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寄意寒星荃不察

    寄意寒星荃不察

    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意思: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鲁迅的《自题小像》。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扩展资料《自题小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第一句作者倾吐自己内心蓄积的爱国感情,第二句叙述自己爱憎的原因,第三句总括前两句内容,并作了转折,流露出感到“同胞未醒”的苦闷忧虑,尾句是为国献身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精神。全诗诚挚恳切,雄健激昂,结构严谨。

    这首诗,声调激越,感情强烈。作者运用顿挫跳跃的笔法,有曲折、有波澜、有起伏地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抒发得深刻真切。

    全诗四句,先写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继写由热爱而引起对处在“风雨如磬”之中的祖国的忧虑,再写由忧虑而感到“寄意寒星荃不察”,心情不免有点沉重,最后跃上一个新的高峰,激昂慷慨,热血沸腾,迸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最强音,充满着激励的力量。 这首诗,还通过典故运用和比喻、象征的手法,使所抒发的感情形象化。

    如“神矢”这个典故的运用,就把抽象的爱国主义感情表现得更具体。 “风雨如磬”这个富有象征性的比喻,十分形象地表现出黑暗势力的强大,民族危机的深重,国家处境的险恶。

    以“荃”这种芳香的草比喻人民,表现了鲁迅对人民热爱赞颂的感情。最后,用“轩辕”代祖国,并以血来奉献,更使爱国主义的思想得到最形象最突出的表现。

    参考资料:自题小像-百度百科。

    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出自《自题小像》。

    《自题小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第一句作者倾吐自己内心蓄积的爱国感情,第二句叙述自己爱憎的原因,第三句总括前两句内容,并作了转折。

    流露出感到“同胞未醒”的苦闷忧虑,尾句是为国献身的誓言,表达了作者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决心和为国捐躯的精神。全诗诚挚恳切,雄健激昂,结构严谨。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于1903年前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日益显露,不断进行疯狂的侵略。富有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则不甘忍受凌辱和压迫,英勇的抗击八国联军,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这个时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冲破之后。

    1901年,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这时革命党人以日本东京为活动中心,大力宣传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政治主张和革命思想。

    爱国的留日学生纷纷响应,出版报纸、杂志、书籍,进行革命宣传,号召人民决不做“清政府刀头之饿鬼”,要充当“革命之骁将”。作者鲁迅在1902年怀着满腔爱国热忱到日本。

    他一到日本,就积极投入到这一反清爱国革命活动。1903年,他在《浙江潮》上发表了《斯巴达之魂》歌颂斯巴达人以生命和鲜血抗击侵略者,借以抨击清朝统治者的丧权辱国。

    唤醒中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和种族压迫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这首诗送与好友许寿裳,以表达自己为国捐躯、矢志不移的决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题小像

    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先生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轩辕”除了指黄帝外,还有一层意思.传说黄帝的母亲附宝是在受到北斗权星感应后生下黄帝的.《河图稽命徵》说“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权星,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轩辕于寿邱”,《河图始开图》又说“黄帝名轩,北斗黄神之精,母地祗之女附宝,之郊野,大电绕斗,枢星耀,感附宝生轩”或曰“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所以古人有时也用轩辕指天空中北斗七星及其所在的区域.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天空的星星都是跟随着北斗七星旋转的,认为轩辕是天的中心.(其实那是因为北极星离北斗七星很近,而地轴是指向北极星的,天上的星星实际上是围绕北极星在转.)这样,轩辕既指黄帝,代指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又和前面的寒星暗含呼应.“荃不察”出自屈原的《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荃”是一种芳草,屈原借以喻国君,又与黄帝的地位暗合.巧用典故,层层照应.这正是这两句诗的妙处!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我将这份热忱告诉祖国的同胞,但同胞们却全无察觉,我愿意牺牲我自己来唤醒同胞的自觉!。

    四、寄意寒星荃不察,下句是什么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释】

    作于:(1903年)

    许寿裳《怀旧》:“1903年他(鲁迅)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

    赠我。”鲁迅于1931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

    二月十六日也。”

    ①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屈原《离骚》:“荃不察

    余之衷情兮。”

    灵台:(书面语)心灵。神矢,爱神的箭。 故园:祖国。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中,内心。荐:献,进献祭品。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这首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这是他言志的宣言。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理由不爱她。虽然满腔热诚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

    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出处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1903年鲁迅 《自题小像》诗本无题,系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东京弘文书院求学时,剪辫题照,赠给他的挚友许寿裳的.据许寿裳1936年12月l9日作《怀旧》一文说:“1903年他23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的……” 这首诗即是许寿裳发表《怀旧》一文时首次披露于世的,题目也是许寿裳添加的,后收于鲁迅《集外集拾遗》一书中. 鲁迅于1931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自题小像》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是鲁迅21岁写的,51岁重写.在30年中很少写诗,从这以后才开“诗戒”.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