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谬不然
一、话说,谢超然是个什么人,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弄假成真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由此及彼 、九死一生、水深火热 安枕而卧 不辞而别 背道而驰 倍道而进 倍道而行 不得而知 不寒而栗 不欢而散 比肩而立 不教而杀 不教而诛 不胫而走 不劳而成 不劳而获 不了而了 不谋而合 不谋而同 不期而会 不勤而获 不期而然 不期而同 不期而遇 并日而食 半涂而罢 半途而废 半涂而废 白头而新 比屋而封 败兴而归 不翼而飞 不壹而三 不约而同 不言而信 不言而喻 不言而谕 不药而愈 不一而足 不壹而足 称柴而爨 察察而明 从风而服 从风而靡 垂拱而治 冲口而出 触类而长 触类而通 侧目而视 瞠目而视 础润而雨 础泣而雨 冁然而笑 垂手而得 从天而降 从天而下 称薪而爨 秤薪而爨 传檄而定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乘兴而来 趁虚而入 乘隙而入 乘虚而入 从一而终 侧足而立 重足而立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旦旦而伐 按兵不动、按兵不举、哀而不伤、暧昧不明、傲慢不逊 按捺不住、暗室不欺、不卑不亢、并存不悖、不瞅不睬 不偢不倸、不揪不睬、把持不定、半痴不颠、不茶不饭 匕鬯不惊、边尘不惊、鞭长不及、不存不济、不痴不聋 半筹不纳、半懂不懂、不得不尔、半低不高、变动不居 宝刀不老、抱打不平、百读不厌、不当不正、博而不精 避而不谈、备而不用、不悱不发、抱负不凡、不丰不俭 不愤不启、不丰不杀、半间不界、不尴不尬、不管不顾 不间不界、不古不今、不干不净、不瞽不聋、敝盖不弃 变化不测、变幻不测、白黑不分、不哼不哈、不慌不忙 变化不穷、不揪不采、不揪不采、不矜不伐、不今不古 不饥不寒、不即不离、不紧不慢、不稼不穑、不疾不徐 不禁不由、不骄不躁、不亢不卑、不抗不卑、闭口不言 不愧不作、不愧不怍、不了不当、不伦不类、不冷不热 不凉不酸、不郎不秀、不稂不莠、表里不一、不磷不缁 不明不白、不忙不暴、闭门不出、闭门不纳、半面不忘 不蔓不枝、不蔓不支、比年不登、不挠不屈、百年不遇 不挠不折、不偏不党、不破不立、不偏不倚、不屈不挠 不日不月、不仁不义、变生不测、比岁不登、半死不活 不死不活、百思不解、不声不吭、不衫不履、不上不落 百世不磨、不生不灭、不声不气、半身不遂、不三不四 半三不四、半生不熟、不僧不俗、不上不下、不声不响 白首不渝、百世不易、不识不知、不吐不茹、冰炭不投 不痛不痒、白头不终、半文不白、不猧不魀、敝帷不弃 不闻不问、不文不武、不问不闻、并行不悖、不咸不淡 不徐不疾、半新不旧、半信不信、不夷不惠、不依不饶 报应不爽、鄙于不屑、鄙夷不屑、不阴不阳、不言不语 不因不由、百折不摧、百战不殆、百折不回、不知不觉 百足不僵、不折不扣、百折不挠、不忮不求、百折不屈 比众不同、不做不休、百折不移、寸步不离、残暴不仁 寸步不让、常备不懈、楚楚不凡、踌躇不决、寸草不留 长春不老、参差不齐、层出不穷、踟蹰不前、踌躇不前 出尘不染、寸草不生、刺刺不休、侈侈不休、参差不一 采椽不斫、出敌不意、倡而不和、脆而不坚、存而不论 长恶不悛、充耳不闻、迟徊不决、踧踖不安、缠夹不清 柴立不阿、错落不齐、川流不息、出没不常、长眠不起 沉迷不悟、愁眉不展、乘其不备、出其不备、残缺不全 出奇不穷、出其不意、乘其不意、出其不虞、宠辱不惊 惨然不乐、从容不迫、超然不、寸丝不挂、措手不及 长生不老、出师不利、盛水不漏、长生不死、成事不说 称赏不已、寸土不让、存心不良、长揖不拜、迟疑不定 迟疑不断、沉吟不决、迟疑不决、出言不逊、沉吟不语 纯一不杂、持正不阿、吃着不尽、掉臂不顾、打抱不平 颠簸不破、大辩不言、动荡不安、当断不断、动荡不定 跌宕不羁、跌荡不羁、跌荡不拘、喋喋不休、道而不径 淡而不厌、大惑不解、诞幻不经、短褐不完、低回不已 大节不夺、待理不理、杜门不出、诞谩不经、独木不林 大谋不谋、大谬不然、大缪不然、大逆不道、大难不死 颠扑不磨、颠扑不破、攧扑不破、丹青不渝、当仁不让 蹈刃不旋、滴水不羼、滴水不漏、点水不漏、单丝不线 诞罔不经、诞妄不经、笃学不倦、蹀躞不下、大言不惭 堕甑不顾、顿足不前、当着不着、二话不说、丰标不凡 方寸不乱、放荡不羁、放达不羁、放诞不羁、放诞不拘 犯而不校、浮而不实、愤愤不平、忿忿不平、纷纷不一 负固不宾、簠簋不饬、奉公不阿、负固不服、烽鼓不息 富贵不淫、分毫不差、分毫不取、分毫不爽、分毫不值 风景不殊、放浪不羁、放浪不拘、风马不接、锋芒不露 怫然不悦、艴然不悦、奋身不顾、反水不收、方头不劣 方头不律、粪土不如、分文不名、分文不取、分文不直 分文不值、负险不宾、负险不臣、风雨不测、风云不测 风雨不改、反眼不识、风雨不透、风语不透、负阻不宾 方正不阿、放纵不羁、放纵不拘、孤傲不、功成不居 怪诞不经、诡诞不经、古调不弹、高而不危、狗吠不惊 改过不吝、亘古不灭、格格不纳、格格不入、功高不赏 格格不吐、古井不波、国将不国、感激不尽、圭角不露 故旧不弃、过门不入、纲目不疏、过目不忘、狗屁不通 攻其不备、诟如不闻、鬼神不测、格杀不论、梗顽不化 攻无不克、观望不前、龟厌不告、过。
二、谈谈岳飞之死的原因
历史上,对于岳飞之死,有很大的误解。表面上,他是被秦桧害死的,其实大谬不然……”
“嘿嘿,靖康耻,犹未雪!”
。。..
当时宋金交兵,其实只能说是一种内线作战的态势,根本还够不上战略**的级别。岳家军取得的,也只是一些局部的胜利,要想全面打垮金国,恢复旧山河,迎回徽宗钦宗两位皇帝,谈何容易!论到甲兵之利,还是金国占据了明显的优势。金国是全面进攻,南宋只是被动防御。岳家军的规模,也不足以支撑战略决战。长年累月的打下去,胜负实未可知……”
“嗯……说下去……”
XXX双目炯炯,似乎很有兴趣。
他一辈子在军队服务,官至大军区参谋长,对古今名将的作战风格以及大的战争战役,自是有极其深入的了解。对于XX的分析,很是认同。
“撇开这个不谈,就算岳飞真的灭了金国,迎回了徽钦二帝,其实对于宋高宗赵构来说,完全不构成任何威胁。两个亡国之君的威望,岂能与中兴明主相提并论?赵构就算不杀自己的老子和哥哥,也不必担心他们会来抢自己的皇帝位置。那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赵构要杀岳飞,归根结底在于‘岳家军’这三个字!”
XX不徐不疾,娓娓道来。
XXX悚然而惊,说道:“在于‘岳家军’这三个字?”
“对!韩世忠也是一代名将,与岳飞齐名。为什么他的军队不叫韩家军,而岳飞统带的军队却要叫作‘岳家军’?军队是国家的公器,是皇帝所有的。岳飞只是一个武将,一个臣子,如此僭越,实乃是犯了大忌。”
XXX反诘道:“那明朝的时候,不也有‘戚家军’?”
XX微微一笑:“戚继光不过在一隅之地剿灭倭寇,无论在军队规模还是个人威望上面,都远远不能与岳飞相提并论。岳家军当时对外,虽然不足以一举打垮金国,但在南宋国内而言,却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足以左右朝政。其实宋高宗一开始的时候,是很看重岳飞的,也很信任他,曾经多次召见,询以平北方略,可见赵构还是很想恢复旧山河的。有一次,赵构问到岳飞,对储君的安排有何意见……”
“糟糕!”
XXX已经被柳俊的“故事”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说道。
XX却大为兴奋,精神为之一振。
“糟糕”两个字,证明何长征完全明白了赵构此举对于岳飞的“潜在威胁性”是何等巨大。
“果然是很糟糕。岳飞作为一个外藩将领,对于朝廷里头立太子这样至关重要的大事,是应该避之唯恐不及的,岂能牵扯进去?谁知岳飞对此事却很热衷,发表了许多看法,认为何人当立何人不当立,结果可想而知了。”
XXX默默点头。
手握重兵,却不知韬晦,尚敢妄议朝政,尤其是在“立储”这样的头等大事上头发表看法,那实在太危险了,全无“臣下之道”,绝没有哪一个皇帝会容忍他的。
这个才是历史上“岳飞之死”的真相。
宋高宗不是昏君,至少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昏君,秦桧当权,也从来没有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说得直白一点,秦桧也就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马屁精”罢了。要说他能蒙蔽皇帝,冤杀岳飞,那实在是高估了他的实力,小看了高宗赵构的智商。
岳飞这样的外藩重将,除了皇帝,别人是断然杀不了的。
要杀岳飞的不是秦桧,而是皇帝。
至于赵构要杀岳飞,绝对不是因为岳飞要和敌人开战,而是怕他有朝一日拥兵自重,和皇帝支持的储君开战!所以预先除掉这个潜在的威胁。
三、有赵和然的成语
没有与“赵 然”相关的成语!
『包含有“赵”字的成语』
“赵”字开头的成语:无
第二个字是“赵”的成语:(共3则) [b] 拔赵易汉 拔赵帜立赤帜 拔赵帜易汉帜
第三个字是“赵”的成语:(共2则) [y] 燕歌赵舞 [z] 张王赵李
“赵”字结尾的成语:(共4则) [q] 全璧归赵 [w] 完璧归赵 围魏救赵 [z]张王李赵
“赵”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无
『包含有“然”字的成语』
“然”字开头的成语:(共3则) [r] 然荻读书 然糠照薪 然糠自照
第二个字是“然”的成语:(共165则) [a] 岸然道貌 蔼然可亲 安然如故 蔼然仁者 黯然伤神 黯然神伤 黯然失色 傲然挺立 黯然无色 安然无事 安然无恙 黯然销魂 傲然屹立 昂然自得 昂然自若 昂然直入 [b] 勃然变色 勃然大怒 勃然奋励 [c] 惨然不乐 超然不群 超然独处 超然独立 冁然而笑 超然绝俗 粲然可观 超然迈伦 怅然若失 怆然涕下 超然物外 超然象外 超然远举 灿然一新 超然远引 超然自得 怅然自失 超然自逸 超然自引 [d] 淡然处之 怛然失色 荡然无存 淡然置之 [f] 怫然不悦 艴然不悦 斐然成章 废然而反 废然而返 翻然改进 翻然改图 幡然改途 幡然悔悟 翻然悔悟 斐然乡风 斐然向风 忿然作色 怫然作色 [g] 果然如此 [h] 悍然不顾 涣然冰释 恍然大悟 豁然大悟 豁然顿悟 赫然而怒 霍然而愈 豁然贯通 豁然开朗 惠然肯来 豁然开悟 火然泉达 豁然确斯 酣然入梦 恍然若失 焕然如新 混然天成 浑然天成 浑然无知 豁然省悟 浑然一体 混然一体 焕然一新 浑然自成 惠然之顾 浩然之气 [j] 寂然不动 迥然不群 迥然不同 截然不同 戛然而止 寂然无声 斠然一概 孑然一身 井然有条 憬然有悟 井然有序 计然之策 计然之术 [k] 岿然不动 溘然长逝 喟然长叹 溘然长往 岿然独存 慨然允诺 慨然应允 [l] 了然无闻 了然于胸 [m] 茫然不解 靡然成风 靡然从风 茫然若失 靡然顺风 靡然乡风 靡然向风 茫然自失 漠然置之 [p]判然不同 庞然大物 怦然心动 [q] 愀然不乐 确然不群 凄然泪下 愀然无乐 悄然无声 阒然无声 跫然足音 [s] 索然寡味 潸然泪下 肃然起敬 爽然若失 肃然生敬 索然无味 爽然自失 [t] 泰然处之 嗒然若丧 突然袭击 同然一辞 陶然自得 泰然自若 坦然自若 恬然自足 [w] 蔚然成风 惘然若失 巍然屹立 [x] 轩然大波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萧然物外 轩然霞举 欣然自得 [y] 隐然敌国 褎然冠首 依然故我 毅然决然 褎然居首 褎然举首 依然如故 哑然失笑 嫣然一笑 怡然自得 怡然自乐 怡然自若 晏然自若 夷然自若 跃然纸上 [z] 卓然不群 自然而然 昭然若揭
第三个字是“然”的成语:(共3则) [b] 不期然而然 不轻然诺 [x] 想当然
“然”字结尾的成语:(共51则) [b] 比比皆然 不期而然 不期然而然 不以为然 [c] 春意盎然 处之泰然 [d] 道貌岸然 大谬不然 大缪不然 道貌凛然 道貌俨然 大义凛然 [f] 防患未然 防患于未然 防祸于未然 [g] 果不其然 圭角岸然 故我依然 [h] 环堵萧然 寒灰更然 浩气凛然 [l] 理所必然 理所当然 理之当然 [m] 毛发悚然 毛发耸然 毛骨悚然 毛骨耸然 毛骨竦然 [r] 任其自然 [s] 神采奕然 死灰复然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t]听其自然 [x] 想当然 习惯成自然 须眉皓然 兴趣盎然 兴味索然 兴致索然 [y] 俨乎其然 一见了然 一目了然 毅然决然 意兴盎然 意兴索然 [z]曾不惨然 再不其然 正气凛然 自然而然 足音跫然
“然”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1则) [g] 功到自然成
四、三人行必在我师嫣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乎是一句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哲言,语出于《论语·述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今训诂诸家多译作: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其中,行,释作同行、走路;其,以“师”解。
此解于今世大为流行,以为此言表现出了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似已成定论。然而细细研之,此解竟大谬不然。行,愚以为当以“行事”作解,“三人行”即“三个人一起做事情”。凡做事情者必要走路,走路也是为了做事情,世间没有只为了走路而走路的,如仅囿于表面的意思,此句必不得其真义。《老子》二十六章有“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一句,“行”作“行军”解。“行”,在古汉语中表达的含义十分宽泛,“走路”只是最表层的意思,具体的含义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定。
此句中最要紧的问题却在“必有我师”一句。其表面是说“一定有我的老师”,但其深层的含义则恰恰相反。我们知道,孔子为圣贤,其为人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好为人师”,“认人为师”绝非其所长。况且,以孔子的水平,并不是每个人都敢做他的老师的。所以,孔子此言只是在客气而已,并不是其真实的意图。“三人行,必有我师”实际上是在说:“三个人一起做事情,我一定是你们俩的老师。”这才是孔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只是因为孔子是一个谦谦君子,是懂礼数的,他担心这样直说会冒犯了人家,让人家接受不了,所以故意使用了曲笔。如果这里我们只看到表面的意思,以为这就是孔子真实想法和做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关于“曲笔”一事,还要多言几句。这种现象在古今汉语中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司马迁写《史记》刘邦一节,表面上佯称其善,实则大书其恶,此即是曲笔,是特定情况下一种无奈的选择。又如,你曾经借了我一万元钱,我现在要用钱,但又不好直说“你欠我的钱该还了”,于是改称“我欠你的钱该还了”,以达到提醒的目的。这也是一种曲笔,是一种语言技巧。再如,父母教训子女常说:“看你做的好事!”这里所谓“好事”就是“坏事”的意思。总之,“曲笔”一事是一种语言现象,语言工作者对此要有所防备,这样才不至于走眼上当。
整体而言,孔子的这句名言应作如下解释:孔子说:“三个人一起做事情,我一定是你们俩的老师。我身上好的方面你们要跟从,我身上不好的方面你们要好好改正。”这才是真实的孔子,一副仁爱的严师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在实际生活中,当孔子看中了某一家的年轻后生,想收之为徒弟,因为他的仁爱,他并不是直言如此,而先是以“拜师”的方式与之接近:“年轻人,你做我的老师好么?”有觉悟的年轻人必然抢先匍匐在地,其结果一定是老师没拜成,自己反而收了一位得意的徒弟。孔子以这种方式尽得天下英才,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
五、关于“仲尼厄而作春秋”的典故及前后句
出于《报任安书 》。
在《太史公自序》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曾经被困在陈蔡。
《报任安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垦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与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志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庭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又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如此矣。乡者,仆亦常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闒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仆少负不羁之材,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
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以奇矣。
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徵其左右贤王,举引弓之人,一国共攻而围之。
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自流涕,沫血饮泣,更张空弮,冒白刃,北向争死敌者。
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
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之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视,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此真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乎?李陵既生降,颓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为自免,卒就死耳。
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支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
」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正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及以至此,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