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曹雪芹

    一、曹雪芹的生平简介

    一、曹雪芹: (约1715—约1763),我国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汉人。

    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是为旗人。

    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二、家族; 1、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2、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 ,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3、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4、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三、自身晚年经历: 1、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2、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3、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而《红楼梦》一书也未能完成。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两种说法。

    四、主要功绩: 1、曹雪芹是一位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

    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2、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

    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

    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4、曹雪芹另著有《废艺斋集稿》。共分八册,论述问题包括印刻、编织、园林、风筝、烹调、脱胎手艺、印染等。

    扩展资料: 对曹雪芹的评价: 一、周汝昌: 1、曹雪芹的一生,是不寻常的,坎坷困顿而又光辉灿烂。他讨人喜欢,受人爱恭倾赏,也大遭世俗的误解诽谤、排挤不容。

    2、他有老、庄的哲思,有屈原的《骚》愤,有司马迁的史才,有顾恺之的画艺和“痴绝”,有李义山、杜牧之风流才调,还有李龟年、黄旛绰的音乐、剧曲的天才功力……他一身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又具备满族与汉族、江南与江北各种文化特色的融会综合之奇辉异彩。所以我说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形象。

    二、胡德平: 英国人讲,宁愿失去英伦三岛,不愿失去莎士比亚。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一样,用文学的火把给人以真情,给人以温暖,给人以诀别旧制度的勇气。

    三、蔡义江: 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比之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都毫不逊色。

    参考资料来源:曹雪芹-百度百科。

    二、曹雪芹背后表达了什么含义

    教科书及学术权威上的版本是说,红楼梦通过描写宝黛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哦封建统治,告诉人们,腐朽的封建统治必定会灭亡的道理……但其实,在我眼里,红楼梦真正想要描写什么只有曹雪芹知道了.就如同鲁迅的孔乙己里,大家都说他是在鞭挞腐朽的科举制度,但最后鲁迅先生曾亲口说过,他写孔乙己,只是想写出,一个没有考上秀才没有中功名的知识分子,在旧社会的悲惨处境.也许曹雪芹写红楼梦时,只是想写出封建社会中女子悲惨的命运,想写出宝黛爱情的悲剧,并没有暗指什么封建社会必定灭亡之类的.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不同的红楼梦.如果你问这个问题是为了回答考试问卷之类的,那我建议你写下官方结论:腐朽不堪,落后无知的封建主义必定会灭亡.但如果你想给自己阅读红楼梦一个交代,那你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去理解.你认为曹雪芹想要表现什么,那就是表现什么.。

    三、曹雪芹的简介

    曹雪芹 (1715~1763)?清代小说家。

    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

    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

    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

    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

    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

    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四、曹雪芹与红楼梦

    曹雪芹,是伟大小说《红楼梦》的作者,他的名字,已并列于世界伟大作家之林。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

    曹雪芹生于荣华,中经巨变,历尽沧桑,于世态所味甚深,而又博学通识,才华富赡,胸多波澜,笔无滞碍,才得成此绝世之作。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红楼梦》总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个总主题下,作者通过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典型人物,对当时现存正统的封建社会秩序都表示反对,因而这两个典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五、曹雪芹是怎么死的

    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于清乾隆27年壬午除夕(周汝昌先生考证为乾隆28年癸未除夕,即公历1764年2月1日)。关于雪芹之死一直有几个疑问。 (一)关于死因。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这只是大而谈之,说他哀伤过度而死。其因究竟为何,有不同说法。一说雪芹因痛失爱子,悲伤过度而死。雪芹好友敦诚在《挽曹雪芹》诗的注中说:“数月前,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周先生考证认为,乾隆28年京城天花大疫,雪芹幼子染痘,无力就医而夭亡。1764年北京闹天花于史有据,应为可信,雪芹好友敦诚、敦敏一家就被天花夺去五口人的性命。敦诚曾说:“燕中痘疹流疫,小儿殄此者几半城。”同时期的蒋士诠写诗记道:“三四月交十月间,九门出儿万七千。郊关痘殇莫计数,十家襁褓一二全!”想来这次大疫病相当可怕,而且未成年的孩子成了主要牺牲品。曹雪芹因痛失爱子,哀痛成疾,终于不治。 一说雪芹之死,是因为除夕这一天他饮酒过度,大醉以至猝死。 (二)关于“新妇”。敦诚悼曹雪芹诗中有“新妇飘零目岂瞑”一句,明白告诉我们雪芹身后遗下一位续娶的夫人(是续娶不久的新妇,雪芹夭亡之子应是前妻所生)。曹雪芹的生平事迹,史料所遗本已绝少,关于他的婚姻家庭生活更无所考,这位新妇是谁?可曾留下姓氏行迹?多年来概莫能知。但1978年,所发现的据说是曹雪芹书箱的文物,引起轩然大波。其中一扇箱门上有“题芹溪处士句”落款为“拙笔”,这就与北京香山正白旗39号院神秘的题壁诗联系了起来;而箱门的背面毛笔写的“为芳卿编织纹样所拟歌诀稿本”数行字,这又与据说是雪芹遗著的《废艺斋集稿》联系了起来,进而被认为是曹雪芹为为这位续娶的夫人所记,她的芳名即是“芳卿”也。据专家考证,这口书箱确为乾隆时代物品,胡德平先生据此认为书箱确为雪芹遗物。然而此说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三)雪芹死后何人所葬?葬于何处?周汝昌先生在《曹雪芹传》中说“二三友朋,赙赠相资,草草殡葬。西山某处,荒坟一角,衰草寒烟,便是这位文学巨人的归宿之地!”说的相当感伤凄凉。但后来又有人于北京通县发现曹雪芹“墓碑”一块,又似乎葬于京东,当然这种说法也还远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我们只能想当然地认为,这二三好友即是曹雪芹晚年与之相交甚厚的敦诚、敦敏兄弟和邻居张宜泉等人了。一代文豪生前落寞、身后又如此萧条,以至我们想要寻找凭吊、寄托哀思的去处也不可得,宁不痛哉! 汝昌先生一首挽诗写得好: 哀乐中年舐犊情,卢医宁复卜商明?文星陨处西山动,灯火人间守岁声!

    六、曹雪芹写红楼梦时遇到哪些困难

    胡适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着「绵衣纨绔」、「饫甘餍肥」的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从此,曹雪芹过着「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生活.关于《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由于文献资料极少,很多问题无法确知,只能存疑.从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中,我们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狷狂,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七、关于曹雪芹的生平用曹雪芹的一句话概括曹雪芹生平

    曹雪芹(1715-1763,一说为1724-1764),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一说河北丰润或铁岭清代小说家,是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关于曹雪芹的民族,学术界有争议,有人认为他是满族,也有人认为他先世是汉族,后来入了汉军正白旗.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红楼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 生平介绍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曹雪芹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享年四十岁.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但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今传《红楼梦》80回以后他已写完,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由高鹗(或只是修订者)续书. [曹雪芹生平简表] 雍正二年(甲辰1724)闰四月二十六日生. 雍正三年(乙巳1725)四月二十六日芒种周岁,遂以芒种为生辰之标志. 乾隆元年(丙辰1736)曹雪芹十三岁,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种节. 乾隆二年(丁巳1737)正月,康熙之熙嫔薨.嫔陈氏,为慎郡王胤禧之生母(书中“老太妃”薨逝). 乾隆五年(庚申1740)康熙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败.雪芹家复被牵累,再次抄没,家遂破败.雪芹贫困流落.曾任内务府笔帖式. 乾隆十九年(甲戍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初有清抄定本(未完).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续作《石头记》.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脂批于第七十五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脂砚实为之助撰.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友人敦诚有《寄怀曹雪芹》诗.回顾右翼宗学夜话,相劝勿作富家食客,“不如著书黄叶村”.此时雪芹当已到西山,离开敦惠伯富良家(西城石虎胡同).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友人敦敏自是夏存诗至癸未年者,多咏及雪芹. 乾隆二十四年(乙卯1759)今存“乙卯本”《石头记》抄本,始有“脂砚”批语纪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脂砚斋四阅评过”.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废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佩刀质酒歌》,纪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脂批“壬午重阳”有“索书甚迫”之语.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当有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未至.秋日,受子痘殇,感伤成疾.脂批:“……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记之是“壬午除夕”逝世,经考,知为“癸未除夕”笔之误,卒年五十岁.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敦诚开年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四十年华太瘦生”,皆为史证.(周老引用的这两句诗有误,原句应为:“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