向公司内其他人宣传得再多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14. 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无论何时、何处都会用到数理统计方法,但是,数理统计方法只是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内容,它不等于全面质量管理。 15. 应该认真地在公司的范围内逐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

    明智的做法是,选择一两个质量课题加以解决并取得成功,然后按这种方式一步一步地实施质量管理计划。 16. 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根源处控制质量。

    例如,通过由操作者自己衡量成绩来促进和树立他对产品质量的责任感和关心,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成果。 来源:网络转载 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这个名称,最先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

    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 在中国,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自1978年以来,我国推行TQM(当时称为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已有20多年。

    从20多年的深入、持久、健康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来看,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TQM正日益受到各国领导人和广大企业家所重视的一门科学管理体系。

    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各行各业都针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入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质量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为加强质量工作采取了企业、政府、社会齐抓共管,企业自律、市场竞争、政府监督“三管齐下”,明确地方政府在产品质量工作中的责任、“以法治国”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现提高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根据最近对“各类企业通过ISO。

    九、品质管理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品质管理是重点针对品质来进行的管理,其岗位职责是在一定的成本控制前提下,保证提供给到客户的产品是最好的。需要品质管理方面的知识,如品质管理各种流程,QC七大手法,SPC,6西格玛,HACCP等。

    职责是指为了在某个关键成果领域取得成果而完成的系列任务的集合,它常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的目标来加以表达。例如,维护客户关系,以保持和提升公司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

    扩展资料

    品质管理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客户满意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企业只有得到买方的同意,才能获得一定的利益。为此不能欠缺,必不可少的生产、销售的技术,确保产品质量的技术等,正确经济的制造出满足顾客产品质量要求的管理体系。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品质管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