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句子 > 句子
  • 垂手可得

    一、“唾手可得”和“垂手可得”的区别

    唾手可得 tuò shǒu kě dé “唾手可得”是一个成语,一般成语词典中都收有这个词条.唾手,意为往手上吐唾沫.唾手可得,就是动手就可取得的意思,比喻非常容易得到,亦作“唾手可取”.语本《后汉书·公孙瓒传》李贤注引《九州春秋》:“瓒曰:‘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而决.’”《新唐书·禇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旝云輣,唾手可取.”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灵王自谓天下可唾手而得,日夜宴息于章华之台,欲谴使至周,求其九鼎,以为楚国之镇.” 垂手可得 chuí shǒu kě dé “垂手而得”也是成语,意思是垂着双手就可以得到,形容得来容易,不费一点力气,”.《水浒全传》第五十八回:“众人再商议救孔明之计,吴用道:‘只除教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更兼绝了呼延灼将军念头.’”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如果说过去日寇差不多不费一点气力垂手而得东四省,现在就非经过血战不能占领中国的土地了.” “垂手可得”或“唾手可得”都是形容很易得到的意思,两字都不影响“可得”的基本语义.如果用“垂手”,当然是说双手垂下,指明不用动皒,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了;如果用“唾手”,则不是强调不必动手了,而是说往手上吐口唾沫,意指马上去干的话,便可即刻得到.意义上没有太大区别.。

    二、“唾手可得”和“垂手可得”的区别

    唾手可得 tuò shǒu kě dé “唾手可得”是一个成语,一般成语词典中都收有这个词条。

    唾手,意为往手上吐唾沫。唾手可得,就是动手就可取得的意思,比喻非常容易得到,亦作“唾手可取”。

    垂手可得 chuí shǒu kě dé “垂手而得”也是成语,意思是垂着双手就可以得到,形容得来容易,不费一点力气。 扩展资料 1、科学上没有唾手可得的事;都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

    2、四个现代化决非唾手可得;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使它实现。 3、优异的学习成绩,决非垂手而得,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唾手可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垂手可得。

    三、唾手可得和垂手可得意思相同吗

    “唾手可得”和“垂手可得”的意思是相同的。两者都用来比喻一件事物轻而易举就取得或者完成了。

    唾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唾手可得比喻容易得到。出自《后汉书·公孙瓒传》李贤注引《九州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而决。”译文:等到天下兵戈四起,我轻而易举就能取得。

    垂手可得,垂:垂下。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力。出自清代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八回:只除教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译文:只要请呼延灼将军打开城门,这座城池轻而易举就能得到。

    扩展资料

    反义词:谈何容易、海底捞针、难若登天、来之不易

    谈何容易,旧时大臣向君主陈述政见,言辞浅了说不透,言辞深了又不中听,实非易事。今借称凡事办起来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出自《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

    海底捞针,比喻极难打到。也说大海捞针。出自《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难若登天,汉语成语,释义指形容难办的事。

    来之不易,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出自明·朱柏庐《治家格言》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垂手可得

    白的百科-唾手可得

    四、“垂手可得是唾手可得”之误吗

    不是。

    这两者都有。如果从用词要准确的角度说,这两个成语各有各的用 法,不宜互相代替。

    按词语出现的年代分,“唾手可得”在前。《后汉书。

    公 孙瓒传》中有“瓒曰:‘当此之时,谓天下指麾可定’ ”之语。李贤为这句话 作注时引了《九州春秋》中公孙瓒说过的与此语有关的另一句话“天下兵起, 我谓唾手而决。

    ” “唾手”是往手上吐唾沫,准备动手的样子;“而决”就是 “解决”。全语的意思是:稍一动手即可解决。

    公孙瓒说的这“唾手可决之 时”指的是他以前“驱逐叛胡” “横扫黄巾”的时候,那时候公孙瓒认为“天 下”很容易得到平定。由于《九州春秋》中的“唾手而决”在《百衲本》中作 “唾掌而决”。

    这样后来就出现了“唾手而决”“唾掌而决”和“唾手可得” 三个近义词语,只不过是前两个指“解决什么事很容易”,后一个指“得到什 么很容易”。从后来的用例看,后一个以及和后一个同义的词语用得比较多。

    如《杨家府演义》第一卷:“业领一军袭蔚、朔二州山后,则大辽九州唾手可 得矣。 ”此书即用的是后一个成语。

    再如《新唐书。褚遂良传》:“但遣一二 慎将,付锐兵十万,翔旖(古代的一种旗子)云輙(战车),唾 手可取。”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灵王自谓天下可唾手而得,日夜宴息 于章华之台。”这后两个用例都是用的与“唾手可得”同义的词语。

    “垂手可得”是两手下垂就得到了,连往手上吐唾沫的动作都没做,因此 与“唾手可得”是不同的。如元明时期作品《水浒全传》第五十八回:“只除 教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如果说过去日寇差不多不费一点气力垂手而得东三省,现在就非经过血战不 能占领中国的土地了。 ”这两文中的“垂手可得”则指“不动手即可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